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藝人「幹活」真賣力!當代鮮肉要多學習

2020-01-10     枯井音樂

論老牌藝人與當代鮮肉

現在很多人會翻看經典港片,我常看到網友發彈幕:哇!當時的藝人好賣力呀!是呀,當時的人都很強,而現在呢?人似乎在「反向進化」。

老牌藝人

跨年演唱會郭富城三連唱,雖體力不比當年,但是真唱真跳,這份敬業永遠不變,這是老牌藝人的習慣。

演員就要背好台詞,歌手就要唱出聲來。這是他們改不掉的習慣,也正因如此,他們才一步一步努力走上來。

他們那代人和我父母極其相似,就是那個時候什麼都沒有。因為沒有,所以想擁有;因為擁有,所以會珍惜。

我父母那代人窮呀!窮得要吃不上飯,省吃儉用才能把一個個孩子養大,節儉是他們的習慣,所以現在家裡大掃除,他們什麼都是好東西,什麼都不捨得扔。

那時候的藝人也是如此,一個藝人出道是不容易的,要麼有天賦,要麼靠賣力。周星馳、張衛健等等,都是跑過無數龍套,演了多年配角,才熬出頭的。

他們是當時的開創者,因為我們當時沒有自己的好電影、好音樂,只能不斷學習、創造。

他們成名的機會不容易,渠道也很少,所以一旦站上舞台,會非常珍惜、格外賣力。

當代鮮肉

我們是網際網路時代:粉絲當道,流量為王。成名機會很多,安迪沃霍爾說:在未來,每個人都有15分鐘成名的機會。我想現在已經實現。

藉助不同平台,很多人一夜成名,我曾經談過一夜成名很好,它賜給很多平凡人一個機會。但一夜成名之後你要怎麼做是關鍵,成名後流量暴漲,很容易「來去匆匆」。

很多人火了之後無法權衡,藉此機會狂接活動,忙不過來就敷衍,比如假唱呀、修音呀、找替身呀……

大家都知道:術業有專攻。

一位歌手火了,下部電影的主角很有可能是他,一秒跨界可還行。如果隨便一位歌手就能演戲,那還要電影學院幹什麼。

頂級流量可以壓制一切,就是你有流量,你所有不完美幾乎都能被接納,你可以實力差、表演不賣力,但你有流量,有人看就沒辦法。

大家都知道,真正突然一夜成名,多無存貨。當你流量不再有優勢,你喝口水都有罪。

鹿晗拍《上海堡壘》就是案例,電影播出後,誰也不在乎你是歌手還是演員,演得不好就是不待見,談努力、跨界都十分蒼白。

機會多了卻不珍惜,舞台有了卻不賣力。總之擁有容易了,也沒那麼珍惜了。

我的觀點

我希望大家致敬老藝人,鼓勵年輕人。能留下來的都是經典,經典不光用來傳承,學習完還要創新,創新是年輕人最應該做的。

不應該要求老藝人一把年紀還總能驚喜滿滿,畢竟腦力、體力有限。就像你不能要求喬丹現在打球依舊拿MVP,也不能要求周杰倫一年一張專輯依舊火得一塌糊塗。

現在的年輕人,他們還在成長,我們需要多鼓勵他們。當年的老藝人不也是從小鮮肉、小白菜慢慢走過來的嗎。

年輕人取得成績應該表揚,失敗了、犯錯了,批評的同時也應該給到鼓勵,人都是慢慢成長的,不是你一滿18歲就能像大人一樣處理事情,成長需要一個過程,且要一步一個腳印。

金句總結:

一代人終將老去,但總有人正年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Rqwelm8BxtCz63RLS1Z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