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默默上線到引爆全網,火出圈兒,《乘風破浪的姐姐》無疑是今年夏天話題度最高的綜藝節目。明星較高的知名度,節目本身差異化的定位,觀眾對戲劇衝突的期待,都成了「姐姐」衝出重圍,吸取大把流量的有力武器。
這個節目本身的前提就充滿了矛盾:雖然形式是女團選秀,但是選手們的資歷和成就顯然決定了她們不會甘當練習生。很多演員不擅長唱跳,成團出道對已有事業的她們也沒有什麼真正的吸引力。那觀眾到底想從她們身上看到什麼不一樣的東西呢?
首先,《乘風破浪的姐姐》實際上更貼近明星真人秀。大家最愛看的還是舞台之外,女明星的生活細節,當然還有她們之間的關係。同場競技的有寧靜、伊能靜、鍾麗緹等資歷深厚的前輩;又有張雨綺、黃聖依等話題度很高的女演員;同時還有一眾才藝出眾,但熱度一般的女藝人。「宮斗現場」成了觀眾們心照不宣的期待。芒果台也十分「善解人意」,把「打招呼」、「選位置」時的明爭暗鬥剪輯出來,大大迎合了受眾的心態。
特別是在第一期的結尾,為了搶「艾瑞巴蒂」組的位置,分數落後的張雨綺、王麗坤高調要求分數高的選手主動讓位,而黃聖依、劉芸則一邊爭取張雨綺,一邊排擠著其他團員。這些「小動作」沒有逃過網友的眼睛,遭到一致差評。最後,選座風波不僅蓋過了藝人們的舞台表現,也讓節目本身不錯的立意有些黯然失色。
到了第二期,節目出現了奇妙的反轉:遭到大家爭搶、熱度最高的「艾瑞巴蒂」組,從分詞到練唱,成了吵吵嚷嚷的「車禍現場」。觀眾們機智地發現,從「職場劇」的角度分析選手們的表現,居然成了打開這檔綜藝的新思路。
黃聖依是被詬病最多的,她的表現實在容易讓人聯想起公司里那些招人煩的「關係戶」。業務水平欠佳,偏偏又以自我為中心,目中無人,非要站出來刷存在感,擾亂節奏。她也一點兒都不關心團隊表現,搶好了自己喜歡的歌詞以後,居然當場鋪開了瑜伽墊,旁若無人做起了拉伸運動。
而這類「關係戶」身邊往往還有一個捧場的小跟班,那就是劉芸。再加上脾氣暴躁、口無遮攔的張雨綺,性格軟弱的隊長丁當……這個隊伍真的讓人一言難盡,簡直是團隊作業的完美反面教材。我們不禁感嘆:有的人活到30多歲,智商情商一點兒也不見增長,完全看不出跟20歲的任性女孩有什麼本質區別。
而機智避開了這一組的姐姐們則配合默契,令導師們刮目相看。特別是伊能靜,成功帶領分數墊底的王智、王麗坤逆風翻盤,憑一首《推開世界的門》贏得對決。伊能靜強大的領導能力,活生生就是資深領導「傳幫帶」職場新人的教科書。她一開始就樹立權威,並且壓制了王智自怨自艾的負面情緒,在3小時內將兩個唱功欠佳的隊友調教得有模有樣。而她承擔的巨大壓力,也在最後被導師小小批評的那一刻爆發了出來,引發了場內選手的一片抽泣。
這一幕之所以最為動人,或許正是因為它過於真實地反映了女性在事業上面臨的困境。社會對女性由來已久的苛求,使事業有成的姐姐們也很難自如面對來自外界有心或無意的批評聲音。明明已經付出了全部,卻總是有人跑來說你不夠完美。於是,即便是精明強幹、成績斐然的伊能靜,在遭到資歷更淺的人評判時,也感到無比的委屈和受傷。
同樣好強的「優等姐姐」藍盈瑩也提到過面對質疑和批評時的態度。越是別人說她不行,她就越要證明她能行。不難看出,藍盈瑩對自己的高要求是全方面的,這種追求完美的風格也影響著她身邊的人。在所有團隊中,她所在的《得不到的愛情》組是唯一把歌詞背下來,並加上了舞蹈動作的。這成為她們勝出的關鍵。
如果我們把正面教材伊能靜、藍盈瑩和反面教材黃聖依、劉芸做個對比,就不難發現,前兩者是更在乎外界評價的,而後兩者則活在自己的小世界裡,有一種強大的「蜜汁自信」。雖說自信應該是成熟女性特有的資本,但在這裡,我們似乎會得出一個有些矛盾的結論:黃聖依的「蜜汁自信」正是不成熟的表現。
說到底,黃聖依和劉芸實在不能算是獨立女性的代表,她們的事業不但與丈夫高度捆綁,而且很大程度上就是仰仗丈夫的資源,自己並沒有拿得出手的業務能力。正因如此,她們不用在乎外界的評價,也不用在意別人的感受,盡可以任性發揮,反正不管演成什麼樣兒都有人兜底。靠「星女郎」成名後,黃聖依的演技再無進步,人也沒有成熟,是不可否認的事實。而伊能靜、藍盈瑩和大部分選手要在自己的行業中站穩腳跟,得到認可,還是要靠「真刀真槍真努力」的,這也就決定了她們必須要成熟起來,才能承擔相應的責任和壓力。
所以,成熟到底意味著什麼?這絕對不是年齡數字可以概括的。同是30+,有人學會了霸氣懟人,有人還是自卑得抬不起頭;有人雙商俱低,素養堪憂,有人優雅自如,淡然自處。所幸,在混亂和衝突的襯托之下,我們也還是看到了年齡可能給女性帶來的智慧與美。萬茜、黃齡、阿朵等業務過硬,心態也泰然自若的女藝人重新進入大眾的視線。她們的各有所長,不但給日漸趨向單一化的女性審美提供了寶貴的多樣可能性,也給在職場、家庭、個人生活中不斷奮鬥的女性們,點起了一盞盞溫暖的燈。
文 | 繳蕊 編輯 | 陳凱一
本文系獨家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