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有小夥伴在後台催一檔節目。
作為已經步入第六季的國綜,其受歡迎程度自然不言而喻。
有人甚至認為它是「最強下飯綜藝」。
果然,這季剛開始兩期,就如此有內容——
《拜託了冰箱》
節目其實很簡單。
每期邀請不同的嘉賓,打開冰箱分享自己的生活,兩位廚師則使用嘉賓冰箱裡現有的食材,在15分鐘內完成烹飪進行比拼。
不過由於疫情的原因,王嘉爾遺憾地缺席了錄製,節目組邀請了魏大勛作為代班主持。
董岩磊和銘亮則通過選拔,成為了本季的「小鮮廚」,與廚師團的各位「同台競技」。
從目前播出的內容來看,這檔延續了六季的綜藝精彩依舊,絲毫沒有讓人失望。
01、
第六季前兩期,節目組請來的嘉賓就看點十足——
《慶餘年》中的「范氏兄弟」。
如果說《慶餘年》里的范閒和范思轍是一對生活愛好截然不同的兄弟,那麼現實生活里,張若昀與郭麒麟的冰箱更是截然不同。
熱愛料理的張若昀,冰箱裡塞滿了灘羊肉和牛排等名貴食材,會親自下廚給自己的妻子唐藝昕解饞,講究的是一種生活的質量。
賣的是一手好狗糧:體重可以加,幸福不能少。
至於單身貴族郭麒麟,卻過著和張若昀完全不一樣的生活。
吃飯外賣優先,時常朋友投喂,如果沒啥事,可以一個人在家啃著麵包、餅乾,又是一天。
哪怕房間的燈壞了,都懶得去處理,像是必需品——浴室的花灑,直接網購了最便宜的親手換。
郭麒麟的生活就好像我們常說的那句話:還能怎麼滴,湊合著過吧。
但其實這樣的郭麒麟,也在節目裡展現出了讓觀眾們意外的「另一面」。
當冰箱家族問起他——
「那你錢都花哪了?」
郭麒麟的眼睛蹭得一下就亮了起來,什麼顯卡、主板、cpu,各種專業術語如數家珍。
像極了一旦有誰問起愛好,就忍不住想向對方強烈安利的樣子。
也讓人不得不感嘆,這不就是現實生活中的你我嗎?
自己身上的東西能省則省,看著家裡堆滿各種「寶貝」就心情愉快;
不喜歡出門、不習慣面對面的聊天、但熱衷於電腦遊戲,網上「衝浪」;
有自己獨特的愛好,卻常常找不到一個可以傾訴的人。
明明手裡握著手機,可連回一個微信都要反覆思考。
回早了怕對方覺得自己無所事事,回晚了又怕引起對方的不快,最怕還有消息一大串,總有偶爾的漏回。
啼笑皆非的是,面對這樣的情況,郭麒麟想了一個辦法——
定時回消息。
早上一次晚上一次,宛如聖上批閱奏章。
02、
說來好笑,卻也無奈。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溝通和交流,成了我們需要小心翼翼對待的事情。
節目中,郭麒麟就幾次被cue到自己「30分鐘的待客時間」——
邀請朋友到他們家去,過了30分鐘他就煩了,就想把朋友轟走了。
倒不是說真的掐著點30分鐘就開始趕人,而是因為——
自己一個人住習慣了,可能就比較享受獨處的時間。
但時間長了,又會孤獨,就想著找一個人過來陪陪我,陪我聊聊天。
30分鐘,剛好一頓飯。
互相聊聊彼此的情況,卻又不干涉彼此的人生,也給彼此留下足夠的空間。
有人說,現代人活得就像一隻刺蝟,互相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相處。
