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初戀反目,同白領結婚,和將軍同居,她80歲回應:不必過於計較

2019-12-01     你的心做呀

從電影的默片時代到有聲時代,她是最耀眼的明星,多次摘得桂冠,還代表中國電影界出國訪問。而她的感情經歷也跟電影一樣精彩,和初戀從高調示愛到反目成仇;和張少帥的一段莫須有的緋聞轟動全國,惹萬民唾罵;風波過去,她終於遇到一生的摯愛,卻也未能安穩相守到老,遭遇軍統頭目強行橫插一腳,好在最後還是可以得以破鏡重圓。

應該說,她的一生比電影還精彩。只是,身處漩渦中心,她依舊不忘民族大義,對強占領土,殘害同胞的日本人十分痛恨,對自己的民族氣節和國家立場十分重視。說了這麼多,大家估計知道是誰了,她就是大名鼎鼎的電影皇后——胡蝶。

圖 | 胡蝶


化繭成蝶

1908年3月23日,胡蝶出生在上海。此時的她,還不是大名鼎鼎的電影皇后胡蝶,只是一個名叫胡寶娟,享盡父母寵愛的獨生女。

因為身體不好,經常生病,飯也總是不肯好好吃,少女胡蝶終日一臉憔悴的樣子。而父親總是很有耐心地講故事哄她吃飯。在胡蝶的心裡,父親是一個很慈祥溫柔的形象:我父親為人寬厚,性格開朗,愛開玩笑,很有幽默感。我覺得自己性格里有很多酷似他的地方,也幸虧是這種開朗的性格幫助我度過了人生的坎坷。

與父親溫柔的教育方式不同,母親則比較嚴厲,從來不因為她是個獨生女就有所嬌慣。母親文化不高,卻很懂得為人處世的道理,總是能說出樸實無華卻含有哲理的話,對胡蝶的成長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父親培養了她開朗樂觀的性格,母親則教導她為人處世,待人接物,這樣完整而全面的性格培養,塑造了胡蝶堅毅果敢而樂觀向上的性格,使胡蝶在以後人生的大風大浪中也仍舊處變不驚,優雅從容。

由於父親曾任京奉鐵路總稽查,所以胡蝶全家便跟著父親常年累月地奔波在京奉線上,少女胡蝶也跟著四處輾轉,接觸了各地的風土人情,還學會了各種方言,廣州話,上海話,天津話張口就來,這也對她後來的電影之路有所助益。

圖 | 胡蝶早年留影


1924年,中華電影學校招生,胡蝶決定去試一下。受新思潮影響,當時的女性都以穿新式服裝為美,胡蝶卻反其道而行之,梳了一個橫S型頭,長裙左襟上別一朵大花,圓角短襖,這樣復古而又獨特的裝扮,讓她雍容大方的氣質展露無疑,在一眾鶯鶯燕燕中顯得如此獨樹一幟而別有韻味,一下子就被選中了。

父母得知她涉足演藝圈時,沒有橫加阻攔,父親很願意她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母親則是反覆告誡她,一定要潔身自愛,認認真真工作,認認真真做人。

胡蝶在電影學校系統地學習了戲劇、電影理論和表演課程。她不僅天賦異稟,對電影的學習也特別認真勤奮,對表演有很執著的鑽研精神。沒有人知道,屬於胡蝶的電影時代即將到來。

初戀:善始未能善終

1924年,胡蝶出演了人生中的第一部電影《戰功》,開始了長達40年的電影征程。

第二年,在好友林雪懷的力薦下,胡蝶出演了《秋扇怨》的女主角。在拍攝過程中,作為男主角又是前輩的林雪懷對胡蝶關懷備至,不僅從演技上指點她,在生活中也是處處體貼周到。胡蝶未經人事,情竇初開,很快便淪陷了。戲裡相知相戀,戲外更是恩愛有加。熱戀中的胡蝶失了平時的理性,連父母的勸告都不曾入耳,一心想與林雪懷廝守。

