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都是公認的國內聲望最高、實力最強的少數高校群體。當然,國內實力最強的頂級名校中,一定少不了中國科學院大學,該校雖然2014年才開始招收本科生,但因為背靠中國科學院這個「大山」,很快就成為高分考生最歡迎的幾所院校之一。
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前身為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其成立於1978年,為國家批准創辦的第一所研究生院。該校培養了新中國第一個理學博士、第一個工學博士、第一個女博士、第一個雙學位博士。2012年,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部更名為中國科學院大學。
截至2018年12月,中國科學院大學擁有超過3000名專任教師,其中有138位兩院院士,375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如果算上各研究生培養單位的師資力量,學校兩院院士數量達到300多位。
第四次學科評估,中國科學院大學有30個學科被評為A類學科,其中有18個學科獲評A+,位居全國第三。據2020年1月份最新ESI數據顯示,中國科學院大學綜合排名為世界第76位、中國內地高校第1位,名次超過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
學科建設方面,中國科學院大學可以與清華北大相媲美,科研平台方面,中國科學院大學也絲毫不遜於清華北大。作為一所以研究生教育為主、科教融合為特色的創新型高等學府,中國科學院大學有23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一個國家實驗室、兩個國家研究中心、77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89個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9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7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5個國家工程實驗室分布在各個培養單位。
無論從哪個方面看,中國科學院大學都是國內少數頂級名校中最有資格與清華北大媲美、最有實力與清華北大「抗衡」的一流大學。
2019年高考,國科大招收新生一萬六千餘人,數量之多令人咋舌。不過這一萬六千多名新生中僅有不到四百名是本科生,本科生占新生比例之少,估計全國再沒有一所院校比它更低了。
然而國科大這為數不多的本科生,卻享受著其他院校本科生完全無法享受的「特權」。他們擁有最優質、最雄厚的科研資源,他們可以參加中科院各研究所做的科研實踐,可以獨立使用最尖端的科研儀器;他們中的大多數有機會進行為期半年的國外訪學;所有為他們教授專業課的老師都是正教授;本科生的授課教師中有二十多位院士……
2014年國科大開始招收第一批本科生時,原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丁仲禮院士曾說:「我們動用這麼多的資源,僅招收300多個本科生,目標就是培養未來中國科技的領軍人才。」
雖只招收了5屆本科生,但專注培養科技領軍人才的國科大,在人才培養方面已經取得了非凡的成績。以2018年首批畢業的290名本科生為例,有247人繼續深造,佔畢業人數的85.1%,本科生深造率在一百四十所「雙一流」高校中排名第一。這247名深造的本科畢業生中,有84人出國留學;11人進入世界排名前十高校;52人進入世界百強高校;155人繼續在本校及中科院各研究所讀研。另外,該校2018屆本科生的畢業論文課題,來自國家級、省部級課題的占比50.51%。其中,110篇畢業論文來源於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9篇來源於「973」「863」項目。
人才培養得如此成功,國內除中國科學院大學外,估計沒有任何大學能夠做到。
不過因為中國科學院大學辦學體制有些特殊,所以在不少大學排行榜中很難看到中國科學院大學的身影。比如國際大學綜合實力排行榜U.S.News世界大學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QS世界大學排名等,中國科學院大學基本都不會入榜。國內大學排行榜校友會2020中國雙一流大學排名,中國科學院大學雖入榜,但沒有給出名次,只是給予了「八星級」的評級(該榜最高星級評級)。這說明不少機構對國科大究竟屬於高校還是科研機構,並沒有達成共識。
然而不管外界如何評價,國科大毋容置疑是高考生心目中的「聖殿」。不出意外,以培養科技人才、推進整個社會科技進步為使命的中國科學院大學,一定能躋身全球頂尖大學之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Ts3CNnABgx9BqZZID4O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