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女人,要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起碼要做好三點

2019-10-04     情感有點甜

一部電影裡面的情節,男人很輕蔑地對女孩說:「女孩子嘛,不需要太努力,找個好人家嫁了,一輩子也就這麼過去了,不需要這麼幸苦每天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就可以了。」

好像,這句話充滿了魔力,但事實真的就是如此嗎?

沒有工作就是沒有經濟能力,不能兼顧好家庭就是不顧家,會做家務長得不好看就不是賢內助。

到最後,節儉的女人把自己熬成了黃臉婆,對自己捨得的女人是敗家,孩子不成器是孩子母親嬌慣出來的,等等。

別人的嘴永遠堵不住,所以,女人,你要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如何去做到,我們可以去分三步走!

一、真正意義上做到人格獨立

因為不再是一個孩子了,所以可以離開父母的懷抱,可以不依賴父母,無論是最基本的生活,還是對事物的判斷,人際交往能力,都要有個人的主見。

前幾年,新聞上報道了一位家長,這位家長的孩子十分優秀,小小年紀就考上了清華的少年班,不過後來因為考研兩次都沒有成功,孩子的母親就來到學校大罵自己的孩子。

身邊的同學也曾對記者透露過,這個孩子經常連上課的班級都找不到,生活自理能力太差。這位家長得知情況後,對記者回答:

像他這樣的孩子,就不應該被這些生活的瑣事所煩惱,就應該專心學習。

「變形計」剛開播的時候,受到了很多人的熱議,城市和農村孩子的互換生活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

農村的孩子大多從小就能體會生活的不易,父母操勞持家,他們很早就接觸了柴米油鹽,知道生活的酸甜苦辣。城市的孩子有的是叛逆,有的是懂事,也有的是迷茫。

我只相信,這裡的生活會是他們一輩子都不能忘懷的。不論開心的,難過的,生氣的,平淡的,以後都會為此而不舍,因為他們體驗到了不同的人生,這會讓他們變得更加強大。

前幾年有一個詞很流行——「媽寶」,多數都是張口閉口都是我媽我媽的人,沒有自己的主見同時又過度依賴父母。

剛開始對這個新的詞彙還有點新奇,不過後來發現有太很多這樣的例子,甚至還衍生了其他不同的情況。

上高中的時候,聽到同學母親對同學說:「你要按照媽媽說的去做,媽媽不會害你,你的未來我都幫你安排好了,你就應該……」

後來聽說是因為這位同學想學畫畫,但遭到了父母的反對。其實,適當的是一種引導,過度的就是干擾。

二、形成自己的一套生存法則

生活的經濟來源,有一技之長,這能讓自己的生活充實而飽滿,能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而且,你的家人也可以受到你的庇護。

台灣一位作家父親曾給自己的孩子寫過這樣一封信,信裡面說:我希望你好好學習,不是希望你以後能有多大作為,是因為只有這樣,今後你才能擁有一份有尊嚴的工作,才能有尊嚴地活著。

忠言逆耳利於行,為了我們自己,也為了我們的後代,為了能給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我們還需要不斷的奮鬥努力。

三、做一個精緻又自律的人

懂得愛自己,愛生活,愛他人。這個社會對女人的要求變高了,照顧孩子,照顧家庭,甚至你的外表,你的學歷,你的情商和智商……女人,要對自己好一點,只有你自己最愛你自己。

著名主持人塗磊,在他主持的一檔綜藝節目中,一位丈夫因嫌棄妻子不願意再與其共同生活,妻子於是提出離婚且要求丈夫必須凈身出戶。

後來,一切如妻子所願,但是這位丈夫在離婚後很快就娶了另一個女人,原本的妻子就與他們成年的兒子生活在一起。那時候,我認為這位妻子很堅強,但是現在,我覺得這個妻子同樣也很不幸,因為種種原因,她被拋棄了。

周華健有一首歌,「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話,一輩子,一生情,一杯酒」

生活中,總會有一些煩惱,朋友這時候確實就是最好的調節劑。不得不承認,在你最脆弱的最無助時候,陪伴在你身邊的,還是你的朋友。

人的類聚,物的群分,想像一下,如果你的朋友是一位人格獨立又經濟獨立的自律女人,那她會不會也能影響到你,給你帶來積極的感應呢

四、現在的你是什麼樣的狀態

以前最大的夢想就是和父母在一起一輩子。小時候他們養育我,等我長大了,就來陪伴他們。

雖然,現在的我,儘管是一個不經濟上不富裕的人,但是我很慶幸,我已經可以為父母分擔了。

我希望,他們年紀漸漸大了,我也可以漸漸被他們依靠。

情感有點甜主筆:說愛情感

微信公眾號:說愛情感 每天讀點情感心理學,會更懂對方的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PzLLmG0BMH2_cNUg1OE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