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建議你要儘快存錢?一個30歲職場人給我的4點啟示

2019-10-16     彪悍貓先生

前段時間, 我寫過一篇關於存錢的文章,很多人都表示支持,最近還是有不少人困惑這個問題「職場人到底應不應該存錢?」今天就再深度的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01 當下職場人的「月光族」觀念,已經越來越普遍


我前公司有個同事小馬,90年出生,馬上就30歲了,從23歲進公司開始,已經工作了7年。前公司的財務相對透明,我們彼此都知道大家工資是多少,小馬的工資扣掉各種保險之後,大概有6000左右。

上周和前公司的業務部王經理見面談點合作的事情,結果他給我講了一個小馬的事情。就在十一長假期間,小馬決定回四川資陽的農村的老家。回家總得給家人帶點東西吧。

於是他給母親買了點營養品,給父親買煙和瓶酒,給弟弟妹妹買了衣服和鞋子,還給小侄子買了點零食,還準備了兩個紅包老爺爺奶奶,零零總總差不多花了4000多。


前公司的不少同事,不管是他部門還是其它部門的人,都夸小馬是個顧家又大方的人。但沒想到的是,小馬回來後的第二天,王經理突然接到了小馬的電話。小馬要跟王經理借5000塊錢。


王經理平時也是個很大方的人,非常會很關心員工,開始以為是小馬的家裡面出了什麼狀況,連忙問出了什麼事。


沒想到小馬支支吾吾的說,他這個月回老家買東西,封紅包,花了4000多。馬上又面臨著「花唄」和其它幾個平台的還款,突然不夠了。


王經理當時很奇怪的問他:「你不是工作7年了嗎?雖然工資不是太高,但在四川這個地方也算是接近中等收入了,你又不抽煙的,平時除去花費,存個三千還沒問題吧?」。


小馬接著說,自己從工作以來就從來沒存過錢!


以前剛工作的時候就是「月光族」,到後來知道了「花唄」等這些平台功能,就成了固定的「還款族」!


到現在為止,幾乎沒存什麼錢,每月基本收入有時候都會不夠支出,就只能去借一點。

王經理一臉困惑的說:「真是奇怪啊,為什麼現在很多人工作那麼久都不存錢呢?」


02 那些80、90後的「負債」,無節制的高消費令人擔憂


「存了那麼多錢,你活得很累吧」「錢能買到漂亮,那幹嘛不買」……如今我們經常能聽到、看到如此蠱惑人心的廣告。


之前有專業機構抽取了400萬個1980-1999年出生的有負債的人作為分析樣本,從多種徵信數據維度來比較80後和90後的真實負債情況。

據統計:在一二線城市中,有 70% 以上的職場人都曾用過分期付款消費;90 後人均負債 12.79 萬元。而80後比90後要背負更重的債務,80後的平均負債額是90後的2.15倍。

有太多的人,吃穿用度追求名牌,背後卻是巨大的負債。他們認為如今是一個講究的時代,凡事講究高配置,追求高配,買電腦要配置高點的,速度快,打遊戲流暢;買房要配套好點的,方便舒適,不糟心。人生也要高配,高檔的住所,名貴的車輛,精緻的美食,大牌的衣鞋包包,還有不定期的詩和遠方。


網上有一個詞很火:隱形貧困


什麼是隱形貧困呢?就是說,有些人看起來每天有吃有喝有玩,過得瀟洒快活,實際上卻非常地窮。很多人真的是這樣,月薪4000比人家月薪6萬的人過得還小資。


一日三餐都不是下館子就是點外賣,夜裡餓了還可以出去擼串;蘋果出新品了,立馬換;花半個月工資買個包包,以前公司的95後小朋友,有幾個總會感慨道:錢太不經花了,一個月工資還不夠我汽車加油的,想存點錢怎麼就那麼難呢?實際上她們月薪都在8000左右,其實這樣的收入對於一個剛工作不久的人來說真不算低的。


但很多人正被各種「買買買」以及觸手可及的衝動式消費所誘惑,難以保持一種清醒的認知。


很多人錯誤的把高消費等同於高配人生。過別人認為體面的生活,買別人說有檔次有品味的東西……「讓自己感覺良好」可能是「衝動消費」甚至哄搶的最底層原因。


其實,高配人生是一種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種消費方式。


節儉不是讓我們過度省吃儉用,而是錢得花在刀刃上,花在有價值的地方,物盡其能,才是你真正需要的。


03 各種分期和短視頻的「坑」需要特別小心


最近幾年,各種平台分期進入我們的生活。而且很多的門檻很低,甚至有時候只用手機號就可以完成。更有時候,只要你購物,商家就變著花樣鼓動你分期。


購物時,各種 0 息分期的廣告,不斷誘惑你去「買買買」;付款時,一鍵分期的按鈕,只要額度夠就能分期;


