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鄭信建立泰國短命王朝——吞武里王朝簡史

2019-05-08     歷史de縫隙

鄭信的父親鄭鏞(有說是鄭達,存疑),廣東澄海縣人。鄭鏞年輕的時候漂洋過海來到泰國發展,當時的泰國還是叫暹(xian)羅。1734年,當時正值雍正十二年,鄭信出生。

鄭信在幼年時期就被泰國大城王朝的大臣拍耶節悉收為義子。

注釋:泰國統一的歷史比較短,一般認為泰國經歷了素可泰王朝、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和曼谷王朝四個時期。大城王朝國祚417年,共有33位君主。

鄭信

在幼年時期,鄭信依照慣例入寺廟學習,後出任宮廷侍衛。年輕的鄭信勤奮好學,這也為他後期建立功業打好了基礎。

1764年,緬甸攻打泰國。鄭信被泰王任命為首都衛戍司令,堅守首都。緬甸部隊圍城一年多,鄭信的部隊士氣低落。為了避免被緬甸軍隊一鍋端,他於1766年1月率領500人突圍出去「打游擊」去了。

此時的大城王朝已經分崩離析,各地城邦紛紛擁兵獨立,泰國面臨四分五裂的困境。但時勢造英雄,緬甸的一個愚蠢的舉動給了鄭信力挽狂瀾的機會。

鄭信

1765年,緬甸侵犯清朝雲南地區。此時的清政府正值乾隆執政,國力強盛,遠非緬甸所能及(真不知道緬甸是怎麼想的)。於是,清緬戰爭正式拉開序幕。雖然清軍沒能擊敗緬甸,但緬甸也不敢再入侵清朝。這次清緬戰爭給了鄭信機會,緬甸將精銳部隊都帶走北上與清軍大戰,泰國境內的緬甸留守部隊都是二線部隊。

乾隆

鄭信帶領著部隊就這樣一點點將緬甸逐出泰國並統一了泰國全境。1768年,鄭信定都吞武里,進位為泰王,史稱吞武里王朝。

鄭信在位15年,泰國東征西討,國土面積不斷擴張,將柬埔寨納入自己的版圖;同時在百廢待興的泰國國內完成統一,其功績為泰國人民長久推崇。後世泰國人民不斷拔高鄭信的地位,將其尊奉為「吞武里大帝」或者「鄭皇」。

鄭信

但鄭信執政晚期,由於長期征戰百姓貧苦(有點像漢武帝晚期)加之內部軍事集團權利的膨脹,鄭信的反對勢力逐漸增長。在鄭信北征安南之際,吞武里發生軍事政變推翻了鄭信的統治,鄭信也被殺死。奪權成功的昭披耶卻克里加冕為新的泰王,即為拉瑪一世。昭披耶卻克里繼位以後就遷都曼谷,吞武里王朝終結,曼谷王朝開始。

昭披耶卻克里本身也有少量的華人血統,在其繼位以後向當時的泰國宗主國清政府上表謊稱自己是鄭信的兒子鄭華。清政府對於這一點沒有質疑,因此繼續冊封其為泰王,爵同郡王。

身穿郡王袍服的拉瑪一世

為了讓這個謊言繼續下去,後世的泰王都有一個鄭姓中國名字,最近才加冕的瑪哈·哇集拉隆功就是拉瑪十世,中文名字鄭冕。

瑪哈·哇集拉隆功

補充一個傳說,當年鄭信成為泰王,澄海縣的百姓前往泰國為鄭信慶賀。鄭信的老鄉離開之際,鄭信贈送了十八個罈子。在回家的途中,老鄉打開罈子發現罈子里裝的是腌菜,老鄉很生氣就把罈子推進了大海,只有一個罈子帶回了澄海。到了澄海,老鄉才發現這個罈子裡面裝的上面是一層腌菜,下面全是金銀珠寶。

如今在澄海縣還有鄭信的衣冠冢,泰國不少政要曾到此處祭拜。

————————————————————————

點個贊關注一下唄,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SubCDWwBmyVoG_1ZRRC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