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魯地拉:一個「直過民族」的變遷傳奇

2020-03-27     游雲南

今天

小布給大家講一個「直過民族」的傳奇故事。

講故事前先來看一組照片!

五年前的魯地拉

如今的魯地拉

這些照片是麗江市永勝縣魯地拉鎮五年前後的對比,曾經如此貧窮的地方,是怎麼樣發生了巨變?現在小布就向大家一 一道來......

易地扶貧搬遷 實現戶戶安居

魯地拉鎮有12000多人口,傈僳族人口有11043人,占總人口的90%,傈僳族屬於「直過民族」,什麼是「直過民族」?就是從原始社會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民族。以前他們搭著低矮、逼仄的茅草房或杈杈房,居住在刀劈斧削的高懸陡峭山脊山箐之間,當地人稱之為「懸居民族」,對於這些"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地方,該怎麼辦?

「我家是2018年9月27號搬到新家的。」 搬遷到魯地拉東紅村阿惡安置點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傈僳族群眾李祥笑著說。「以前晚上圍在火塘邊睡覺,到後半夜會被冷醒,還擔心著火。雨季又擔心漏雨,時不時還會有泥石流滑坡……」如今,李祥一家三代搬進了新居。客廳里有沙發、茶几、電視,臥室里床鋪整潔,房間裡碼放著糧食。

不僅是李祥家的生活改變了,魯地拉鎮通過實施易地分散安置、茅草房杈杈房改造、CD級危房改造、不遮風避雨住房改造等項目,投入1.95億元資金,2855戶貧困戶住上了新房子。

一棵樹+一隻羊+一個人,家家戶戶有產業

有了新房子,生活靠什麼?

在阿拉坪村的郭金家裡,他和妻子正在屋後的花椒地里修枝打叉。「這在幾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日子。」郭金的妻子告訴我們,他家種了20畝的花椒地,現在已經有10畝掛果,每年僅花椒的收入就在7萬元以上,家裡還養了8隻羊,加之其它農作物的收入,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不但裝修了房子,還陸續添了很多家用電器。

魯地拉結合地域環境實際,按照「長短結合,以短養長」的發展思路,以「以獎代補」的方式重點布局「一棵樹、一隻羊、一個人」,採取「一支柱+一輔助+一就業」的方式,在著重鞏固花椒、黑山羊產業的同時,培育勞務輸出、土豬養殖、烏骨雞養殖等短平快產業,確保群眾有穩定收入來源。當地政府還從技術培訓、病蟲害防治指導服務到農產品銷售,提供一條龍服務。2015年以來累計投入4400萬元實施產業扶貧。

天路,通向富裕、文明的大門

格克村是一個藏在山窩裡的小村莊。通往外界的唯一道路是一條橫在山崖上的羊腸小道。

「出去走三天,回來再走三天,吃乾糧,睡野地」,格克村黨總支書記李紹成回憶說。要致富,先修路,2003年至2007年,村民們自發的在懸崖上挖出一條土路來,2016年,鎮黨委政府積極爭取項目,對路進行硬化,格克村修通了一條走向富裕、文明的天路。

2015年以來,魯地拉鎮投入近3億元用於改善基礎設施,實現村村硬化、組組通達。

五年前:貧困人口7539人,貧困發生率67.7%

五年後:脫貧人口7333 人,貧困發生率為1.85 %

千年一躍滄桑巨變

五載耕耘書寫傳奇

如今的魯地拉

雖然山河依舊

卻是換了人間

資料:麗江市委宣傳部

信息員:和曉雁

編輯:董佳妮

更多雲南旅遊服務和實時疫情諮詢,請使用【雲南省文化和旅遊旅廳x騰訊公司】聯合出品的「游雲南」小程序,在這裡發現全新雲南:

1、一鍵投訴:還在為投訴無門發愁嗎?官方全新構建旅遊服務體系,你的投訴工單實時可查詢,感受雲南快速、便捷服務,近7天平均辦結時間1小時19分。

2、入滇登記:所有老司機進雲南必使用,私家車、大巴車、貨車...提前辦理,免排隊!

3、線上博物館:宅家神奇,線上逛博漲知識,還有趣味互動等你來玩哦~

4、實時疫情諮詢:實時了解疫情諮詢,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

請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關注「一部手機游雲南」微信公眾號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RGluHXEBrZ4kL1VijwO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