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憐天下父母心,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成績優秀,考個好大學,將來出人頭地。於是傾盡全家人的心血,千方百計為孩子的學習助力,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名目繁多的學習機,然而孩子無動於衷,一點兒也不知道珍惜,也是徒勞無功!
孔老夫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發掘孩子的興趣愛好,激發孩子的學習積極性,才能讓孩子及早地覺醒,才能讓孩子為自己的興趣而去努力。
自古以來,在某方面有所長、有所成的人,往往從小就有這方面的興趣和愛好,這可以說是一個規律性現象。西漢著名司法官張湯,小時極喜做審案遊戲。一次老鼠叼了家裡一塊肉,他抓住老鼠後不立即打死,而是煞有介事地進行審理判決。世界拳王阿里,從小就酷愛拳擊運動。一次丟了一輛新自行車,哭著去找警察時,在體育館看到拳擊比賽,丟車的痛苦頓然消失,當即填了張拳擊訓練登記表。人們十分熟悉的「鐵嘴」宋世雄,小時便是體育解說迷,每逢有球賽轉播,他就抱著收音機邊聽邊記,事後還對著牆壁背誦。文學家藝術家更是這樣。一般說來,他們都是從小偏愛文藝,是對文藝的濃厚興趣、強烈愛好促成他們走上文藝之路並獲得成功的。
茅盾幼年最喜愛的功課是國文,一到作文時興致就非常高,成績總是名列前茅;課外,他貪婪地閱讀古代詩文和各種各樣的小說,這些因素對他走上文學道路都有積極的影響。挪威十九世紀著名作曲家愛德華・格里格自幼酷愛音樂,六歲學習彈鋼琴,十二歲練習作曲;少年時代經常跋山涉水到附近山村裡聽農民唱歌,看農民跳舞,記錄舞曲,樂而忘返。上小學時老師讓他寫一篇作文,他竟作了一首樂曲的主題和變奏交上去,為此被開除,但這並未削弱他對音樂的迷戀。日本大畫家雪舟,幼年酷愛學畫,他在井山寶福寺當和尚時,常常因習畫而忘了誦經,屢遭師傅責罵。一天他畫畫忘了早課,被師傅捆在一隻木魚上,他傷心地哭了一陣後,用腳趾把地上的淚痕畫成一隻老鼠,師傅很受感動,終於成全了他。
事情竟是如此的神奇!童年播下的愛好的種子,長成了碩果纍纍的事業之樹,小時爆發的興趣的火花,點燃了光照人間的生命之火。難怪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要感嘆說:
對一切來說,只有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首先,父母要多帶孩子去接觸新鮮事物。了解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帶孩子去外面走一走,去見識未知的事物,引導孩子去探索神奇的充滿吸引力的東西。多帶孩子探索孩子不知道的奧秘,從而讓自己的孩子發現自己的興趣愛好所在。家長的目光一定要長遠,不要緊盯著那點考試成績,就像《銀河補習班》里的馬皓文,帶孩子去看航天展,給孩子幼小的心理播下興趣的種子,長大了就會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
其次,父母要正確引導孩子的興趣愛好。
不能橫加干涉,硬性要求孩子的興趣愛好。要對孩子多一點包容,多一點耐心。現在的孩子,稀奇古怪的想法很多,思維天馬行空,父母不能少見多怪,視為洪水猛獸,要刻意地給孩子講一些音樂、美術、文學、舞蹈等等之類的故事,讓孩子了解在某些領域有獨特建樹的名人趣事,創設出能夠激發孩子興趣的氛圍。
最後,父母要學會鼓勵孩子。
大膽放手,允許孩子犯錯,對什麼事情只保持三分鐘的熱情這些都是正常現象,讓孩子保持好奇心,對許多事情感到困惑不解的時候,父母有義務給孩子解答,而不能表現出不耐煩,敷衍了事,甚至呵斥責罵。慢慢引導,正面激勵,只要孩子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愛好,就會樂意為之去努力奮鬥。挖掘出孩子的潛力,激發了孩子的內驅力,孩子的學習就會像開了掛,坐火箭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