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化解幾類模式及相關啟示和猜想

2019-08-27     JRZG666

摘要:縱觀幾類債務模式化解,鎮江模式整體思路清晰,債務置換+核心資產增值(土地等),比較適用於經濟活躍度高的地方,如武漢也採用鎮江模式,但不具備全國推廣的特徵。山西模式,則是產業化整合思路,政府債務轉變為市場債務,操刀難度較大,且涉及溝通環節最多,也不具備明確推廣可能。海口模式,則是目前實操層面最為細微的、落地的模式,讓債務顯性化,並對應生息資產,用資產收益去匹配部分債務,整體操作性的細則具備推廣操作的示範效應,但也考慮到諸多隱性債務並無落實的現金流,實操性有一定折扣。陝西模式則較為務虛,但是對於未來的方向和城投的發展定位有明顯暗示,城投紅利淡出下警惕火雞的錯覺。湖南模式,整體而言目前缺乏疏導的具體舉措和時間這兩個變量,因而短期內仍是在細化的過程中,也可以通過匿名回購拍賣的標的看出湖南城投的化解思路暫未明確。

化債模式來看,目前暫無孰優孰劣之分,因為形成的原因不盡相同,化解思路也應有所不同。但是從大的邏輯而言,債務的形成非一朝一夕,化解的思路也應是個中長期的視角,平衡債務是個比較中庸的思路,避免債務失控的可能。

正文:2013年和2018年,審計署分別進行了隱性債務的摸底和梳理,市場對於存量的隱性債務及化解措施也較為關注。表現形式而言,隱性債務的存在有如城投平台等發行企業債、中期票據、短融券、其他債務工具;信託等有非銀金融機構融資、企業和個人借款、供應商應付款等;PPP項目、融資租賃等多種形式。

整體隱性債務備受市場關注。前期,某些特殊區域的債務敏感度很高,市場形成自己的熱點,如市場廣為熱議的幾大區域:北青州、南湘潭、東瀚瑞、西金堂、中禹州,這幾個地方號稱幾大債務神獸,都因為獨特的債務規模而受到市場關注,存續債券如湘潭備受關注。

2014年的43號文出台限制城投融資擴張,但是經濟下行以及公司債擴容、疊加降息等貨幣政策的寬鬆,隱性債務的增量仍較為可觀。風險也有所積累,目前在去槓桿的宏觀大背景下,對債務的化解也是中央和地方非常關注的問題。

目前化債並無一個明確的「範式」,各地基於自己的歷史成因、優勢資源和相關的政策,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嘗試。中央對各地的模式暫無明確的確定或者推廣,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這些模式多多少少是有些可操作性的,可操作核心的點在於:以什麼樣的資源籌措資金,可持續的以時間換空間來進行債務置換。

目前來看,市場比較關注的一些化債模式如鎮江模式、山西模式、海口模式、陝西模式和湖南模式,備受市場關注。我們也嘗試根據公開資料,略窺一二。

(一)鎮江模式——國開行介入+低成本貸款置換+核心區位城市(少量複製)

鎮江模式:2019年初,鎮江化解隱性債務的設想是國開行介入,未來十年每年國開行出200億附近的長期貸款,利率基準附近,用低成本的借款置換鎮江區域內高成本的負債。暫時具體方案暫未落地。

由於該方案市場影響實在太大,且考慮到國開行作為國務院直屬的政策性銀行,其深度參與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置換或將給市場造成「中央為地方債務兜底」的錯覺,與此前中央出台的地方政府隱性債務治理措施中強化屬地風險處置責任的原則相背離,但就是在此背景下,很多地方在鎮江之後,積極與國開行接觸,試圖複製這一模式。但總的來說各地市與國開行總行或分行達成的合作意向實際落地情況不及預期。

