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孩子,成績再好,也不能沾染這三個壞毛病,會毀了他

2020-03-20     軼工坊

在學生時代,學習成績是人們判斷孩子以後有沒有出息的重要依據。如果一個孩子學習成績墊底,大多會被認為難有出息;而若一個孩子學習成績很好,排在班級前列或年級前列,通常就會被認為有成為社會精英的潛力。



人們的這種認知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絕對,我們身邊有不少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因為掌握了其他技能,走上了事業巔峰;也有一些學習成績很好的學生,因為染上了某些毛病,不再具有成功人士的「基本素養」,成為了社會上的「失敗者」。

關於這個問題筆者曾與一位有三十年工作經驗的老教師交流過,這位老教師告誡:一個孩子,成績再好,也不能沾染這三個壞毛病,不然一輩子就毀了。

第一個壞毛病:耍滑頭



基本上每個學校都有愛耍滑頭的學生,他們成績或許不差,但經常為了使自己多占點便宜或不承擔責任而耍花樣。比如某個文章寫得好的同學,老師給他布置任務,讓他寫一篇關於學校的宣傳文章,可是該同學認為這件事與自己學習無關,既麻煩又不能從中獲得好處,就東扯西拉以各種理由拒絕。

耍滑頭不只會發生在學校里,在家裡,孩子一樣可以對家長耍滑頭。

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放學回家的孩子告訴媽媽晚上作業很多,估計要三個小時才能寫完。家長覺得時間太長,就告訴孩子,若能兩個小時寫完就有獎勵。這是該家長經常用來激勵孩子提升寫作業速度的方式。果然不到兩個小時,孩子的作業就寫完了,家長兌現了獎勵,雙方都很高興。



看上去家長的方法奏效了,實際上是孩子耍了滑頭,其實孩子家庭作業並不多,他完全可以用一個小時把作業做完,但為了能拿到父母的獎勵,就故意誇大作業量,然後再與父母討價還價。

有人說,喜歡耍滑頭的孩子比較聰明,至少有點小聰明。老教師卻不怎麼認為,他認為耍滑頭恰恰是很愚蠢的做法。小時候,孩子通過耍滑頭獲得了一些所謂的利益,不過長大了,任何一次耍滑頭,都意味著一次巨大的風險,而一旦自己的花樣被別人識破,個人形象會瞬間崩塌,將很難再在職場上立足。

第二個壞毛病:自負



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有些驕傲,可以被人們理解,但一定要控制驕傲的尺度,無限的驕傲就是自負。

自負的人非常狂妄,他們過高地估計自己,認為自己很牛、很厲害,應該得到別人的讚賞和崇拜。

造成孩子自負的原因,不僅是因為學習上的過於順利,也與家長和老師的過分吹捧有關。試想一下,若一個成績優秀的孩子,在學校被老師捧在手心,回到家又不斷得到家長的肯定,一定會產生自傲的心理。再加上部分家長喜歡在別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孩子,這讓孩子只看到自己的優點,看不到身上的缺點。慢慢的,孩子就成為了極其自負的人。

自負者把成功完全歸因於自己的主觀努力,把失敗完全歸咎於客觀條件的不允許,他們自戀,容不得別人說一個「不」字。

如果孩子成為了自負的人,他就會一點點地失去所有的親朋好友,留下的只是苦悶的工作環境、不如意的情感、不順心的生活和孤獨的個體,他一生就這樣被毀了。

第三個:嘲笑、諷刺他人



嘲笑他人是品行低下的表現,這與成績好壞無關。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同樣可能會諷刺他人。

有些孩子看到同學犯錯或發現同學的某些短處,就在背後說三道四。更有甚者,直接拿同學或他人的身體缺陷開玩笑,嚴重傷害別人的自尊。

孩子嘲笑別人的原因比較複雜,有的是受從眾心理的影響,覺得大家都在嘲笑那個人,自己就應該跟著一起嘲笑那個人;有的是占著自己身體上的優勢,以拳頭威脅的方式譏諷他人;有的是因為自卑感較強,他們通過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己,並獲得心理上的慰藉。

如果沾染上嘲笑、譏諷他人的壞毛病,就會成為別人口中的「小人」,還會扭曲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待走上工作崗位,就成為了大家最不歡迎的同事,一輩子都會為此痛苦。

成績好是優勢,它為孩子的成長提供了一個優質的客觀條件,但孩子以後究竟能不能成大事,則是與包括學習成績在內的很多因素有關。倘若孩子誠實、願意接受批評、熱情待人,就會更容易接近成功,反之,即便成績很優秀,也可能是人生的失敗者。所以家長們千萬別讓孩子沾染以上這三個壞毛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7bCK1XEBfGB4SiUw-Bg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