作者 | 芃芃
本文首發閱讀第一,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作者是一位上海美國學校的學生家長。2月初,她帶著二女兒Bella飛往美國參加春季青少年奧林匹克(Junior Olympic, JO)游泳比賽,不想卻因疫情遭遇取消,繼而經歷了中美兩國的疫情動盪。
3月底,回國隔離的期間,她為我們整理了兩個月來的旅美日記,其中有著對於美國疫情的第一手觀察與思考,非常寶貴,我們摘錄其中部分以作分享。
庚子歲初,一個平凡的旅行,帶來不平凡的經歷。匆匆出行,艱難回歸,當中有春光明媚,鳥語花香,也有陰雨連綿,心神難寧。有自由的呼吸,也有無奈的隔離。全國乃至世界的疫情,家園乃至心靈的避風港。賽事的起起伏伏,歸路的點點滴滴。親人的思念,遊子的歸心,提筆記下這些瑣碎的真實,心中祈禱人類的光明!
烏雲悄悄籠罩
在美華人最先警覺疫情危機
2月28日(周五)
清晨,女兒照常起床,上網,查作業,seasaw 錄音,上海美國學校的遠程學習就這樣日復一日默默進行著。
我延續在國內時「從來不上班,卻從來不下班」的媽媽節奏,帶著長長的to do list,一早出門。
先是如約去了南加州心臟專家門診找醫生做例行檢查。他見到我,先是給了一個毫無保留的握手。我在想:目前在醫院裡, 還沒有不握手,不擁抱的警示。還感受不到疫情的危機。
後面去了藥房就不一樣了。幾位老人看好病後進來買口罩,口氣堅決,神情焦慮。來美囯一個月了,今天第一次在店裡看到口罩。好難得!之前去過的Walmart, Target, CVS 統統缺貨。
囯內疫情開始大爆發而資源短缺的時候,不少華裔奔走購買,寄回國給親屬,朋友或是捐贈了。這裡,防病毒的每人三個,一次性三層口罩,一次可以買十幾個。藥房把口罩兩三個放進紙袋,這樣的紙袋放在結帳櫃檯也就七八個了。
慶幸自己買到一份的同時,也暗暗為美國捏了把汗,目前美國口罩供應應該是不充足的。這些平日基本上不和子女住在一起的老年人,抵抗力弱,很多人有基礎病,都是自我照顧。他們是最弱勢的群體了。如果資源再缺乏,他們將面臨的挑戰可以想像!
後來走進Costco,突然被一種嚴肅的氣氛籠罩:百分之七,八十的人帶著口罩,而且大多是華人。不帶的是墨西哥人和為數不多的白人。有幾個重點區非常擁擠,主要是大米,瓶裝水和生活用紙。
另外,牛奶和雞蛋也很熱門,其擁擠程度與春節前我去上海青浦的Costco真是十分相像!想想也對,阿罕布拉市是洛杉磯華人聚集的地方之一,而Costco又是華人鍾愛的商店。這裡就是華人生活這個窗口。
美籍華人,憑藉早前國內的親朋好友及自媒體鋪天蓋地的消息和經驗,已經埋下了警醒的種子。憑著這種敏銳的嗅覺,一方面做出了先乎美國主流社會的反應,同時,也為自己群體的所作所為在社會上的影響略顯尷尬。形成對比的是,華裔以外的美國人,在商店裡帶口罩的非常少,推著嬰兒車,領著幾歲小孩,彼此打招呼的人比比皆是。
其實,到今天為止,美國報道出來的累計確診人數也就在30個左右。一周前的2月23日,美國開始可能在社區傳播疫情開始做準備。政府向國會申請25億美元專項資金,但截止到27日,CDC數據顯示,全美只有445人經歷過核酸檢車。這一切說明,美國在核酸檢測方面可能做得不到位,可能存在沒有做過核酸測試的病人或大量的潛伏期病毒攜帶者!而相對沒有警惕的民眾,也為未來增加了隱患。
這種凝重的氣氛讓我一天都很壓抑。當晚,我決定不再考慮四月初去北加州的Far Western 比賽,馬上上網預訂回國的機票。3月18日。JO賽後休息兩天出發,東航直航。
3月9日(周一)
這周,為Bella備戰開啟了「早睡」模式。看她呼呼入夢後,我打開手機,今天S&P下跌超過7%,美股熔斷。而美聯儲剛剛在六天前才宣布降息。今天公布的確診人數,由3號的不足100人,一下子變成600多。
白天雖然開心,夜晚的烏雲還是悄悄籠罩上來。
疫情按下快進鍵
將無數夢想擊得粉碎
3月10日 (周二)