資料來源:公開報道,YY評級整理

鎮江模式,核心要點是對隱性債務精確的置換,通過動態干預的方式,降低債務雪球越滾越大的可能。這個模式的核心在於債務的以長置短,以低息置換高息,降低債務的增速,預防失控。目前,國開行的方案雖然暫未落地,但給各級政府化解地方隱性債務提供了很好的參考思路。2019年5月,國家發改委、人民銀行、財政部、銀保監會等中央部委聯合下發了《關於防範化解融資平台公司到期存量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的意見》(保密文件,未對外公開),並組織各省級政府及金融機構進行學習研討。根據文件精神,金融機構可以新增貸款置換政府融資平台的隱性地方政府債務。

目前,鎮江已有商業銀行落地案例,合作銀行為民生銀行,模式為通過新增貸款來置換存量債務中的非標融資。金額6.8億,期限5年,貸款利率為基準上浮15%。具體合作模式如下:

總的來說,鎮江模式是2019年政府隱性債務化解思路相對清晰的一種模式,這個模式得益於下述幾個條件:

一是政府自救意願。這一點,我們可以通過政府各種工作會議和債務化解的信號來看,目前鎮江已經形成較為完備的工作小組,任務較為清晰。

二是經濟上有一定可行性。這一點,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一是區位條件,鎮江所處長三角經濟腹地,整體基本面相對紮實。二是,有一些可觀的資產。在盤活資產維度,2018年鎮江市盤活「四集團一中心」閒置房產230萬平方米,盤活率達88%。實施市區「集中拆違行動」,拆除違法建設45.2萬平方米。推進集約節約用地,建成「慧眼守土」動態智能監管系統,整改存量違法用地1.8萬畝,處置各類閒置土地4290畝,整體逐步加大力度,能夠提供一定的償債來源。三是,省級協調,有債務的兜底承諾,整體經濟上可行等於多了一層擔保。2018年11月12日,江蘇省政府在南京召開全省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化解工作推進會,省委書記婁勤儉作出批示,省長吳政隆出席會議並講話。省長明確表態稱,中央政府對於地方政府債務的考核,是以省為單位的,所以省級政府不會允許下屬市縣出現任何問題。當鎮江因為融資困難產生資金鍊緊張問題的時候,省里會予以調撥資金。包括像鎮江的國開行模式,初步的接洽都是江蘇另外一個地市在做,最終是決定由鎮江作為債務化解的試點。

那麼,鎮江模式對市場有哪些啟示,未來會有哪些猜想?YY點評如下:

一是我們認為,國開行的鎮江模式有其獨到之處,核心還是對於城市區位的選擇,鎮江所處長三角腹地,所處南京都市圈、蘇錫影響也較強,整體的價值仍在歷史的長周期視角中非常獨特。鎮江模式並不具備全國推廣可能,更多是因地制宜,較為獨特。另外一個維度是從債務化解的角度而言,國開行化債更應視為一個商業的行為,而不是政策兜底債務的行為,否則整體和中央債務化解的思路衝突。

例證來看,也就是最近21世紀經濟報道的內容(見前文),國開行在武漢落地了債務化解的思路,這一模式可以看做鎮江模式的拓展和複製,核心原因是武漢作為中部核心城市,區位重要性強,土地等經濟活力高,和鎮江所處長三角的邏輯有一定的相似度,更傾向於商業上有利可圖。

二是,國開行的介入,加上對隱性債務的化解思路,未來土地財政將明顯受到抑制。以前突破預算硬約束的法寶有二,主要是土地出讓收入預期和城投平台的融資安排結合。分稅制改革後,地方對於政府性基金收入特別是土地出讓收入的依賴度較高,且整體的規劃和透明度略低於預算收入和支出,未來會迎來一定程度的監管,且國開行等政策性銀行介入後,對自身的償債來源保證來看,均有提高對於基金收入披露透明性的要求,土地財政的依賴度將較為明顯的受監管和一定程度的抑制。

(二)山西模式——隱性債務轉為市場債務+債務重組+政府注資


山西模式可歸納為:整合公路資產+債務重組(國開牽頭的銀團貸款)+政府注資

山西省政府對於此舉的動機是,政府還貸性公路資產過於分散,償債壓力過大,且各自為陣的融資成本過高。此舉通過整合+債務重組+政府注資多管齊下,保證了債務的有序梳理。

山西交控的重整思路:

資料來源:天風固收、YY整理

重整之前:34個政府還貸高速公路單位,62條政府還貸公路,各自為政,舉債等較為隨意,債務成本高居不下,整體面臨過度融資,債務規模越滾越大。且政府具有還貸義務,在債務後期滾動時存在一系列潛在風險。如2017年,這些分散的公路通行費收入合計為212.6億元,同期的養護運營稅費等支出為68.4億元,但是同期各個主體的利息支出為183億元,利息缺口較大,需要藉助再融資滾動。

即使假設未來不再有大的資本開支,整個的債務滾動因為利息的覆蓋不足,債務也得不斷增加,存在債務滾大的可能。

重整之後:成立山西交控,對於公路類資產的債務進行重組,目前資產+債務的前期分散在34個獨立主體,62條公路的網狀結構下,剝離出2600億的總債務,債務關係簡化成線性,整體統籌性增強。另外,山西交控整體資質有所優化,融資成本降低,按2017年的債務規模測算,利息支出下降約30億元,整體債務化解邏輯相對清晰。

可行性的來源:網狀的債務,銀行間願意債務重組的前置可能兩個:一是無損債務的安全性,自身的利益得到切身保障。二是重組後的債務,風險收益比也較高,收益層面有一定程度的保障。債務重組的另外一個層面,是對資產重組,目前資產端收費公路模式相對清晰,重資產、長周期的經營模式決定了本身現金流尚穩定,但是收入規模不會很大,需要長期限匹配。資產重組,也需要引入一些股權類資金投入,優質資產的上市如山西路橋則是一個好的典型案例,對債權人有一定的信用支撐,銀行可以接受。還有一個可行性,就是山西省政府自身的決策高度,以及對於股權性注資的預期,目前山西交控的註冊資本是500億元,有效增強了投資人預期。

在山西交控正式掛牌之後,山西省將高速公路債務主體變更為山西交控集團,推動政府性債務向企業債務的轉移,由山西交控進行債務化解。山西交通控投集團有限公司於2018年12月與國開行牽頭正式簽訂了《銀團貸款協議》,債務重組規模最終達到2600億元上。交控集團每年將可減少利息支出30億元。

山西模式對市場有哪些啟示,未來會有哪些猜想?YY點評如下:

該模式對於平台參考性不強,整體操作需要很強的梳理和高層級政府指導。

一是,該模式強調資產系統性的梳理整合能力,對現金流較為穩定的公用事業有一定程度的借鑑程度,但是推廣性也不是很強。這個方案是把一些有自身現金流的資產通過重組,把政府性債務變為市場債務,但是前期很多如BOT模式,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之所以會存在政府還貸模式,有些是市場化的條件尚不具備,如通行量等不達標等,吸引力不強。

二是,在這個參與模式中,銀團溝通、政府層級協調均很高,這個化債模式具備可行性,但是協調的能量較大,整體需要一定程度的行政介入,特別是對網狀的抵質押對應的債務如何切割,條款如何設置等,消耗時間較久。整體更像債務重組+資產重組的公司化的行為,整體在協調梳理層面較為消耗精力。

(三)海口模式——存量隱性債務顯性化+化解拆分+落地精準

海口模式,更傾向於一場明確的攻堅戰,可概括為:嚴控規模,存量的隱性債務顯性化,落實到年度、具體資產的化解思路上

海口模式更傾向於該如何做,哪怕是化解一點點隱性債務,做也比不做要強,求的是態度和執行。具體到方案來看,海口市政府2018年7月發布了《海口市2018—2019年政府性債務化解規劃方案》,對於債務化解做出了較為明確的目標。