1926年,這段戀情迎來了最重要的轉折點。胡蝶一口子出演了經紀公司7部電影,5部古裝,2部現代,這霸屏的一年,讓她從一個藉藉無名的演員搖身一變成為炙手可熱的大明星。相比之下,林雪懷則是急流勇退。他認為自己不是個做演員的料,索性下海經商,但是商場似乎也不適合他。

眼看著兩人經濟實力和社會地位拉開越來越大的差距,以及胡蝶終日忙於拍電影而無暇顧及他,再加上報紙上對胡蝶緋聞的捕風捉影,林雪懷大男子主義的自尊心受損,終日鬱郁不得志。這段曾經轟轟烈烈的戀情開始有了裂隙。

胡蝶因為沒時間陪林雪懷而對他有所愧疚,只能別的地方補償他。林雪懷的點心店倒閉後,胡蝶就開始接濟他。後來還演變到他一開口,她就給錢的程度。甚至於,還斥資380兩為林雪懷購置小轎車。

1927年3月22日,為了安撫林雪懷,胡蝶義無反顧地跟他舉行了隆重的訂婚典禮。

圖 | 胡蝶與林雪懷


訂婚後兩人還是有過一段甜蜜的日子,但冰冷的現實還是無情地打破了甜蜜的愛情幻象。外界對於這段女強男弱的愛情並不看好,給出了諸多質疑的聲音。林雪懷長期被這種聲音質疑壓抑,內心也發生了扭曲的變化,多疑而敏感的他開始大手大腳地花胡蝶的錢,吃喝嫖賭,自暴自棄。揪著報紙上亂寫一通的緋聞,就鬧個不停,還對胡蝶發出了解除婚約的信函。當胡蝶收到第二封的時候,她知道這段感情走到盡頭了。

1930年底,胡蝶聘請當時上海著名的律師,向上海地方法院起訴,控告林雪懷無故解除婚約,要求林雪懷賠償她的經濟損失,包括那輛小轎車。在法庭上,林雪懷聽到胡蝶的訴求,竟然厚顏無恥地說不解約了。這個男人竟然已經無恥到這種地步了,胡蝶終於看清了,她堅決解約。

長達一年的官司終於打贏了,胡蝶不僅成功解除婚約,還要回了經濟損失。

好在情場失意,職場得意,此前在名導張石川,鄭正秋的指導下,胡蝶在影壇已經初綻鋒芒,而1931年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上映的轟動,則是將胡蝶推向了又一個高峰。海外同胞甚至以10倍的價格買下了放映權,足見這部電影的成功。

胡蝶拉開了中國有聲電影的序幕,從此以後,中國電影進入了異彩紛呈的有聲時代。

圖 | 1928年 胡蝶主演電影《女偵探》劇照


「跳舞風波」

美貌和才華是女人的利器,但也容易被他人引為利器,借刀殺人。胡蝶就被當過這麼一回借刀殺人的「刀」。傷了他人,也傷了自己。

1931年「九一八」事件爆發,張少帥執行「不抵抗」政策,丟了東北三省。一時間,國民激憤,群起攻之,張少帥因此得了「不抵抗將軍」的頭銜。日本方面原想要拉攏張少帥,受到了拒絕。惱羞成怒的日本人決定報復他,捏造張少帥與當紅明星胡蝶的緋聞,在報紙上大肆傳播二人相知相戀的假故事,控制輿論導向,讓國民的口水淹死他們。

日本人成功了,二人被噴得體無完膚,尤其是還處於離婚風波中的胡蝶,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惡意和侮辱。與此同時,時任廣西大學校長的馬君武發表的兩首打油詩更是將這場風波推至高潮。

(一)

趙四風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最當行。

溫柔鄉是英雄冢,哪管東師入瀋陽。

(二)

告急軍書夜半來,開場弦管又相催。

瀋陽已陷休回顧,更抱阿嬌舞幾回。

這兩首詩不僅諷刺張少帥因為「愛美人不愛江山「而捨棄東北三省,而且還指責趙四、朱五、胡蝶等都是「商女不知亡國恨」的罪人。民眾最是容易利用,稍加引導,便是最好的槍手。馬君武這波赤裸裸的輿論誘導,聚集了無知民眾的炮火,狠狠對準了二人。張少帥被罵成「風流將軍」,「不抵抗將軍」,胡蝶則被視為「紅顏禍水」,「亡國妖姬」。

