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煙火味,最撫凡人心。《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曾說:「一座城市最吸引我的,從來不是歷史名勝或者商業中心,而是菜市場。」
菜市場,是城市裡最市井卻也最真實的地方。它滲透在每個人的日常生活里,也孕育著每一道餐桌上的美食。
在三水也是如此。西南市場、園林市場、大布沙市場……無一不充斥著叫賣聲、討價還價聲,不論是爽快達成交易,還是鬥智斗勇砍價,都展現著這一方水土上,三水人獨特的性格。買菜的渠道在不斷豐富,但買菜本身,仍代表著一種踮起腳尖,就能達到的美好生活。
西南市場內,市民買菜的情景。
相約去市場的買菜人
西南市場位於恆福廣場對面,是西南中心城區最大的農貿市場,周邊人口密集,人流量大。這裡,每天都上演著最本真的生活。
「邊度都冇西南市場齊全、新鮮。」家住北江新區時代城的市民楊叔說,到西南市場才有買菜的感覺。楊叔篤信「早市蔬菜新鮮」,12月15日,早上8點不到,他便和往常一樣出門,在家門口坐上605公交車,直奔西南市場。
擁堵的早高峰,永遠動搖不了人們對菜市場的熱愛。與楊叔同行的,還有同住一小區的十餘名鄰居,幾乎占據了一輛公交車的「半壁江山」。他們或挎著帆布袋,或推著小菜車,熟人間拉著家常,盤算著買什麼,今天吃什麼。
十幾分鐘後,公交車駛到文鋒中路,楊叔和鄰居們再也顧不上多聊兩句,便浩浩蕩蕩一頭扎進了菜市場。
食,是中國人的信仰;鮮,是三水人的追求。
清早的西南市場,一片「活色生香」。水靈靈的菜心被捆成束,辣椒、蘿蔔組成五彩斑斕的色塊,飽滿金黃的玉米隨意堆放,嫩綠的包菜和萵筍之間,還放著一竹籃的土雞蛋……每一個攤位,匯聚著萬千生命的鮮活淳樸,光艷地呈現在你面前,頓時讓人感覺開朗了起來。
西南市場內,市民在選購豬肉。
熙熙攘攘、街頭巷尾、百味人生,這組詞足以詮釋西南市場。也因此,三水人對它總有著別樣的情懷。人來人往中,只見楊叔目光如炬,環顧四周,誰家的菜心便宜、誰家的西紅柿新鮮,食材貴、賤、優、劣瞭然於胸,買什麼吃什麼運籌帷幄。偶爾跟熟悉的檔主打打招呼,還能獲贈幾根小蔥,甚至一斬熟食。
半個小時後,楊叔原本挎著的空帆布袋變得滿滿當當,裡面多了豬肉、荷蘭豆、菜心、香菇等食材。「現在這個季節的菜心好吃,隨便炒點肉味道就很棒,不過現在豬肉還是太貴了。」楊叔和鄰居在回家路上,一邊分享今天購買的食材,一邊想著如何烹飪午飯、晚飯。輾轉間,生的氣息和活的靈動,撲面而來。
品味熱鬧生猛的市井百態
八點的菜市場,是人流量的早高峰。但往往清早六點,天還沒亮透,西南市場的豬肉檔、燒味檔、早點檔等檔口就紛紛開檔了,周圍也很快擺滿各種各樣的菜攤,一座城市也就被喚醒了。
就如廣東的天氣一般,三水的菜市場始終自帶潮濕感,喧囂的叫賣聲中,肉類的腥、海鮮的咸、蔬果區的鮮香、副食區中的五味雜陳……混雜的各種味道與市場的水汽相交相融,形成了菜市場獨特的味道。
「阿叔靚姨,今日買d咩嘢?」到菜市場裡走了一圈,你就會發現,菜市場的師傅各懷絕技:豬肉檔老闆熟練地切下的一塊肉,總是比你想買的多一兩;賣魚檔的老闆總是手起刀落,魚都沒反應過來,就被開膛破肚,裝進黑色塑料袋;客人轉身離開的瞬間,蔬菜攤的老闆總會接一句:「算了,睇你咁靚仔,便宜啲俾你啦,下次多點幫襯。」……
