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臨死前為什麼要殺死對他有救命之恩的樊噲

2020-09-22     張愛談情說愛

原標題:劉邦臨死前為什麼要殺死對他有救命之恩的樊噲

劉邦和樊噲是髮小,樊噲是沛縣殺狗賣肉的屠夫,在劉邦做了沛縣泗水亭長後,因為二人經常在一起喝酒吃狗肉,情同手足。劉邦做了亭長(相當於現在街道辦的片長)後。不忘提攜老朋友,讓樊噲做了自己的隨從,以後劉邦做了「黑社會」老大,樊噲成了他首席馬仔。

樊噲

有道是:「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此言不虛。樊噲對劉邦很忠誠。當初跟隨劉邦造反時,攻城掠陣總是一馬當先,手裡揮舞著殺狗的剔骨鋼刀,飛身越上城牆的畫面,想想都讓人熱血沸騰。尤其在劉邦、項羽「楚漢」相爭之際,項羽在「鴻門宴」上布下殺局,樊噲不顧個人安危直闖酒局。

樊噲進入帳後「西向立,凝視項羽,目眥盡裂,頭髮上指。」樊噲的形象就是「怒髮衝冠」的樣子,和三國時的張飛有得一拼。項羽「英雄重英雄」很欣賞樊噲,於是說:「是位壯士」!於是賜酒一杯和一條豬腿。

樊噲一飲而盡,拔劍就著盾牌切肉而食。片刻就把豬大腿上的肉吃光了。項羽問:「樊將軍還能再喝嗎?」樊噲盯著項羽道:「臣死且不辭,豈特卮酒乎!樊噲意思是說,「我死都不怕,還怕喝酒嗎?」

樊噲此時責問項羽說「且沛公先入定咸陽,暴師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聽小人之言,與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

這是兩位英雄之間的對話,假如樊噲是個唯唯諾諾的膽小鬼,項羽豈能讓他數落。早拔劍把他砍了。

此時項羽覺得理虧,沉默不語。這時劉邦藉故去廁所,使眼色示意樊噲快走,二人出了大營,劉邦騎馬,樊噲和四個隨從跑步保護,幾個人一口氣跑回到了霸上營中。當時,如果沒有樊噲闖帳譴責項羽,劉邦在鴻門宴上直接就掛了。以後也就沒有漢朝這一說了。

說樊噲是劉邦的救命恩人一點不為過也。然而,劉邦晚年卻為一件事要殺了樊噲,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樊噲緊跟劉邦左右,劉邦稱帝後,沒虧待這位有功之臣,賜號舞陽侯,還把呂后的妹妹呂嬃賜婚為妻,這樣一來,樊噲和劉邦成了連襟,因此與皇帝的關係就更加密切了。

公元前195年,劉邦因病臥床不起,他拒絕了御醫的藥石,他認為人的壽命是一定的,他覺得自己的大限已到。此時有人向劉邦打小報告,說舞陽侯樊噲將在皇帝駕崩後,和呂后一起對付戚姬母子,還說樊噲等皇帝一死,就弄死戚夫人和她的兒子劉如意。

劉邦最寵愛戚夫人和二人生的兒子劉如意,視二人如掌上明珠。要不是原太子劉盈羽翼豐滿,劉邦就廢長立幼了——廢劉盈,立小兒子劉如意為太子,戚夫人當然母憑子貴榮升皇后了,但是這一切都沒實現。劉邦覺得愧對母子二人。

這時有人進讒言,劉邦也不管真假,決心殺掉連襟樊噲。此時樊噲正在平叛燕王盧綰的前線,劉邦決意臨陣換將,與丞相陳平商議,最後,採用陳平的計謀,以陳平的名義前往樊噲軍中傳旨,在車中暗藏大將周勃,等到了軍營里,宣布立斬樊噲,由周勃代替。

陳平和周勃領命而去,二人都是老油條,邊走邊商議,「老皇帝眼看要掛了,而將來是呂后的天下,樊噲是呂后的妹夫,假如咱倆把樊噲殺了,呂后專權後還不把咱倆砍了?

周勃一聽慌了神,一時沒了主張,便問:「難道把樊噲放了?」陳平說:「放是不能放的,咱們不如把他綁上囚車,送到長安,或殺或免,讓皇上自己決定。」陳平果然有計謀。把難題一腳踢給了皇帝。

二人到了軍營,依計而行,當即將樊噲拿下,裝入囚車。周勃又立即趕到中軍大帳,代替樊噲,由陳平押解囚車返回長安。

當走到半路,陳平忽然聽說劉邦病故。他想:朝中必然由呂后主持政事,這可糟了。唯一可喜的是,幸虧當初沒有斬了樊噲,回去就向呂后解釋明白。陳平想到此加快了步伐。

誰知道要看就到了長安,呂后傳旨陳平屯戍滎陽。此時陳平一想壞了,呂后以為我斬了樊噲,這是不讓我進宮了。陳平靈機一動,他自己騎馬跌跌撞撞地跑入宮中,跪倒在漢高祖的靈前,放聲大哭,邊哭邊說:「您讓我就地斬決樊噲,我不敢輕易處置大臣,現在已經把樊噲押解回來了……」陳平邊說邊哭,絮絮叨叨。

陳平這明明是說給活人聽的,是在向呂后表功。呂后姐妹聽說樊噲沒死,都鬆了一口氣。於是讓人釋放了樊噲。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刪。歡迎點評和留言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Qg_zs3QBd8y1i3sJn-8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