與其說是大家享受孤獨,不如說比起孤獨,每個人都更害怕連內心僅剩的那個世界,都被侵占的一絲不剩。
節目上,郭麒麟就說自己總被導購忽悠,明明不喜歡卻找不到藉口拒絕。
拍戲導致眼角意外受傷,然後才感覺到後怕。
怕自己覺得遺憾「這輩子也沒開過跑車」,所以肆意了一把買了輛跑車。
比起張若昀,螢幕里這樣的郭麒麟似乎才更像我們。
不敢拒絕善良,才會在對方過於熱情的服務下敗下陣來。
不想破壞感情,才會每個消息謹慎回答。
嚷著要恣意生活,卻害怕在死之前沒能享受過自己的人生。
我們就像一個提線木偶,內心鑲嵌著滾燙的石頭,卻在舉步投足間被看不見的線所牽絆著,只有一個人的時候才能擺脫這些線。
而這一切又似乎只有獨自一人的時候才能稍微擺脫。
到最後,為了拒絕所有的麻煩,乾脆盡最大努力不出門不社交。
也許有人會說,這樣的人生態度,有些孤獨和涼薄了。
但實際上,正是這樣的「孤獨涼薄」卻和「坦然豁達」相互映襯著,構成了一個獨一無二的郭麒麟。
03、
4歲那年,郭麒麟的父母選擇離婚,母親離開,父親北漂。
那時候的郭德綱還沒有火,郭麒麟也沒有開始從藝。
後來,郭德綱火了,沒有家業負擔的郭麒麟,在初二那年正式決定棄學從藝。
也是從那一刻起,郭麒麟再沒有問家裡拿過一分錢。
儘管在很多人的眼裡,他只是「郭德綱的兒子」。
但其實他選擇這份事業,是出於真正的喜愛。
比起很多人的渾渾噩噩,郭麒麟一直都很清楚地知道到自己到底喜歡什麼。
更重要的是,他願意為之付出什麼,並且能付出什麼。
就像郭麒麟說過的——
我可以一輩子都不如我爸,但要一輩子為喜愛的事業奮鬥。
我幹嗎活在別人嘴裡呢,我活在自己身上不是挺好嗎?
看到了嗎?
坦然、享受、目標明確,這也是郭麒麟在節目上無時無刻不展現出來的。
所以他選擇的這種看似孤獨的獨居方式,奇怪嗎?
一點也不。
他只是以這樣一種生活方式跟過去的自己說拜拜,徹底離開家庭給予的善意壓力。
如同年輕的90後00後們。
離開家,離開父母,生活看似凌亂、粗糙、佛系。
但這一切從來都不是對生活的放棄,而是他們尋找出的另一種生活的方式。
一種看似消極其實積極的「了解自我且滿足自我」的生活。
依舊對熱愛的事業可以孤注一擲;依舊可以偶爾為了獎勵自己買貴重的物品;依舊喜歡和能聊的朋友嘮嘮嗑;依舊痴迷自己喜歡的愛好;依舊會為事物心動;依舊在城市裡奔波。
這個世界很大,每天都在上演很多爭執,每個人都在浪潮里顛簸遠航。成長的壓力,工作的不順,家庭的困境,流言蜚語的侵襲,一個人要去面對和努力的事情很多。
記得曾有一個朋友下班發我一條微信,說不想回家,在城裡開車兜了兩圈。
事實上,我們都需要喘息的時間,或許只是一頓飯的時間,或許是飯後的只屬於你自己的時間。
就像《拜託了冰箱》中所展現的那樣。
平時總是很精緻、對食材嚴格的張若昀偶爾也會想吃一頓簡簡單單的攤煎餅。
平日裡總是大大咧咧叫外賣過日子的郭麒麟,興致來了也會自己動手拌餃子餡,或者邀請德雲社的朋友們來家裡喝個痛快。
他們雖然各不相同,卻都擁有著真實且愉快的人生。
也希望螢幕外的每個人都能在生活的間隙中找到讓自己歇一口氣的方式。
有為熱愛全力奔跑的力量,也有停下來擁抱自己的空間。
【頭條號簽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