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庭書店,成都——空間中的「磁場」

2020-04-21     羅先森開森

方庭書店,位於成都市金牛區華僑城歡樂里商業街,是原華僑城藝術中心建築的翻新和重新設計項目,外立面改造中,我們被允許在不修改玻璃外立面的前提下對整個外立面的翻新,室內部分則需要整個重新設計,以滿足全新的書店業態的使用。


書店外觀夜景

我們在整個建築中面臨的問題,除了外立面的局限性以外,還有的是室內部分眾多的柱網結構,而原建築的四面玻璃結構所帶來的,關於建築內部的私密性的考量也是這個項目的重點所在。


建築原貌

該項目在華僑城商業區的東南側,毗鄰華僑城歡樂谷,在整個喧囂的商業街區中占據了一個相對於安靜的角落,緊靠著流淌過歡樂谷的河岸,沿著臨水的街面走近方庭,建築外立面覆以白色的漸變玻璃膜,在不影響採光的前提下,隔離了建築內外的關係,在虛實之間取得一種微妙的平衡。


書店外觀

建築外立面覆以白色的漸變玻璃膜

建築外擺白色遮陽傘拱形

分析 | Analysis

在方庭書店的設計中,由黑膠唱片螺旋的紋路變化而來的磁場概念融入了整個設計中,在一層和二層圍繞柱體,設計了可移動的平台桌,形態從蹄形磁鐵演變而來,整個平台可根據使用需求移動位置變更場域範圍,彼此彷佛有著互相吸引的磁力而又獨立存在,空間的多變使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在華僑城歡樂里商業街區內,緊鄰胡桃里(左),一本「渴望之書」抵開了一片斑駁磚牆昭示的入口(右)

方庭書店,成都——空間中的「磁場」

首層以四個可移動的馬蹄形平台桌劃分主要使用區域(左),擴大樓梯平台寬度,增加平台區域作為過度空間(右)

環形牆體和平台桌的碰撞,開闢出了員工的辦公室(左),外延部分的咖啡區與閱讀區(右)

一層蹄形平台桌

二層蹄形平台桌

方庭書店,成都——空間中的「磁場」

現場 | Site

在穿過外擺區,進入書店之前,門口斑駁的磚牆下,一本科恩的《渴望之書》破開牆面,承載起書與音樂的橋樑,昭示了方庭書店的主題。


渴望之書

書店一層吊頂結合圓柱型態,由幾個不同尺寸的同心圓構成,看似隨機的連接造型給人復古磁帶的轉動聯想。主要背景牆的設計靈感來源於延伸馬蹄磁鐵造型的磁感線想像,用交錯扭轉的木條拼接手法形成主要視覺造型牆面,可以藉由插板零件靈活增加展示內容,兼顧後期的使用需求。

書店一層的吊頂由幾個不同尺寸的同心圓構成


一層大廳的主要背景牆,用交錯扭轉的木條拼接手法形成主要視覺造型牆面

主要背景牆

背景牆細節

走過主要空間,指向二層的樓梯區域將原始樓梯寬度加大,並增加了一個平台區域作為兩層樓的過渡空間。暢銷排行榜展示面設計為一個個如鋼琴擊弦槌造型的翻轉層架,結合平台展示區域引導人們往中層閱讀樓梯空間移動。利用建築層高以及加寬原始樓梯寬度,增加了一個樓梯閱讀空間,夾層形成的偏矮高度以及環繞的書牆帶來被知識包圍的溫暖感受。

樓梯平台,暢銷排行榜展示面設計為一個個如鋼琴擊弦槌造型的翻轉層架

樓梯平台

樓梯及其細節


夾層閱讀平台

相比於一層,二層以藝術與閱讀為主。以磁感線形成的流線,將主要使用區域分為:兩層環形的書區,馬蹄形平台桌書區,可變換的演講區,戶外咖啡區,員工後台休息和辦公的區域。平台桌書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變換成演講區,增加空間的使用功能。

二層空間可移動平台桌


二層大廳,以磁感線形成的流線

二層大廳,以藝術與閱讀為主

二層大廳,設有馬蹄形平台桌書區

二層大廳局部

二層大廳書桌細節

方庭書店,成都——空間中的「磁場」

對於柱網結構的設計部分,柱子承載了整個建築中重要的結構部分,在方庭中,我們研究了許多種柱網的處理方式,最後選擇將柱子放回空間中,既不隱藏也不強調,像一棵樹,佇立在空間中。


柱子被放回空間中,既不隱藏也不強調

一層平面圖

二層平面圖

項目名稱:方庭
設計方:A9A建築設計事務所
項目設計:2019年3月
完成年份:2020年1月
主創及設計團隊:李岳久,李炳均,沈欣怡
項目地址:成都市金牛區西華大道華僑城
建築面積:840平方米
攝影版權:建築攝影:存在建築,室內攝影:形在建築
客戶:四川方所文化創意有限公司
品牌:杜邦人造石;IKEA;HAY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QZ8Jm3EBnkjnB-0zkMuO.html















蕭然一室境

2020-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