一早醒來,拉開窗簾,天空灰暗,雨水如期而至。突然看到Rosebowl發來的消息,心中有不祥的預感。什麼?「JO Postponed Indefinitely.」(JO 無限期推延)定睛一看,是主席兼首席行政官是Kurt Knop 發的一封信。郵件內容(滑動查看)
「It is with tremendous disappointment and out of concern for everyone involved in this weekend’s upcoming meet, that the decision has been made to indefinitely postpone the short course JO schedule for March 12-15 at the Rose Bowl aquatic center.」「We know that there are many of you will be exceedingly frustrated by this news, and we share your great disappointment ... The reality is that none of that is more important then safety and well-being of all those who are planning on being at the center over the weekend. We are hopeful that we all can agree that the public interest over overweighs any individual interests or views.」
雖有預感,但仍感突然。一周前俱樂部為入選參加4月初比JO更高一級別的比賽 Far Western預備會上,有家長問及如果到時北加州疫情加重,是否會取消時,教練組還非常樂觀。如今就差兩天比賽就要開始了!沒有任何警告,沒有討論的過程,消息突然就這麼公布了。
這是Bella參加JO 5-10 歲組比賽的最後一次機會,她一共qualify了9個項目,Hector教練給她報了最多6個項目,參照她之前ISCA 大賽,Last Ditch以及以往JO的成績,認為她有希望獲得5個項目的獎牌。我們的心情像天空一樣灰暗,雨水淹沒了下沉的心。疫情的發展像是按了加快鍵,一時間把很多夢想擊得粉碎!
3月11日(周三)
下午準備重新訂票時,打開手機,收到JO賽又宣布改地方舉行的消息,不禁覺得驚喜!真是太好了,孩子們的努力不能白費了!
按原計劃,下午趕去參加最後的訓練以及賽前的Prep Relly (賽前動員)。孩子們領了印有2020 JO Team的紅色T恤,特別時期有特別的規定:準備會上告訴隊員,沒有team tank,不聚集,不握手,賽間各自休息。
放眼望去,水上訓練中心俱樂部小隊員,以及常規來游泳鍛鍊的大人,兒童,也都從容穿棱,似乎看不出受疫情什麼大的影響。
其實,當日正是全美疫情的一個轉折點,全美確診病例第一次突破1200人,又有新的五個卅一共24個州宣布進入緊急狀態緊急狀態,便於各個州緊急調動資源,應對疫情。
烏雲再一次籠罩上來。
3月12日(周四)
打開手機,上海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又更新了入境要求,「進滬前14天,有過這八個國家旅行或居住時,一律隔離14天。」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美國己上了「異情國」的名單。自己隔離也罷,現在要連累家中80多歲老父親、先生,以及另外兩個孩子,心裡不是滋味。
回顧三天來,一天一個決定,俱樂部的,SCS的,USA Swimming 的,看到其中的努力,糾結與掙扎,也看到形勢的嚴峻。每一個參賽者家庭都象坐過山車一樣的心情起起落落。希望在現實中破滅!
