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民警煉成「大神探」!他的腦海里有張「緝兇地圖」
來源:中央政法委長安劍
「把一個嫌疑人摁倒時,才看到他褲腰帶上別著一把刀。」
這是雲南省大理州永平縣公安局刑偵大隊民警馬勛大學實習期間,參與的一次抓捕販毒人員行動。這也是他第一次感受到警察這個職業的危險。
雖是危險,他卻「一發不可收拾」,馬勛畢業後又回到了曾深受毒品之害的家鄉永平縣,成為了一名刑警。
指紋、足跡、視頻分析……既要做痕跡檢驗工作,也要出去抓犯人,他這一待就是11年,破獲了500多起刑事案件,成了熟知全縣監控探頭分布的「活地圖」。
2010年11月凌晨,馬勛在一起故意傷害案現場進行勘查。
連續看視頻看得滴完了幾瓶眼藥水,終破黃金大劫案
剛到永平縣公安局時,全局的痕跡檢驗還是空白,馬勛便獨自擔起了痕跡檢驗的重任。
跌跌撞撞、摸索前進,第一次因破案讓他有了極大成就感,卻已是幾年以後。
2011年,永平縣發生一起飛車搶奪黃金案,涉案金額17萬餘元。由於這起案件大白天發生在縣城繁華路段,當地群眾人心惶惶,局裡要求儘快破案。馬勛被分在視頻偵查組,當時,視頻偵查在公安系統內仍算不上主流偵查技術,大家對此也沒抱太大希望,重點仍放在線下排查。
馬勛卻鉚足了勁,和同事一起花了整整六天六夜,把視頻翻來覆去地看了又看。案發後的視頻沒有追蹤到有價值的線索,馬勛和同事一致認為嫌疑人會在犯案前踩點,又去一點點翻看案發前的視頻。
「那時候還年輕,熬得住。」馬勛說,但當時還是標清攝像頭,畫面不清晰,辨認起來很費力。等把案發前數天的視頻都看完,自己和同事已經吃方便麵吃到想吐,眼藥水也滴完了好幾瓶。
功夫不負有心人,案子最終成功告破,金店把錦旗送到了刑偵大隊,馬勛第一次深深感受到了作為一名警察的成就感。
腦海里印著攝像頭分布點位,他成了一份「活地圖」
馬勛是個內斂的人,為了一個疑難複雜的指紋,他可以一動不動地坐著看一個通宵。當這種專注沉靜被用於他本來就很感興趣的視頻偵查時,產生了驚人的效果。
為干好視頻偵查,馬勛決定先對永平縣監控探頭的布局「摸底」。這些探頭有公安等機關設置的,也有旅館商店等私人設置的,一開始還比較少、相距較遠,後來隨著科技進步、社會發展,探頭越來越多。
為熟悉這些攝像頭的位置,馬勛有空就在縣城的大街小巷裡到處看,漸漸地,這些攝像頭仿佛刻在馬勛腦海里,自動形成了一張地圖。
破案時,嫌疑人從哪個攝像頭裡消失了,馬勛就能判斷出他接下來可能出現在哪幾個攝像頭裡。
十多年的工作,馬勛已經記不清為了調取監控探頭的視頻與多少人打過交道。一開始,一些商家和個人因為不願意惹事,對公安機關辦案不太配合。「我就軟磨硬泡。」馬勛說,「這個時候臉皮只能厚一點,反正都是為了破案!」
2018年,永平縣某村11戶人家一夜之間全部被盜。到達現場後,馬勛和同事並沒能發現多少有價值的線索,只有兩處痕跡和兩處足跡,而且由於地處農村,當地也沒有攝像頭,案件一度難以推進。
馬勛果斷擴大搜索範圍,從與村莊距離較近的攝像頭開始查找,終於發現了一輛可疑車輛。
憑藉腦海里的「活地圖」,他循著視頻追到高速路上的監控,最終獲取了車牌號,抓獲了兩名嫌疑人。結合現場痕跡檢驗,最後確認就是這兩名嫌疑人。
說「爸爸去抓『一隻耳』了」,女兒才肯讓他去加班
2013年5月20日,馬勛和妻子到民政局領結婚證,這是個好日子,領證的人排起了長隊。眼看還有幾個人就到了,馬勛突然接到電話,隊里讓他馬上出發,去保山市辦案。
「實在沒辦法,我就問工作人員一個人能不能領證,工作人員說可以。」就這樣,馬勛先簽了字,留下妻子一個人,繼續排隊等著領結婚證。
說到這裡,馬勛滿是愧疚。「我媳婦兒最好的地方就是關鍵時刻不抱怨,一定會讓我走。」他說,雖然辦案歸來,她對自己發脾氣說,「這結的是什麼婚!」
正式辦酒席那天,類似的場景差點重現——那天,五十多人的接親隊伍里,大部分都是馬勛的同事。
後來,公安局通知縣裡發生了命案,人一下子就走掉一半。馬勛摸摸鼻子,笑著說:「當時好尷尬!還好我媳婦兒不太在意。」
到了回門時,馬勛遇到了出去抓捕嫌疑人的同事,大家唯有相視搖頭苦笑,然後擦肩而過。
由於妻子也很忙,年幼的女兒平時只能靠老人帶。生活中的馬勛是個「女兒奴」,提起女兒就滿臉堆笑。
但讓他難受的是,雖然一歲多的孩子還不理解什麼是「加班」,可只要提到這兩個字,孩子就會哭。「她可能知道聽到這兩個字,就意味著爸爸不能在家陪她了。」
馬勛說,《黑貓警長》是女兒最喜歡的動畫片,自己現在去加班的時候就告訴她「爸爸去抓『一隻耳』了」,這樣,女兒稚嫩的小手才會鬆開他的褲腿,還會為他加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QJanhnEBnkjnB-0z4G7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