風波愈演愈烈,胡蝶的民族氣節與國家立場也受到質疑和抨擊,她坐不住了。11月22日,胡蝶在《申報》上刊登了一則《胡蝶闢謠》:

蝶亦國民一分子也,雖尚未能以頸血濺仇人,豈能於國難當頭之時,與負守土之責者相與跳舞耶?『商女不知亡國恨』,是豬狗不如者欸!」

明星電影公司導演張石川及全體演職員,也在《申報》上發表啟事為胡蝶作證。證實胡蝶當天在片場拍戲,壓根沒離開過,和張學良根本素未謀面。

「跳舞風波」終於逐漸平息,但這件事的後遺症卻伴隨了胡蝶一輩子。每當人們提起胡蝶,總會順嘴提下這莫須有的「風流韻事」。

一生摯愛

1931年對胡蝶來說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她跳過離婚的坎,經過「跳舞風波」,還遇到了相伴一生的愛人——潘有聲。

初識,是因為朋友的介紹。彼時的潘有聲,只是一個普通的洋行白領。但他斯文內斂,低調謙遜的處世風格讓人感覺很安心。而此時的胡蝶仍處在離婚的官司中,心力交瘁,無暇他顧。潘有聲這樣一個朋友的存在對胡蝶來說是一種慰藉。他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慢慢滲透進胡蝶的生活中,經過很長一段時間後,也就慢慢進入了她的心房,從朋友變成男朋友。

圖 | 胡蝶與潘有聲


胡蝶小心翼翼地保護這段戀情,不肯讓媒體知曉半點風聲。她拍戲時,他等她;她不用工作時,二人就形影不離,甜蜜到令人嫉妒。此時的潘有聲也跳槽到一家銀行當經理,事業也是乾得風生水起。胡蝶的事業也是屢攀高峰。

1933年,胡蝶獲得了「電影皇后」的寶座。然後,獲此殊榮的電影皇后並沒有放棄進步,而是乘著左翼作家崛起的東風,成功實現轉型,《狂流》,《脂粉市場》和《姐妹花》等電影的成功,將胡蝶推向了新的高峰。而後,她又代表中國電影界,走出國門,參加蘇聯的國際電影節。

這一次,她收穫的不僅是名氣,更多的是學識和眼界。此番走出國門,她領略到了別的國家的文化,看到了中國電影與歐洲的差距,她對中國電影有了客觀的認識和新的期望。

回國後,胡蝶有了結婚的念頭,但又被拍戲耽誤了,潘有聲也表示理解和支持。他覺得「需要有更雄厚的事業基礎才來成立我們的新家庭」。後來由於父親得癌症,將不久於人世,她當即決定結婚,要讓父親看到自己在這世上有人照顧了。

1935年11月13日,28歲的胡蝶與潘有聲在酒店舉行婚禮,轟動一時。

圖 | 胡蝶和潘有聲結婚照


1937 年,抗戰爆發,上海不再安全,胡蝶決定同丈夫舉家遷往香港。潘有聲仍然是在洋行工作,兢兢業業,收入頗豐,對妻子也是一如既往的好,在亂世中也算是保有一方乾淨溫暖的港灣。胡蝶抽空也拍拍電影,不為謀生,單為愛好,也打發打發時間。

後來香港也被日本人占領了。日本人登門邀請胡蝶拍電影,胡蝶本就對搶占國土,殘害同胞的日本人十分痛恨,怎麼會答應,她決定連夜出逃。1942年8月27日,胡蝶帶著一家老小,順利逃回廣東,而後一路輾轉,來到重慶。

胡蝶不知道的是,她這剛出狼窩,又誤入虎穴。

圖 | 戴笠


蝶笠之謎

戴笠和胡蝶的故事,如果拍成電影,也該是一部年度大戲了。

在逃難途中,胡蝶丟失了三十箱行李。胡蝶的朋友楊虎得知後通知了戴笠。戴笠可是胡蝶多年的粉絲,眼見女神有難,立馬出手。他給他的軍統特務們下了死命令:找不到東西提頭來見!

