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城市都是山東古代大城市,如今已成縣城

2020-04-18     大地理館



約公元前1122年的一天,輔佐周武王滅商立下汗馬功勞的姜尚,即姜子牙,也就是姜太公被君主分封於今山東淄博泰沂山脈東麓的營丘,國號齊。按照《禹貢》中「九州」版圖,這裡為東方的「青州」。姜太公的封地齊位於海濱。山東半島尚未開化,文明成熟的中原地區,以自己為「中國」、「華夏」,將東西南北四方落後地區分別稱為夷、戎、狄、蠻。西周封土——齊,面要面對的就是夷,有東夷、萊夷、淮夷等。當時人力物力能力有限的情況下,君主採取了「封邦建國」的制度。

將土地分給宗室和功臣讓

他們在這塊土地上建立國家


這是「封建」一詞的最初涵義,後來歐洲中世紀也曾實行類似的制度。

上圖:「封邦建國」圖解示意圖,這就是所謂封建制度的最初含義。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

「封」之本義起始於「豐」字,在甲骨文與金文

字形狀如「植樹於土堆」,是「疆界」「田界」之意

「建」乃由「封」而來,最早見於金文,指「建國立法」

也就是說

封:分土地,弄地盤

建:立國家、設制度

山東境內的齊、魯就這麼產生的。一開始各國地盤都很小,從天子到奴隸 等級制度森嚴。


上圖:分封制體系猶如一個大樹,樹幹與樹枝的關係就是君主與各級臣子的關係。


姜尚,也就是姜子牙爺子,被封營丘時,人煙稀少、鹽鹼滿地,如史書所說「地瀉鹵,人民寡」,這裡靠近海邊。北邊平地都帶著鹹味,南邊又是不毛丘陵。從農耕文明角度來說這裡並不是富饒之地,好在他老人家十分聰明,制定發展工商,鼓勵漁鹽的政策,帶領創業期的齊國臣民,走出了一條靠海吃海的致富之路。內地諸侯國以農業為主不同,齊國更加重視手工和商業,「勸女工,極技巧」。這種傳統一直持續了數百年。初期的不毛之地誕生了一座人口數十萬的都城——臨淄。

到了後來,姓「田」的大夫(官職)篡權,廢掉了姓姜的國君,這就是齊國的「田氏代齊」。田氏當權的戰國時期,那個叫「蘇秦」的洛陽人來這裡見齊王,被都城臨淄的繁華驚呆了,此時的齊國早已突破制度規定,地盤盤踞山東大部,並擴展到今河北東南、河南東北、江蘇北部。


「臨淄之中七萬戶……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擊築、彈琴、鬥雞、走犬、六博、蹋鞠者;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揚。」


七萬戶什麼概念?保守地按照每戶5-6人計算,臨淄的城市人口有35萬到42萬人,相當於現在一般城市市區人口,是後來長安洛陽的人口規模。


臨淄城創造了山東城市的第一個輝煌。從戰國到漢代,均是當時中國名列前茅的都市。堪比今日「北上廣」在中國的地位


從先秦到漢代,臨淄是全國最大的經濟中心之一,山東第一大城市,青州行政區的首府。


魯國都城曲阜,勢力弱於臨淄,但畢竟是都城


兗州行政區首府昌邑實力較強(今山東金鄉附近)

著名的工商業城市——定陶,即陶朱公范蠡經商去的那個地方,是繁榮的工商業中心。臨淄、曲阜、昌邑、定陶,這是當時今山東地區的三座大城

戰國到漢代山東重要城市排行榜如下:

1、臨淄(大諸侯國都城、省級青州首府)

2、曲阜(小諸侯國都城)

3、定陶(重要的商城)

4、金鄉(省級兗州首府)

5、其他重要城市:

莒、即墨、高唐、平陸、薛

(當過陪都或小諸侯國都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RQmmrXEBiuFnsJQVRkU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