目標如下:「從2018年起,利用兩年的時間,通過加快推進十二個重點產業發展、發展總部經濟、做強本地實體經濟等措施,發展經濟做大做強債務率分母。控增量、降存量多措並舉管控和調優債務率分子,2年內消化政府性債務餘額269億元,2019年年底前將全市和市本級政府債在務率風險指標控制在警戒線以內。」

2018年內的具體舉措如下:

壓縮經常性支出,統籌新增財力,償還到期債務。各部門要牢牢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繼續優化支出結構,壓縮一般性支出和經常性支出。同時,因新一輪財政體制調整,每年將從因體制調整形成的新增財力的50%部分用於償債。2018年,我市通過以上方式籌集14億元償債。(牽頭領導:顧剛常務副市長;牽頭單位:市財政局)

盤活存量資金償還存量債務。按照《中共海南省委辦公廳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盤活存量資金加快財政支出有關問題的通知》(瓊廳字〔2017〕79號)的精神,進一步加大盤活存量資金的力度,從每年盤活的存量資金中安排30%以上用於償債。2018年,從盤活的存量資金中安排 16億元償債。(牽頭領導:顧剛常務副市長;牽頭單位:市財政局,責任單位:市直各部門)

盤活土地資源,加大土地出讓力度,籌集資金償還債務。國土部門要對現有的儲備地全面進行梳理,對具備出讓條件的土地細化分類,根據我市償債資金需要,加大土地出讓力度,籌措資金償債。2018年,完成土地出讓收入 295億元,在保障省市重大項目建設之後,籌集80 億元用於償債。(牽頭領導:鞠磊副市長;牽頭單位:市國土資源局;責任單位:市規劃委,市財政局,市房屋徵收局)

加快債務置換,優化債務結構,節約利息支出。2018年8月是置換債額度申報的最後時間結點。6月底之前,要完成海秀快速路BT項目的審計報告,確定項目實際投入,市財政局依據審計結果申報置換債額度,完成該項目的債務置換。同時,海秀快速路BT項目投資收益事項,由市城建集團公司牽頭,市財政局、市審計局、市法制局配合,與新頤佳創公司進行協商。對於其他未置換的高息債務,市財政局會同相關部門按照中央相關規定加快推進。2018年,通過債務置換後可相應核減項目貸款付息形成的債務約20億元。(牽頭領導:顧剛常務副市長、任清華副市長;牽頭單位:市城建集團公司;責任單位:市審計局、市財政局、市法制局)

可以看出,海口模式中對於債務化解是拆分的較為細節,且時間節點、牽頭部門均有任務明細,整體是把存量債務逐步顯性化,且嚴控新增債務。

海口模式對市場有哪些啟示,未來會有哪些猜想?YY點評如下:

該模式具備一定的適用性,推廣性也較強。但是需關注每個地方的債務規模、成因均不一致,需防範形式化問題。核心的難點在於:

一是,該模式意味著對於存量隱性債務的梳理和排查較為清晰,讓其顯性化,並確定政府性債務的範疇,然後嚴控新增規模。這個前置工作,相對重要,海口模式最重要的是突出了這個問題。屬於政府性債務的隱性債務需要排查摸底,整體需要當地銀行系統、財政體系、發改委等多部門協調進行。

二是,債務的另一個維度是資產層面,海口模式的借鑑是對於化解資金的來源有明確的探討,而不是前期泛泛而談。具體到部門、具體到對應的項目利息,整體較需要一定程度的統計上資產梳理,盤活存量資產,收益覆蓋成本。

三是,重新定義政府職能邊界,收縮開支+盤活存量經營性資產+規範、透明經營。地方政府前期因為土地財政和城投平台的雙輪驅動,預算硬約束轉變為預算軟約束,導致了隱性債務的泛濫。在海口模式中,我們可以看到政府主動壓縮開支、對經營性資產的梳理盤活建立透明的管理體系,對於職能邊界重新定義,不再過度舉債,往服務型政府的職能靠攏。

但也關注到,各地的債務規模、成因不太一致,如強行推廣,難免有些地方在隱性債務顯性化這一環節就難以做到,遑論化解開展。核心還是在於政府對於政府性債務的排查理解以及化解的因地制宜。