找了幾個月後還是沒找回來,戴笠想了一個招,他把胡蝶委託的轉運人抓到牢里,給安了個侵吞他人財物罪名,然後拿著失物清單,派人四處購買,湊夠了三十大箱,封好送到胡蝶面前。

胡蝶收下了,但她不知道的是:命運贈送的東西,其實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戴笠把珠寶給胡蝶之後,就安排她的丈夫潘有聲去雲南賣茶葉了。而後,戴笠為博美人歡心,建豪華別墅,鋪名貴花草,強行讓胡蝶住了進去。為了在胡蝶面前刷存在感,還每日陪胡蝶散步,可是胡蝶心裡始終只記掛著丈夫潘有聲。她對潘有聲說:「姓戴的只能霸占我的身體,卻霸占不了我的心。有聲,我的心永遠屬於你。」

許是上天聽到了胡蝶的祈求,胡蝶終於得以逃離這座黃金牢籠。戴笠在去青島的時候遭遇空難,摔死在了南京,胡蝶終於回到了丈夫身邊。

圖 | 胡蝶、潘有聲


胡蝶飛走了

破鏡重圓的兩個人十分珍惜在一起的日子,感情較之從前更多了一絲相依為命的意味。1946年,夫婦倆再次舉家遷往香港。潘有聲與朋友藉助「蝴蝶牌」系列熱水瓶,再加上胡蝶的宣傳,打開了香港的市場,生意十分紅火。

安穩幸福地日子並沒有持續多久。1952年,潘有聲被查出來了肝癌晚期。胡蝶被這個噩耗打擊得一下子緩不過神來。她的心在滴血,兩個人一同遭遇了這麼多,為何還是沒能一起走到最後。不過她很快就振作起來,畢竟她現在是家裡的頂樑柱。她故作輕鬆地安慰潘有聲,積極地陪他治療,還約定說治癒後一起去歐洲旅遊。約定雖美好,只是,他們都知道,不可能實現了,也許,下輩子可以一同前去。

幾個月後,潘有聲去世了。胡蝶也消沉了一段時間,無心經商的她把公司轉手賣給他人,再次復出,重征影壇,拍攝了《街童》、《兩代女性》、《後門》等電影,其中的《後門》還為她奪得了第七屆亞洲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的桂冠。1966年,58歲的胡蝶正式告別影壇,這一次, 她是真的退了。

1975年,胡蝶移居加拿大溫哥華,為了紀念亡夫,她將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潘寶娟。近80歲高齡之際,胡蝶還動筆撰寫回憶錄。《胡蝶回憶錄》上市後獲得了熱烈反響,還獲得了金馬獎。

1989年4月23日,81歲的胡蝶在加拿大溫哥華安然長逝。臨走前,她留下的最後一句話是:「蝴蝶要飛走了。」

圖 | 1985年,胡蝶(中)與來溫哥華探望的王丹鳳、柳和清夫婦合影


蝴蝶飛走了,但蝴蝶美麗的身影還存留在人們心間。她這一生,太過於轟轟烈烈,幾段感情,幾次緋聞,無一不跌宕起伏。她的一生,也如一場電影一般,電影結束了,眾位看客也該散去了。

只是,她在回憶錄里說的話,我覺得應該被記住:「如今我已年近八十,心如止水,以我的年齡也算高壽了,但仍感到人的終身其實是很短暫的。對於個人生活瑣事,雖有訛傳,也不必過於計較,緊要的是在民族大義的成績上不要含糊就可以了。」個人的事情再大也是小事,但民族大義,是萬萬不能含糊忘記的。我想這也是胡蝶至今被人念念不忘的原因吧。

文 | 雲歸

圖片參考來自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Pi-Mw24BMH2_cNUgK45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