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斤少兩致中國損失82億,這是哪國的行為?

2019-07-26   格林德瓦

缺斤少兩的事情一般發生在我們去菜市場買菜,一些商販為了能多賺幾毛錢,不惜丟失誠信代價所為之。但另我們驚訝的是缺斤短兩的事情竟然發生在國於國之間。長期以來我國在鐵礦石領域依賴進口。進口的主要來源國就是澳大利亞。在鐵礦石行業澳大利亞有兩大巨頭,一是力拓、二是必和必拓。中國就是這兩大巨頭的最大客戶。而缺斤短兩的事情就是發生在澳大利亞鐵礦石行業里。

就在今年6月份,海關發現在進口的一批鐵礦石出現缺斤少兩的情況。經過仔細核算竟然缺少1500多噸,損失價值約82億元。後經證實此批鐵礦石正是從澳大利亞進口的。

國內的進口商面對這一情況,迅速聯合起來成立了工作小組調查鐵礦石價格上漲的原因。經調查,今年由於澳大利亞惡劣天氣以及其他因素導致鐵礦石減產,鐵礦石企業趁機漲價。價格的上升本來對於礦產企業來說已經提升了利潤,但是這些企業仍然不滿足,竟然還做起缺斤短兩的不誠信的事情,真是讓人大跌眼鏡。

現在中國的企業已經對澳大利亞的信任大打折扣,正在積極需求其他市場替代澳大利亞。澳大利亞為自己趁機漲價、缺斤少兩的行為付出了代價,丟失了他們的第一大客戶。

近來,在天然氣領域澳大利亞又看上了中國市場,澳大利亞在天然氣出口上排名全球第二,僅次於卡達。去年澳大利亞出口總量超過7500萬噸,出口額高達505億澳元。而且澳大利亞出口增速明顯,具有趕超卡達之勢。在天然氣領域中國又是全球第二大進口國,中國進口天氣需求增加明顯,未來幾年中國勢必發展成全球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國。於是乎,中國和澳大利亞在天然氣領域將有很大的合作前景。澳大利亞十分看好這一形勢,積極主動與中國尋求溝通合作。

在鐵礦石領域澳大利亞失信中國,在天然氣領域想繼續深化合作恐怕沒那麼容易,因為在天然氣供應國里有很多能源大國可供中國選擇,像卡達、俄羅斯都是天然氣的大國。

眾所周知,誠信是企業經營立足市場之本。缺失誠信將寸步難行。如今作為已開發國家的澳大利亞如此忽視誠信問題,如果不及時改變未來澳大利亞的形象將損失殆盡,在國際市場將難以立足,澳大利亞將會自食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