刷卡後,立馬就有簡訊提示,你可以選擇快速分期;還款時,也有帳單分期的選項,告訴你還款不必太辛苦……如此大張旗鼓、循序善誘,就是為了能在你身上賺錢。


因為,看上去 0 利息的分期,實際上真的很貴。雖然,在分期的時候,金融機構都會強調沒有利息,但依舊會收取手續費,其實就是變相的利息。

你以為分期很划算,實際上都快直逼高利貸了,而且你一旦中斷了分期,想要一次性還清,手續費該收的還是會收,一分錢都不少。


另外就是廣告的洗腦機制:一是製造焦慮,二是製造預期,不論是解決焦慮,還是達成預期,你出錢就可以,你刷卡就可以。


如今最可怕的一種消費模式就是:短視頻帶貨,就是通過各種短視頻平台做場景化營銷,會有一個精心策劃的視頻,從編劇到演出拍攝,再到後期製作,出來的視頻成品,往往是個顏值逆天又能說會道的主播老師,最終讓你看完瞬間被擊中,想買,然後廣告彈出來-視頻同款-付款,腦子都沒過,簡直是衝動消費的理想模式。


04 手有餘糧,心中不慌,手有存款,心有底氣


香港富商劉鑾雄,曾說:「年輕人太懶只懂享受!我25歲時就有一億存款!今天,香港最有錢的前十幾二十人,每個人的財富起初都是節省下來的,慢慢熬過來的,不是說有錢就要去隨意花費。我看到一件4000元的冬天長外套,反覆看了三次,最後都不捨得買,因為我懂得節儉,誰怎知明年是什麼環境,人無百日好,花無百日香。」


他還說:「現在的年輕人,只會怨天尤人,打開電視最多的廣告就是旅行社的廣告和財務公司的廣告,就是鼓勵你去借錢,辦卡,旅行,誰不知道享受是好的呢?但你是否想背負債務去享受?你是否想像希臘那樣,今天欠錢,準備耍賴不還?」


千萬不要相信「錢是賺出來的,而不是省出來的」這類毒雞湯,有這種觀念的人,給他再多的錢也不夠,他有各種藉口將這筆錢花掉,因為他已經形成了一個習慣。錢是硬碰硬的東西,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來不得半點虛的。

有錢的時候,你沒把錢當回事,沒錢的時候,錢沒把你當回事,手裡沒存款,心裡沒底氣,你不僅會錯過很多機會,面對很多事情也只能望錢興嘆,說話都只能低聲下氣,畢竟成年人的底氣,都是錢給的。

沒有錢,你寸步難行,更沒有抵禦風險的能力,也許,在你小孩子需要一筆教育費用的時候,你只能眼巴巴的看著孩子卻無能為力;身邊家人需要幫助時,你除了焦慮也就沒有別的辦法了。根本不能有大的花銷,更出不起意外,因為你根本就承擔不了。


05 儘快脫離「月光族」,存錢真的很重要


存錢的意義不是讓你存「第一桶金」,而是在於:

第一,作為長期戰鬥的備用資源,解決隨時出現的不確定狀況。

第二,用存錢的習慣來克制自己無節制的消費慾望。


建議普通人至少將每個月收入的10%存入一個獨立帳戶中,餘下的90%用於支付其他開支。

你會驚訝地發現:使用收入的90%生活,和使用100%相比,其實沒有什麼區別。甚至你還可以儘量把增加你獨立帳戶的存款。

如果你在當下賺的錢不夠用,那麼就算你賺到比現在多兩倍的錢,還是不夠用。所以,在生活中不是你沒錢可存,而是你有沒有這個意識和習慣去做這件事。

學會管理自己的金錢,了解自己的財務狀況,能夠幫助自己有效的規劃財務,才能掌握好自己的人生。我們年輕時有計劃的每個月存一點錢;然後逐步學習理財知識,嘗試投資;那麼年復一年你就會發現你的財富一定會比那些月光族們的財富要多!

我們不要羨慕那些天天在你面前「炫富」的月光族,他們標榜的享樂主義可能會毒害你。因為每個人的能力和際遇不同,或許他們現在的步子邁得很大,很顯眼,但我們的一生會很長,我們需要比誰更穩,更有持續性,走得更遠;要有自己的生活與發展節奏,或許到最後你會發現,那些耀眼的人其實只是「曇花一現」,過得還不如你,發展還沒你好。

你只有自己對自己負責,你的人生才能是你自己掌控,自己決定走向,在最美好的年華里,還是先努力賺錢和存錢吧,畢竟成年人的底氣都是錢給的。

當家庭有緊急情況的時候,當小孩需要報某個學習班的時候,當家人或朋友生病的時候,當你遇到某個人生機會的時候,你可以痛快拿出來解燃眉之急,可以痛快的給別人雪中送炭,可以抓住一切你可以提升自己和發展自己的機會。


這些,就是存錢的意義!

END


本文來源:公眾號 @彪悍貓先生, 作者懸崖上的貓。

這裡是100萬職場人的逆襲驛站,運營者懸崖上的貓,資深媒體人、設計師,從思維到技能,只寫最接地氣的逆襲乾貨,讓你一路逆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RqFu120BMH2_cNUgEXp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