(四)陝西模式——平台轉型+逆向推演思維+務虛大於務實

陝西模式可歸納為:空殼類清理+有條件的平台市場化轉型+公益類的轉為國有產業

陝西模式反應出的市場信號和政策導向較為深遠,也即平台公司面臨較大的整合重組和轉型期,城投的融資功能將進一步剝離,城投發展的拐點近在咫尺,城投粗放式管理時代的終結。陝西的這個意見,也僅僅是個縮影,契合了43號文的精神。

從實質內容來看,陝西模式的範疇並無明顯超越,對於什麼類型,具體到什麼資質的平台該清理,也僅僅是停留在理念階段,現實的複雜性暫未完全有實操性。

清理的思路如下:「分類推進融資平台公司市場化轉型。對現有融資平台公司依法分類實施市場化轉型,對只承擔公益性項目融資任務,且主要依靠財政性資金償還債務的「空殼類」融資平台公司,要按照法定程序予以清理撤銷;對兼有政府融資和公益性項目建設、運營職能的「實體類」融資平台公司,要剝離其政府融資職能,通過兼并重組、整合歸併同類業務等方式,轉型為公益類國有企業,承接政府委託實施的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土地開發等公益性項目建設;對按市場化方式承擔一定政府融資職能的「商業類」國有企業,鼓勵其繼續為地方經濟發揮積極主動作用,但不得再替政府或受政府委託融資。對其他兼有不同類型融資功能的融資平台公司,也要按照上述原則進行市場化轉型。」

陝西模式對市場有哪些啟示,未來會有哪些猜想?YY點評如下:

陝西模式是個政策中長期導向,目前實操性不強,指導性偏弱,但是啟發的猜想和未來的平台的定位則值得關注。

一是,什麼叫空殼類平台。辯證來看,從陝西的化債方案中對平台轉型的意見來看,該類平台具備根正苗紅的特徵,是投資人心中的理想平台。原因有二,一是債券債務關係明晰,僅為政府類項目融資存在,甚至在早些年是好幾套牌子,但是均是政府相關一套班子,溝通層級高,項目定位清晰。二是償債來源也較為簡單,城投自身的造血能力不足,空殼類的自身更甚,直接職能依託財政性資金償付,和地方政府信用掛鉤最深。所以在這個角度而言,各地越是比較重要的平台,整體空殼屬性越強

二是,什麼是實體類平台。根據陝西的梳理定義,該類平台之前也是前期市場較為認可的一類,如公交、水務、燃氣類主體,該主體自身盈利性很弱,承擔的公益性職能較好。另外就是兼職行使融資平台的職能。在未來,趨向於剝離融資職能,專注於公益性業務的發展。但短期而言,該類主體因為重要性較強,關乎民生,整體仍也是市場較為青睞的一類平台。

三是,什麼是商業類平台。這類平台則有一些自身的產業傾向,如部分旅遊類資產,一些業務比較強的工程類的建築平台,整體具備了自己拓展業務的能力,有一定的造血能力。考核未來傾向於市場化運營的思路。這類平台,廣義來看在YY城投重要性中定義為一般平台,未來確實比較難把其信用和政府信用聯繫起來,切割掉弱的聯繫,當成產業類主體即可

這幾類定義來看,涵蓋了城投的類型,從中長期導向來看,城投平台反而是存量博弈的視角,我們猜想,城投確實可能面臨一定拐點,城投的數量會趨於下降,舉債模式從依賴城投逐步到對財政預算約束遵循的邏輯體系上來,目前這個尚在進程中。

但對於投資端而言,該如何看待目前的平台整合和清理預期呢?畢竟在中短的時期下,城投類仍是一大類的資產。

從陝西模式的梳理,我們可以推演政策的意圖和啟示:

從中央和地方的政策治理角度而言,目前的隱性債務的一大類渠道就是通過無序的平台形成的,所以通過對於平台的梳理,間接達到管控水龍頭的目的。特別對於突破預算約束的,只為融資的空殼類,這類在早些年經濟發展中做過一些貢獻,但是因為其具有隨意性,整體的債務增速引起擔憂,控制債務增速也需要統籌管理;第二類,則是第一類的延伸,公用事業+一定的公益性,整體市場認可度好,融資可得性高,也容易過度融資且缺乏監管;第三類,則是有些邊緣,是前兩類債務率迅速攀升之後,以一些政府管控的經營性業務,包裝平台,繼續融資。這三類明顯可以看出一定程度的遞進,且核心的償債來源都不太具備,仍是依賴再融資的遊戲。那麼通過梳理、轉型和整合,則達到管控水龍頭的目的。

那從投資的脈絡和資產的安全性角度而言,那麼投資的邏輯可能也面臨一定的調整。首先,從梳理的三類來看,城投自身間的定位就存在明顯的分化:

第一類和第二類,是明顯的真城投,但是自身不太具備產生現金流能力,財政性資金和再融資是其持續經營的基礎。第三類,是類城投,自身的現金流有一些,但是債務的攀升又有很多較難管控的部分,且也很多投入到項目上,整體面臨一定的資金償付壓力。

所以在目前的時點上,反而是第三類的衝擊最大,因為得到債務認可的難度最高,自身現金流又不足以覆蓋,加上因為市場的認可度也較低再融資渠道也受阻,反而可能是風險易於暴露的地方。第一類和第二類,從目前的角度而言,反而市場反向推演,仍是比較青睞。

但是凡事總有拐點,我們站在整個紅利逐步淡出的背景下,過度的依賴反向推演,容易形成火雞的錯覺。預期高度一致,市場總會對信仰有一定的誤解,整體在政策調整和決心改變的關卡點,可能會有一定的誤判。

所以陝西模式更像一個預言,更為務虛,但是卻是在不經意的將來不期而至,就像正準備吃食的火雞遇上了感恩節,等待的食物變成了屠刀。

我們不要低估中央對於城投轉型的決心,也不應低估地方治理的智慧,一方面我們應遵循市場化的邏輯,在投資的時候重資產,重視現金流覆蓋,另一方面對歷史存續的債務保持一定的審慎,不應該繼續持有「債務全部且必須兜底」的錯覺。所以陝西模式,更像一個預言,但是落實和走向尚待觀察

(五)湖南模式——區域平台整合+嚴控項目融資+暫無明確抓手

湖南模式可概括為:平台整合+嚴控新增項目融資

防範化解債務風險,湖南省出台多項細則。如對2018年度相關文件梳理如下:「化債思路圍繞「停緩調撤」控增量、「降化轉改」化存量、「控量提質」促轉型、「開源節流」保穩定」,整體定位偏高。

具體出台的舉措如下:

一是強化源頭管控。出台嚴控債務增長、防範債務風險、化解隱性債務、負面清單管理、平台公司轉型、建立應急預案等系列文件,初步形成「1+N」政府債務管理制度體系。組織開展全省範圍內的預算法集中學習,編髮政策簡讀手冊和工作通報,著力提高各地防風險意識。科學設置指標,根據各地債務情況,開展債務風險預警。完善考核方式,將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列為市州工作績效評估重點指標,在全面小康監測考核中對債務高風險地區 「一票否決」。

二是嚴格控制增量。實施「停、緩、調、撤」四個一批,大力壓減超過財政承受能力的政府舉債建設項目。對純政府付費等5類情形的PPP項目,以及貨物和建設工程等7類情形的政府購買服務項目實行負面清單管理。清理PPP項目庫,整改政府購買服務違規融資項目。探索建立發改、財政、主管部門參與的聯合審批機制,從嚴審核項目立項。

三是妥善化解存量。2015-2018年共發行置換債券6168.38億元,全面完成存量債務置換工作,全省每年可節約利息200多億元。組織省本級和市縣政府編制了化債實施方案,明確了化債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加強與金融機構協調,對接「險資入湘」,防範「處置風險的風險」。開展高成本非標融資、違規個人借款等專項清理,排查風險隱患。

