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女兒正在賓大沃頓商學院就讀,二女兒去年錄取了菲利普斯安多福(Phillips Academy Andover),三女兒今年錄取了菲利普斯埃克塞特(Phillips Exeter Academy)十年級,除了作為諮詢老師,更是作為家長,對於美高的申請,有很多經驗跟心得可以分享給大家。」
>> 美高申請如何變得競爭壓力越來越大?
>> 低齡留學規划上,子女培養的重點在何處?
>> 全球蔓延的疫情之下,哪些事情會受到影響,該以什麼心態面對?
張恆瑞
學美教育的創始人&CEO張恆瑞先生,美國耶魯大學碩士畢業。被譽為「美國留學教父」、「為夢想插上翅膀的人」。作為從業23年的留學規劃老師傅,大女兒就讀賓大沃頓商學院本科,二女兒就讀菲利普斯·安多佛高中,三女兒今年錄取菲利普斯·埃克塞特,有著非常成功的實踐經驗。
※為方便閱讀,本文以第一人稱敘述
越來越激烈的競爭
很多家長詢問,今年美高申請,競爭異常激烈,到底為什麼?未來會不會壓力越來越大?
內外夾擊:國際學校學生優勢突顯
今年在申請數量上確實有所增加。從近幾年的觀察來說,申請最高峰是在四年前的時候,之後有一些下降,但2020 Fall人數上出現了回升,大部分學校都有15%~40%的中國學生數量的提高;另外今年常居於內地、但在香港讀書的學生,美高的招生辦將其劃為中國學生的池子;除此之外,還有去新加坡、加拿大、歐洲甚至非洲讀初中的人,也加入了美高申請大戰,進一步加劇了中國學生的競爭壓力。
國內的學生,未來不再只是跟美初的孩子競爭,他們將會和來自於香港及全世界各地中國籍的初中生一起爭奪美高名額。
除了外部的競爭因素,中國學生內部的變化趨勢也值得注意。
過去始終是國際學校、民辦雙語學校和體制內學校三分天下的情況,但是今年,明顯國內國際學校的學生在申請比例中占領了高地,尤其在挑戰前30名、前10名學校的過程中,競爭優勢較大。
國際學校的學生以前最大的短板是SSAT,但現在準備申請美高的學生,都會對SSAT考試進行培訓,所以分數普遍提高了。原本體制內學生所具備的應試優勢不再。
另外就是國內的國際學校學生家長,過去在初中階段並不會很重視小孩的GPA,但是現在也會7年級、8年級就提前培養起來,所以SSAT夠高,GPA也夠高,英文接近於母語的情況下,可以說是全面碾壓了國內的民辦學校優秀學生,更是碾壓了體制內的優秀學生。未來兩三年內,國際學校學生更具優勢可能會成為一個趨勢。
校內競爭越來越激烈了。目前申請美高前10或前30的國內學校,開始比較集中在一些初中。這些少數的初中往往一年能夠有20個甚至20個以上的學生同時在申請美高。那麼這樣的話就開始形成了一個明顯的校內競爭,這樣的校內競爭與美初申請美高的校內競爭,是非常類似的。
不僅是數量,更是質量的提高
美高申請的激烈與困難,已不再只是數量上的問題,更是質量上的變化。
如上面所說,國際學校學生具備的優勢之一:英語水平不斷提高。有大量的學生,英文達到了母語的水平。這一點具體來說,不像以前一樣只是托福分數高,而是真正的英文應用實力上,口語和寫作都有了質的提高。
其次在課外活動上質量也變得更高。例如音樂類特長,以前中國學生一提到音樂就是彈鋼琴,現在出現越來越多擅長小提琴、管弦樂器等的孩子;還有體育類特長,在網球、高爾夫、游泳等美國主流運動上有所成績的學生也正在崛起。
今年我有兩個學生,申請美高9年級,他們就是個人的特長在申請時起到極大幫助的例子。來自北京的女生,其小提琴水平在入學後可以加入校管弦樂隊,來自上海的男生其網球特長在入學後,能夠直接進入校隊。這兩個孩子的特長被學校看重,最終順利錄取Peddie School。
安多福+埃克塞特:
我是如何把兩個女兒都送進頂尖美高的?
在申請美高的過程當中,或者說在培養孩子的過程當中,作為父母應該提前了解: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並不是要增加大家的焦慮,而是說不要過早滿足於小範圍的成就感,不要因為獲得別人的讚美了,反而局限住孩子能力上的繼續提升和拓展,一定要持續性地鼓勵和督促小孩往更高難度去挑戰。
如果孩子的英文越來越好,那接觸的同伴也會是英文更好的人;如果小提琴、高爾夫越練越好,那麼孩子接觸的圈子也是特長更強的。一方面會形成能力提升的良性循環,另一方面也能讓家庭更早地了解到,這個世界還有很多比自己小孩更加優秀的孩子。
如果太早就陷入自滿,真正到了申請競爭的時候就會發現自己遠不夠強。那些明明可以用來提高自己的時間,就因為一時的虛榮而耽誤了。
在規劃層面上,準備美高的過程,孩子普遍處於比較低齡的年級,作為父母來說,最重要的是要有統籌觀念,幫助小孩妥善安排和規劃時間,排出可行且有效、適合孩子學習和活動都能有效提升的時間表。例如平常學期當中,課後及周末該如何安排等。
在學校成績能夠充分保障的前提下,暑假家長們要格外重視,妥善規劃一年僅一次的假期,是在申請前把小孩的條件提升到能夠躋身名校競爭的關鍵過程。
暑假時間充裕且集中,可以用來挖掘孩子比較有興趣、同時具備一定天賦、能夠通過培養得到提升的愛好。當然這一點因人而異,不用人云亦云。音樂和體育沒有好次之分,需要的是家長的用心而非盲目跟風,只有用心才能形成個人特色,或者是最具優勢的競爭力。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不是萬能的。規劃部分應該要提前請教專業人士,也會避免因為道聽途說走了彎路,反而影響申請成功的機率。
回顧美高錄取變化史:
到底現在什麼樣的孩子最適合去讀?
