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直男式」的深愛何錯之有?你離讀懂父母只有一步之遙

2019-10-29     簡屋

一、父母之愛,則為之計深遠

昨天晚上,媽媽又打電話和我商量回家工作的事情,我委婉拒絕了,媽媽卻哽咽住:「你離家千里,以後很可能要遠嫁,萬一被公婆欺負了,我和你爸就你一個女兒...」

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一向對我嚴格要求的爸媽,內心也逐漸變得柔軟起來。

爸媽從小就對我要求嚴格,我從六歲開始就要承擔大部分的家務。所以我在很小的時候就養成了獨立的性格。離家在外,我都能夠很好地照顧自己。

我從初中開始住校,當我看到室友完全不懂得掛蚊帳,洗衣服等照顧自己的事情時,那一瞬間,我突然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他們對我的嚴格要求,只是希望我在往後的人生道路上能夠獨立,能夠照顧好自己。

我們或許會有這樣的感受:即便很多時候能夠明白父母的苦心,還是會有不理解父母的地方,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矛盾依然還在。

二、代溝、不平等和缺少邊界是親子關係的三大障礙

1、父母和孩子存在代溝

父母與孩子之間最大的核心矛盾是代溝,而代溝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年齡差距和認知不同。

孩子不懂得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父母不知道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只是以一個成年人的思維來教育孩子。

電視劇《小歡喜》中,詠梅飾演的劉靜被稱為「全中國的孩子都想要的媽媽」,她的這段經典台詞火了:「我們想要給孩子補充營養,而他想的只是好吃;我們想要讓孩子穿的暖和,而他想的只是好看,我們想多教教孩子人生的經歷和閱歷,而他想的卻是自由。

2、父母和孩子的關係不平等

在我們的大環境中,父母與孩子並不是平等的關係,而是上下級關係。因為父母永遠不會傷害子女,所以他們永遠是對的。

很多父母總是習慣於去發現子女的缺點,卻完全看不到孩子的優點。整天將孩子的缺點掛在嘴邊,在父母看來,這是愛孩子的方式。

我的朋友小微,她長得漂亮,成績優異,一直走在開掛的道路上,唯一的心病就是與父母的相處很不融洽。

工作以後,她想自己租房子住,父母覺得她不孝順;她喜歡買貓糧喂樓下的流浪貓,父母卻覺得她這是在浪費錢;她喜歡破洞牛仔褲,她每買一條,父母就縫一條。

有些父母總認為他們做的一切都是對的,在每一次說教子女的時候卻沒有嘗試著換位思考。子女或許嘗試過和父母解釋,但是當發現解釋無效之後,也就逐漸放棄,選擇了沉默。

3、缺少人際邊界

在中國的傳統家庭中,父母對於人際邊界的意識是缺失的,他們往往擁有著巨大的權力。子女對於父母而言,不是獨立的個體,而是他們的擁有者。

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和子女之間沒有恰當的距離,父母覺得自己對於孩子有絕對的掌控權。

我們或許都有過被父母偷看日記或者手機的經歷,身為子女,我們會感到隱私被侵犯,但父母卻認為自己有權力這樣做。如果我們的想法與父母的想法相差太大的時候,最後妥協的只能是孩子。

三、陪伴、溝通與理解,是子女與父母融洽相處的潤滑劑

1、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我們成年之後,在外求學或者是在外工作,父母或許會告訴我們:你能夠過得健康快樂就是我們的幸福,不奢望你為我們做什麼。這話的確是真心的,但千萬別選擇「聽話」,什麼也不為他們做。

父母體諒我們的忙碌與不容易,所以沒有把心底里最真實的感受告訴我們:他們最需要的是我們的陪伴。請不要吝嗇於抽空給爸媽打打電話,關心他們的身體狀況,逢年過節回家的時候,將注意力從手機轉移到陪伴父母身上。

我們的父母作為上一代中國人,他們對生活的追求只是停留在吃飽穿暖,精神生活大多是匱乏的。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一直在提高,我們也可以帶父母去嘗試美食,去看看外面廣闊的世界,幫助他們跟上時代,帶領他們更多地享受生活的樂趣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等到你功成名就,想為父母做些事情的時候,父母很可能已經老去。別等以後,就趁現在,在現實和能力允許的範圍內,儘可能去給予他們陪伴與關愛。

2、多與父母溝通

很多子女都會面臨著這樣的問題:認為自己與父母有代溝,沒辦法溝通,索性放棄與父母溝通。

但我們首先應該認清這一點:父母的人生經歷和生活環境與我們不一樣,對他們而言,常年形成的認知和性格秉性是很難再發生改變的。

認清這一點之後,別選擇放棄溝通。父母有著比我們豐富的閱歷和經驗,我們在遇到挫折和困難的時候,完全可以求助於他們。與此同時,父母也是我們的朋友,他們也是願意去理解我們的,雖然改變一個中年人的思想和習慣很難,但血濃於水的親情可以在中間發揮巨大的作用。

通過溝通的方式,多了解父母的人生經歷和想法,也多和父母講述我們的所思所想。這能夠讓我們雙方都更加了解彼此的想法,不試圖按自己的意識去改變彼此。

3、理解並照顧父母的感受

我們一天天成長, 就意味著父母一天天老去。這時候,我們也就和父母角色互換,我們變成了照顧他們的人。

父母與子女在同一件事情上或許會有不一樣的看法。在父母的生活方面,身為子女的我們,我們要做的是理解並照顧父母的感受,而不是去控制他們,一味地將我們所認為的好強加在他們身上。



袁弘在這一點上就做得很好。在綜藝《做家務的男人》中,張爸爸在網上買了一款養生品,貨到付款,袁弘沒有任何猶豫,直接把錢付了。後來張歆藝看到產品說明書上寫著不適合糖尿病者,而張爸爸正好有這個病。

張爸爸有些考慮不周全,也沒有及時問清楚情況。幾句話問下來,張爸爸被女兒問得有些不知所措。袁弘趕緊替爸爸解圍,非常有耐心地安慰他:只吃一支藥是可以退的。

後來兩人發現,這個保養品非常不靠譜,但考慮到爸爸的面子和心情,袁弘選擇這樣處理:「試一下能不能退掉,如果退不掉,就騙爸爸說已經把藥退了。」

趁著父母還健在,用以上3種方式好好愛他們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QhwqGW4BMH2_cNUg9J1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