然而,形勢是真的嚴峻了。今天,總統宣布對歐洲國家實行旅行禁令,美股繼3月9日以後標普500又下跌超過7%,美股再次熔斷(暫停交易)。看來疫情及對美國本土各方的影響全面襲來。
形勢逼人,原定打完比賽18日直飛回滬,顯然拖得太久,馬上改票!最後把目標定在台北。疫情開始以來,台灣防控到位,離上海又近。於是當機立斷!馬上出票!明晚出發!
美國的醫療如此先進
為何還是控制不住疫情
3月13日(周五)
下午去了位於科羅拉多大道上的美國銀行,我環視周圍,直到今天,還是沒什麼人戴口罩。想起美國專業人士曾說口罩不會起到重要作用,勤洗手才是。要把口罩留給真正需要的人。所以今天看到銀行的尤其是操作現金的工作人員也只是帶了手套。
今天下午3:30分, 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當天美國累計確診病例數2200例。洛杉磯各校區宣布從周一開始停課了。早前,哈佛、史丹福,南加大等高校也宣布網課了。人們估計放假前也開不了了。不少畢業生因無法參加畢業典禮而傷心落淚。作為世界上最發達的經濟體,美國擁有先進的醫療技術和優質的醫學人才,也有發達的疾控監測系統,沒有人會懷疑它處理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那麼,美國疫情為什麼會發展那麼快呢?
看了新浪財經的一篇文章,比較認同。大概的分柝是這樣的:
美國人熟悉的流感季去年10月就開始了,來得比往年更早。當1月底美國出現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時,美國人已經經歷了被3個多月流感的洗禮。在多年來應對流感的過程中,美國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監測機制。從最近幾年的數據來看,流感雖然嚴重和危險,但確實稱得上是可控範圍。
所以,當新冠肺炎出現後,美國普通人的心理會有些微妙。他們認為不過是和流感相似的東西。年復一年的應對經驗又讓他們已經習以為常,還有完善的監測機制建立起人們對於傳染病防控的信心,敏感度和警惕心也在無形中被不斷降低。
再加上,新冠肺炎輕症咳嗽、頭痛、乏力等症狀很容易被直接當做流感處理,不嚴重的患者會先自己吃藥解決,大家也並沒有戴口罩、限制出行的習慣——這就為新冠肺炎的傳播打開了「方便之門」。
但單單只是習慣了流感的、沒有警惕心的民眾,還不至於讓美國疫情現在集中爆發。
理論上,這些針對流感所設立的機構本應是美國在這次疫情防控中的天然優勢。但問題在於這個研究小組所在的是研究實驗室而非臨床實驗室,即便他們有監測病毒的能力,但在取得美國食藥監局(FDA)的認可之前,研究小組無權向公眾公布任何檢測結果。
直到2月底,美國疫情出現了社區傳播的跡象,FDA才同意授權各州和實驗室自行做初步的檢測。這是現成的流感監測網絡在新冠肺炎防控中遲遲無法發揮作用的原因,也是美國新冠病毒檢測推進緩慢的一個縮影。
時間就這麼過去了將近一個月。整個2月,美國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顯示僅上漲了16例。在韓國已經進行了3.6萬次核酸檢測的2月26日,除了乘坐疏散航班的美國僑民外,美國只對426人進行了核酸檢測。
大流感、美國疾病和預防中心(CDC)、美國聯邦政府乃至普通美國人,可能都需要為失控的疫情負責。
Bella臨行前與教練合影
歷時27小時的歸家之路
我們如湍流中試圖回家的魚
3月17日(周二)
從洛杉磯16日清晨起飛,到17日傍晚6:30到達上海小區門口,歷時27個小時,已經是很順利的。先流水帳一樣記載這個「不平常」的歷程:
11:30 左右飛機降落12:00 部分叫到名字的乘客先下飛機12:23 廣播宣布頭等、商務及超級經濟艙前23排下飛機,排隊,填寫「健康雲」 ,準備接受一對一詢問1:20 一對一詢問結束,開始排隊測體溫1:40 測體溫2:00 左右過海關,過關較快2:20 取好行李,到長寧區接待處等車3:30 上開往長寧的專車4:06 車離開機場(警車開道)4:58 到達長寧區綏寧路全季酒店,地區醫院醫生接待並填表6:15 換小車開小區(專車,警車開道)6:30 到達小區門口
到達長寧區集中接送點之後,得知上海的新規定:從今天開始,重點國家入境人員集中接送到各區的臨時集中留驗點,進行核算測試。然後就地等待8小時測試結果出來,合格者分批送回小區。
因為是下午兩三點鐘才正式開始實行,同機後面幾排的朋友Qiqi母子三人,因比我們晚兩小時出飛機,就趕上了這個新政。我們居然成為免測核酸檢測的最後一批。不要說一天一個變,同機的人都有不同的處境。
由於家人不便出來迎接,於是弟弟Lucas用彩筆寫下「Welcome Back Mom & Sister 」,姐姐 Michelle寫下「Welcome Home Mom& Sister」 貼在了門口
晚上,當我們精疲力盡,倒在自家隔離房間昏昏欲睡的時候,朋友Qiqi他們在徐匯臨時集中留驗點的體育館裡,還在等待測試。看到她發來的照片,孩子們二十多個小時連續作戰,仍然戴著那個大口罩,斜在躺椅上睡覺的畫面,真的很心疼。聽說,除了閔行、浦東協議的酒店可以供檢測人休息外,徐匯是體育館,其他區大多是臨時帳篷。心中為他們祈禱!
3月20日(周五)
居家隔離第四天。這兩天衛健委公布的境外輸入案例,與我坐的航班要麼同路線不同日子,要麼同日但在鄰近的航班。只要沒有人打電話讓我們重新出去,我們就暫時安全,雖然全家人一起被隔離了,我還是堅持與其他家人保持隔離。
先生把主臥套房讓我母女用。我叮囑他們一日三餐放在門口的桌上,一律用一次性的盤,碗,筷。從飛機上下來的衣服全部自己消毒並第一時間洗掉。垃圾按指定的醫療廢物包裝袋包好,由專人取走。每日兩次由社區醫院醫生量體溫,就這樣,時間過得很快。
由於時差,晚上很早睡下。回想這一路的感覺像電影一樣,有些不真實。
大女兒在家庭群里放了一張照片。這是美國Skipping Stone 雜誌 4-6月版的封面。我眼睛一亮,這分明是Michelle上學期結束前參加的Haiku詩與配畫的投稿展覽作品嘛!
她畫的兩條水中的魚,Haiku三行小詩的作品,被徵用為雜誌封面了。黑暗中我由衷地笑了。這麼多天來最欣慰的時刻!畫面上一白一紅兩條魚, 活靈活現地在水裡游著。Michelle 配畫的Haiko 小詩是這樣的:
Koi keep on swimmingAgainst the rushing currenttrying to get home在湍急的水流中鯉魚奮勇前游試圖回歸自己的家園
看著看著,覺得眼前一大一小,一紅一白的兩條鯉魚,分明是我和二女兒此行的寫照嘛!
面對著困難和種種不確定的危險,以及不知變化中自己明天面臨的處境,第一次有一種無法掌控的感覺,如同湍流中試圖游回家裡的魚。
和我同樣感受的人很多。自認為靈敏的我們,似乎可以通過努力,改變一點命運,以至於暫時可以徜徉在相對平靜的水域裡,以免遇見洪水猛獸。
然而,整個世界的災難波濤洶湧,每條魚也難以獨善其身,這種與生命息息相關的挑戰,能否喚醒人的良知與慈愛,能否洗凈人類所有的麻木,自私,貪婪與紛爭的淤泥,讓水流更加清澈,給同呼吸,共命運的人類,一個繼續生存的空間呢?
* 本文照片由芃芃提供,版權歸作者所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VRfGU3EBfwtFQPkdIVP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