四是推動平台轉型。開展平台公司專題調研,並將調研成果轉化為政策文件。清理壓減平台公司數量,對整合進度實行「一月一調度、一月一通報」。指導市縣逐家制定平台公司轉型方案,剝離政府融資職能,分類推進市場化轉型。

五是依法開好「前門」。踩准發行時點,科學設計債券期限結構,全年發行新增政府債券834.2億元,較好地控制了利率成本,保障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合理融資需求。建立健全專項債券風險控制機制,強化還本付息計劃管理。

六是強化督導問責。省政府建立防範化解債務風險省領導聯點督導工作機制,組建由省長和副省長任組長的8個聯點督導組,先後開展多輪債務督導。省債務辦組織小分隊分赴市縣開展實地督導,實現風險較高地區全覆蓋。對違法違規舉債行為依法依規進行問責,壓實債務管控責任。

湖南的核心難題在於:過往平台梳理較多,舉債較不規範,債務存量較大,整體敞口管控性較弱。目前市場化化債思路暫不明晰。

但凡事切忌用力過猛,從湖南的化債思路來看,首先就是源頭管控,嚴禁新增。從某種意義上而言,該舉措是非常必要的,源頭管控對於隱性債務長期管控是非常必要的一環。

但考慮到債務的剛性,目前債務規模龐大利息的支出,短期內仍需要再融資平衡,整體債務的新增是在所難免的,所以湖南的化債整體來講,在存量梳理並未完成,有效化解舉措尚未定型,嚴控債務規模的舉措可能對目前存續的債券有一定的影響。

湖南模式對市場有哪些啟示,未來會有哪些猜想?YY點評如下:

一是,堵不如疏。債務也似洪水,完全靠堵是不太可行的,疏導加上。債務的另外一面是資產,如果沒有有效生息資產,沒有足夠的生息周期來完成化解,僅僅依賴堵的思路會造成恐慌。

目前可以從市場外溢的情緒來看,以匿名回購違約拍賣角度來看,城投中的拍賣主體屬於湖南的城投占了接近一半以上,市場恐慌情緒可見一斑。湖南的整體化債思路目前來看仍面臨一定的調整。

二是,以時間換空間目前是平穩過渡的前提。2019年初工作會議上,湖南財政廳表示,積極爭取中央政府債務限額化解建制縣隱性債務試點,組織部分縣市制定完善申報方案,幫助平滑緩釋債務風險。目前來看,債務化解仍任重道遠,畢其功於一役難度極大,整體而言仍需要頂層設計的支撐。

三是,如何看待湖南債務化解整體尚未有明晰的進程表和可操作的抓手。目前來看,湖南的化解戰略里有兩個變量需要融入,一個變量是如何疏導,第二個變量則是時間。首先我們還是認為,城投還是自上而下的風險傳導,如果違約,則其傳導整體是非線性的,點到面的傳播會較為恐慌。而且債券作為透明度高於非標(信託、租賃)以及其他PPP項目,整體的規範度也高於其他類型,在政府隱性債務認定的範疇里,合規性也較強,整體而言償付上具備一定的優先性和重點關注度。這也是之前湘潭兌付對市場整體來講,也是較為積極正面的。所以從樂觀的層面來看,目前尚未有明細的進程表,可能也需要地方治理創新和相關的疏導舉措,如以梳理作為第一步,低息置換作為第二步,在這基礎上,在源頭管控加強,有序控制新增(畢竟利息支出也不少),再疊加時間這一變量,整體才有明確抓手。

文章來源:ratingdog 作者:rating狗

關注【金融之光公眾號:JRZG-666】,更多精彩的故事在等著你!

『免責聲明』金融之光-致力於尊重版權,部分信息來源於網絡,由於一些原因未能找到原作者,轉載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有涉及版權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修正或者引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RBHChG0BMH2_cNUgIv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