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批評,職場老司機才能鑄就雙贏局面

2019-10-21     把你調到最佳位置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ID:把你調到最佳位置

金無赤足,人無完人。

沒有人敢保證自己沒任何的缺點、不會犯任何錯誤,所以,作為上司無需苛刻地要求你的下屬十全十美,只是需要你在他做得不好的時候提醒他,在他犯下錯誤的時候懲罰他。

但是,切記,在批評、指責完你的下屬以後,要及時予以鼓勵,讓你的下屬可以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到下階段的工作。

可是呢,身邊也有很多朋友在焦慮:批評下屬總覺得特別不好意思,或者「批評下屬時說話猶猶豫豫」「太感情用事」「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講什麼」……

在批評自己下屬時,你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糟糕的經歷呢?

針對這一現象,有人曾做過一次獨立調查,結果表明,有下屬的人難免會犯上面這三種錯誤,而且71.4%的人對批評別人沒有自信。

那麼人們為什麼會在批評上犯錯誤呢?

原因來自批評者心裡的恐懼、負罪感還有漠不關心。

  • 之所以會恐懼,是擔心對方會提出辭職或是討厭自己。
  • 之所以負罪感,是擔心傷害對方。
  • 之所以漠不關心,是對底下的員工完全不敢興趣,也並不想對方有所長進。

以上種種心理都是以往的經驗造成的,例如曾經被批評的痛苦經歷、失敗的批評經歷或者是沒來沒有被人批評過。

可以這樣說,若是沒有批評與被批評的成功經驗,就會誤以為批評是壞事,自然也就提不起精神對他人進行批評教育了。

另外現如今的教育方法更多的傾向於「多表揚」。

沒錯,表揚確實可以有效地提供對方的自信與工作效率,但是僅靠表揚是沒法讓對方成長的。

我們要做的,是讓對方發現他自己沒有察覺到的成長點。

批評與表揚看似截然相反,其實並不是表面那樣。

批評與表揚的手法雖然不一樣,但目的都是為理想的行為提供動機。

兩者都是提出問題,再提出改善的方案,換句話說,就是發現對方潛藏的才華,再用語言告訴他。

如果我們的批評目的,是站在對方的角度為對方著想,希望對方能有所長,是發掘其潛力的溝通法,只要是對對方有好處的批評,就一定可以提高他的工作激情,讓他取得進步。

如果覺得自己不會批評就不去做,這樣存在很大的弊端。

首先,不批評,有可能會減弱對方的幹勁。

大多數的人,需要通過他人來確認自己的存在。

假如自己沒有存在感,或是得不到別人對自己行為的反饋,人就很容易忐忑不安。你心中的種種理由下屬並不會知道,他們只會覺得你對他們漠不關心,甚至是無視他們。要知道沒有比被無視更令人難過的了。

所以,假如你不批評對方,就有可能無意中傷害他的感情,讓他失去鬥志。

其次,不批評,會剝奪對方的成長機會。

所謂批評,就是提出問題,然後改進,找到對方能夠有所提高的地方,用語言傳達給他。要是不批評他的話,就等同於抹殺了他成長的可能性。

這樣帶來的後果會是下屬表現差,業績無法提高。

為了不讓這種情況發生,你要鼓起勇氣,戰勝自己的恐懼與負罪感,並拋開自私自利的想法。

最後,不批評,會阻礙團隊的進步提升。

每一次下屬的出錯或者表現不好,你都用最寬容的態度對待,甚至是得過且過,時間長了,整個團隊就缺乏競爭的動力,士氣低落。

有競爭才有壓力,有壓力才有動力。

在批評中不斷吸取經驗教訓,不斷提升每個人的業務能力,不僅壯大團隊的競爭力,對你的職場能力也是很大的提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Pu-6AG4BMH2_cNUgAKw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