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堅守者都是英雄

2020-02-27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湖北廣播電視台電視綜合事業部記者 唐喻

唐喻在武漢市肺科醫院重症監護區採訪現場。

1月23日,武漢市全面「封城」。這場牽動億萬國人的武漢保衛戰,正式打響了。

此前的1月22日,湖北廣播電視台成立新冠肺炎疫情一線報道組,全體記者自願報名。我們綜合頻道領導放棄休假,堅守崗位;已經回家準備過年的同事們則從全省各地趕回武漢。大家開始緊張有序地進行關於疫情的新聞報道,我也向當班主編主動請纓,希望加入到疫情一線的報道中。我知道,這是我作為一名記者的責任。

選擇獨行,進入「紅區」

2月2日,與疫情的戰鬥進入白熱化。奔波在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兩大建設工地現場,往返於對接援助物資的單位之間,在天河機場迎接馳援武漢的各省醫療隊……每一位堅守的記者都已疲憊不堪,但大家還在堅持。

「小唐,我們領導批准了你的採訪申請,你可以進入武漢市肺科醫院ICU重症監護病房採訪。」當天,我收到中國人民解放軍中部戰區總醫院的允許採訪通知。我知道,進入「紅區」意味著什麼,所以這一次我選擇獨行,因為我不想讓我的戰友和我一起冒險。

2月4日,在做了充足的準備後,我跟隨中部戰區總醫院的醫生一起進入了武漢市肺科醫院ICU重症監護室,這裡是名副其實的「紅區」,是醫生公認的「污染區」,也是這場戰役的主戰場。

早在1月21日,中部戰區總醫院就派駐了一支40人的醫療援助隊進駐武漢市肺科醫院,他們已經在此戰鬥半個多月了。他們負責的是武漢市肺科醫院ICU二病區,這裡曾是普通病房,後因疫情改造成為特護病房,一共收治了13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在這裡,我將與他們一起戰鬥,記錄下英雄們的點滴瞬間,拍攝新聞並與導播進行一場4G連線。

2月4日早上7點30分,一進入武漢市肺科醫院重症監護區,濃烈的酒精與消毒水的味道讓我感到窒息,眼睛被熏得流下了眼淚。換上隔離服,進入隔離區,安靜的走廊里只能隱約聽到心電監護儀的跳動聲,這種壓抑,讓初次進入隔離區的我感到恐懼與不安。要進入污染區,我還要在隔離區換上更厚的隔離服,此時的我已經出現了心跳加快、低血糖和輕度脫水的症狀。醫護人員告訴我,一開始他們也會這樣,因為厚厚的隔離服不僅阻隔了病毒,同時也阻隔了空氣。

兩層隔離服是全面防護,從頭到腳,全部被包裹在厚厚的隔離服中。我能聽見自己大口喘氣的聲音,眼裡看到的卻是最真實的「戰場廝殺,與死神搏鬥」。在污染區的每一位醫護人員都會將自己的工作單位與姓名寫在衣服上,以方便大家辨認。同時還會寫上一些鼓勵、加油的話,這些話既是大家相互鼓勵,給自己加油,也是為了讓病床上的患者們看到,讓他們堅定信念,戰勝病魔。

用心記錄每一位英雄的點滴

在這裡,我看到52歲的護士長劉孟麗,用不到100斤的瘦弱身體支撐著每日15個小時以上的工作。作為一名有著34年軍齡的老兵,她主動請纓,擔任黨員突擊隊隊長,第一個衝進隔離病房護理病人。從早上8點開始,她的對講機就忙碌起來,「護士長,3號床需要酒精」「護士長,醫生需要防護服」「護士長,9號床需要配藥」。在厚重的防護服下,這位瘦弱的軍人拖著疲憊的身體往返於各個病室之間。女子本弱,為母則剛,在這裡劉孟麗就是一位「大家長」,她要照顧所有的病人,還要照顧這些她帶出來的「孩子」。

中部戰區總醫院支援武漢市肺科醫院醫療隊隊長鄔明,這個春節本來打算趁著假期陪兒子出去旅遊,可接到命令後,他火速返崗,帶領隊員一頭扎進肺科醫院重症監護科,白天帶醫生理順救治流程、熟悉醫療設備、收治病人、查房,晚上盯在一線,時刻關注著患者的病情變化,平均每天要工作18個小時以上。而同時,他的妻兒卻被隔離在西安,一家人只能通過電話互報平安。

ICU二病區有5間病房,每間病房都有一位長期值班的護士,每6小時進行一次換班,24小時不間斷觀察病人身體狀況。每個女孩都愛美,但由於長時間佩戴護目鏡,很多護士眼睛出現充血症狀,臉上布滿了勒痕。但在這一張張布滿傷痕的臉上,我分明看到了最美麗、最自信的微笑。

……

在這裡,每一位醫護工作者都有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但在他們的講述中,卻又是那麼平常。他們不畏艱險,舍小家、為大家,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擋在了病魔與人民之間。與他們的奮不顧身相比,我的每一段文字描述都顯得那麼蒼白,我的眼眶常含淚水。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每一個堅守者都是英雄。醫生、護士、警察、記者、外賣小哥、社區大爺等,每一個堅守者都在用自己的行動支援武漢,抗擊疫情。

與英雄們一起戰鬥,記錄他們的點點滴滴,讓我看到了一座城,上下一心,一國人,眾志成城。在此,向英雄們敬禮!向這座英雄的城市敬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V-clg3AB3uTiws8KF6P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