西南市場的水產區顧客絡繹不絕。
正是菜市場裡熱鬧的市井百態,讓人在茫茫的都市生活里嘗到了一絲「生猛」的味道。
正如汪曾祺在《人間滋味》里寫的:「看看生雞活鴨、新鮮水靈的瓜菜、彤紅的辣椒,熱熱鬧鬧,挨挨擠擠,讓人感到一種生之樂趣。」
當然,菜市場的老闆們也講究一分價錢一分貨,不會給你來虛的。三水區市場監管局對市場內經營戶推行「一戶一碼」,你一抬頭,就能看見檔口招牌旁邊大大的二維碼,用手機掃一掃就能知道經營戶信息、進貨渠道、抽檢結果等食品相關信息。
而且,儘管菜市場自帶潮濕感,但在潮濕中,也始終維持著該有的整潔和衛生。
西南市場內,熟食檔口營業中。
「現在西南市場比以前乾淨了很多,我賣得舒心,鄰里街坊也買得放心。」黃姨在西南市場經營肉類檔口多年,她說,現在大家每天收檔時都會自覺搞乾淨自己檔口的衛生,保潔人員還會對市場進行清潔。在整潔衛生的前提下,市場更平添了許多煙火味和人情味。
生鮮超市悄然「占領」社區
近幾年,許多市民都發現,自己社區里的生鮮超市連鎖店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如日日升、錢大媽等。儘管菜品的齊全、豐富程度可能不及菜市場,但這些面積不大、環境整潔的生鮮超市,讓市民買菜的渠道豐富起來,也正在改變市民的買菜習慣。
日日升恆達店內的放心蔬菜區,市民選購番茄。
菜市場的人流高鋒往往是在早上,光顧的中老年人比較多。到了下午,人流減少,傍晚基本開始收檔。而開設在社區的生鮮超市,一般要到10點人流才會增加,而且很多上班族會在下班後過去買菜,晚上6點、7點仍會有不少顧客買菜。
「兩個小孩還小,我已經習慣來這裡買菜了,出門走幾步就能到,很方便。」14日中午12點,王女士在日日升北江明珠分店買菜。她說,菜市場人來人往,推著嬰兒車去買菜終究是比較麻煩、不安全。生鮮超市有蔬菜、水果、鮮肉、鮮蛋等等,食材都比較新鮮,不賣隔夜肉,還有不少搭配好的半成品食材,能讓她省下不少功夫。久而久之,她成了日日升的老顧客。
位於三水廣場附近的日日升恆達店內,市民排隊結帳。
如果說,「不賣隔夜肉」只是生鮮超市必備的清貨方式和承諾,回到根本,品質好、新鮮、安全才是顧客真正重視的。
據悉,包括北江明珠分店在內的多家日日升門店,均為省級「放心肉菜示範超市」。記者在現場看到,店門口設有自助結帳機器,店內環境寬敞明亮,設有蔬菜區、鮮肉區、水產區、日配區等分區,各類食材擺放整齊,並且標明採購渠道和檢測信息,「農超菜心」「農超塘好」等產品標誌也隨處可見。據日日升工作人員介紹,該超市目前與白坭鎮康喜來種植基地、樂家莊養殖有限公司等多家本地農產品生產基地合作,實現農超對接,保證優質精品肉菜的及時供應。
時代在不斷發展,消費行為不斷升級。無論是傳統的菜市場,還是時髦的生鮮超市,就如被橫面「切開」的城市肌理,氤氳著市井煙火,露出柴米油鹽的本真,溢滿飲食男女的人之常情,也撫慰著每一個浸泡其中的人。
文 | 佛山日報陳玲玲
圖 | 佛山日報洪海
編輯 | 林泳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