2004年我在上海,最早開始幫國內學生申請美高的相關工作時,美高每年收到的申請者都是個位數。學校最看重英文能力,托福90分左右就能夠錄取前30的學校,達到100這樣的水平,便有很好的機會錄前10了。其他對特長、性格能力等要求的彈性空間較大,所以有些學生在進入前30的學校之後,會存在適應上的問題。
再看現在,去讀美高的孩子都經過多年的準備,不僅能夠以全面開花的優秀成績被錄取,而且在學校里也能快速適應,甚至成為風雲人物。十幾年間,美高對於中國學生的印象,逐漸從「只會讀書」到「全面發展」變化著。雖然競爭變大了,但這是一個很好的良性循環的現象。
那現在怎樣孩子才適合讀美高呢?
美高的學生面臨的是不同的課業壓力。國內的教育體制還是主要根據大考來進行評判,只要把關鍵考試如期中期末考好,就能獲得很好的分數成績。但美高的打分系統是更為細化的,每一次的作業、小考、報告都要算分。學生從開學第一天開始,每一個老師布置的任務,都要盡全力取得最好的分數才行。所以美高的課業壓力,是一個持續性的過程。
因此在美高就讀,每門課都可能出現很多的作業和考試;除此之外,學校一般規定每天下午有兩個小時的課外活動時間,吃完晚餐之後差不多就7點了,這個時候才開始去做老師布置的全部任務。每天壓力都相當大,所以懂得妥善分配時間十分重要。
另外一點,中國的學生在國內讀書更習慣被動接受老師的知識輸入,較少主動提問;而美國的高中很鼓勵學生主動積極地在課堂上表達自己的意見,與老師互動。
所以總結來說,就讀美高的學生需要具備很好的時間管理能力、自律的素質和積極思考提問的主動性,才能較好地適應。
那麼如果說學習成績沒有那麼頂尖,無法匹配前10、或者前50的美高,是否還值得去讀呢?
我個人的觀點是,如果對於家庭不會造成經濟負擔(美高一年的費用現在是7萬美金左右),且孩子本身有一定意願的話,美高這條路是值得走的。但家長在規劃和擇校時有一些注意事項:
成績不夠拔尖,學生可能在時間管理和自律性上需要更多培養,選擇美高的時候更應該選擇私立的寄宿學校,也就是傳統的boarding school。不建議家長為了送小孩出去而出去,選擇申請走讀學校,住寄宿家庭,這樣往往會產生更多後續的問題。
如果匹配院校排名在50~100名之間,規劃側重點在於基礎英文能力的培養。學生應該通過在國內的提升,申請前托福達到至少80分的水平,到了美國之後生活適應上不會有問題。在此基礎上,因為國內數理方面的超前學習,可以使得學生更夠分配更多時間提升較為薄弱的英文或文科部分。
選擇提供國際學生/英語非母語的學生ESL課程的學校。通過1~2年的ESL課程過度,學生能夠在第3~4年的時候達到跟美國學生差不多的英文或文科水平,這樣即使身處非頂尖美高,也一樣可以通過努力進入美國前30名的好大學。
疫情之下:
擺正心態,持續提升能力
最後講一下大家比較關心的因為疫情的而產生的特殊情況。
如果說因為疫情,使家庭經濟受到了衝擊,那我個人意見是:美高之後還有美本,加上暑期的安排、補課的安排等等,都是不大不小的費用。不建議家長勉強地送小孩出國。
確定要去美高的學生,疫情可能會造成的影響有這幾點:
首先是針對拿到offer的孩子,美高每年在4月10號之前的,會有一個返校日(revisit day),今年基本都取消了。所以需要家庭更加審慎地考慮和選擇,最適合孩子的學校入讀。
其次,沒有美國的公民或是綠卡身份的學生,需要密切關注簽證的預約情況。目前全球疫情蔓延,簽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確定因素。不過我們也抱以樂觀的期待,七月份如果能夠恢復正常秩序的話,就不會耽誤學生八月底或九月初的開學。
另外就是對於有些學生在夢校的候補名單上,想要考慮補錄,那麼我認為在四五月份的時候,學校是有可能會根據具體情況,出現補錄機會的。相關學生可以密切關注一下。
那麼至於仍在規劃中的學生,夏校不是必須的,學科和能力的提升更重要,這個方面受疫情影響是不大的。
有關於開學前的暑假安排,我需要強調兩點:一是英文寫作能力需要重點重視;二是如果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準備作為到美高之後的重點課外活動項目,甚至想利用美高的3~4年,提升並發展成為美本申請的特長,那麼也可以妥善分配時間,加強集訓,提升競爭力。
大致上就介紹到這裡,希望能夠對於想要去美高的學生、考慮去美國的家庭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