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民國時期乃至今時今日,他的名字一直都被眾多武俠迷掛在嘴邊。
他為世人勾勒了一個有男兒豪氣、有女兒情義、有愛有恨的江湖世界。
作家金庸曾為他寫下一幅輓聯:同行同事同年大先輩,亦狂亦俠亦文好朋友。
然而,他「狂」,卻只在武俠世界裡狂。
他「俠」,卻是無時無刻地在現實中行俠仗義。
他「文」,雖有著一身俠氣,卻是個實實在在的紳士文人。
此人便是我國當代著名武俠小說家,開闢當代武俠創作新形式的梁羽生。
他所寫的《紅湖三女俠》、《七劍下天山》、《白髮魔女傳》等小說在當時可是人人都哄搶著要看的。
有人還因此而喚他一聲「大俠」,稱他是中國武俠小說界的「泰斗」。
殊不知,他的人生,也與他筆下的江湖世界一樣。
只不過,他的個人江湖裡,不光只有刀光劍影,還有一份溫柔情長。
圖 | 梁羽生先生
一
1924年5月,原名叫陳文統的梁羽生於廣西出生。
陳家是當地有名的望族,坐擁良田百畝,且有著「俠義傳家」的美譽。
據說,陳家經常以「三菜一湯」招待貧民乞丐,有時甚至還會贈予他們整擔稻穀。
此外,陳家還是醫道世家,常常會為鄉鄰免費義診,並將醫學典籍送予病患。
在這等優良家風下長大,梁羽生自小便是個仗義有情的人,家裡長輩尤其是外祖父特別寵愛他。
不過,於1929年,陳家請來一位算命先生,在看了梁羽生掌紋後,他卻說道:「命帶顏回,聰明早逝,此子陽壽,不過三十有六。」
迷信的外祖父一聽此話,就更加疼愛梁羽生了,每天教他下棋、詩詞、對聯,求他一生充實快樂。
雖說梁羽生自幼體弱,但這學起技能來,倒是一點就通。
除了外祖父教的那三樣,他還特別愛看書。
不到12歲,他便看完了四書、《史記》等典籍。
當然,他更愛看《水滸傳》這等俠義小說,小小年紀就能將其中故事倒背如流。
待年紀漸長,梁羽生骨子裡的俠客情懷就更重了。
身為寄宿生,他經常把衣服鞋子送給貧困同學,自己則穿著露出腳趾頭的破鞋。
對於他而言,比起自己,他人需要什麼更為重要。
或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俠客夢,但並非每個人都有著豪俠氣概。
而梁羽生,便是一個夢想成為俠客的真正俠客。
二
然而,當生活出現變故時,就算是俠客,也會有措手不及的時候。
1950年, 已經畢業並在《大公報》工作了近一年的梁羽生得到父親陳信玉被告的消息。
事發突然,梁羽生來不及多想,直接就收拾行李趕回家。
在他心中,父親便是那道德標杆,做事有情有義,是梁羽生一直以來的榜樣。
可如今,世人卻說他的父親是惡霸,是漢奸。
這讓他怎能相信?怎能不趕回家?
可尚未等梁羽生到達廣西,好友彭榮康便及時攔住了他,大聲吼道:「農村正在開展剿匪反霸群眾行動。你回老家,不但救不了你父親,連你個人的生活和安全都得不到保障!」
好友之言,梁羽生不是不懂,他只是擔心,害怕。
若不見到家中親人,見不到父親,他的心只會一直懸著。
但確實,如果他就這麼回去,救出人的可能性不僅很低,還會把自己也給搭進去。
無奈之下,梁羽生只好求助自己的哥哥陳文山,囑託他一定要照顧好家裡人,救出父親。
可惜,世道不平,社會不公。
1951年,梁羽生的父親和堂哥陳文奇相繼被錯殺槍決。
陳家頂樑柱一倒,其餘親人也相繼而去。
梁羽生的弟弟因難忍飢餓,生吃黃豆導致腹瀉,不治身亡。
陳家不安全,他的繼母李郁芳便帶著女兒四處尋活路,無奈改嫁給了鄰村一個鰥夫。
當初的高門大戶,如今已是家散人亡。
眼看自己的親人一個個死的死,走的走,梁羽生難忍悲傷,痛哭不已。
這些年來,他在報社拚命工作,寫政治寫社會,為的就是賺夠錢把全家接到香港來生活。
可那時,他的父親、他的繼母、他的堂哥,都一一婉拒了自己的提議。
如今,人已逝,家已破,徒留他一人在懊悔,當初為何沒有強詞相勸他們和自己一起走。
「故園荒蕪,故人零落,故跡難埋」。
這句詩是16歲的梁羽生親手所寫,如今用來形容他自己,再合適不過了。
圖 | 金庸與梁羽生二人對坐下棋
三
自那以後,梁羽生便再也不觸碰和政治相關的事務了。
重新回到《大公報》的他,開始把工作重心放在了歷史和小品文上。
他不再是那個只談時事只看武俠小說的陳文統了,而是只搞創作的梁羽生。
那時的他,是專欄「茶座文談」里的馮瑜寧;是「一日一聯」的梁慧如;是節目「李夫人信箱」的李夫人。
此外,他還是那「新派」武俠小說的領頭人物。
於1954年起,梁羽生便一直筆耕不輟,撰寫了《龍虎鬥京華》等幾十部武俠小說。
其中,《龍虎鬥京華》和《草莽龍蛇傳》寫的都是為父報仇的故事。
由此可見,梁羽生依舊未曾忘記當年家人被冤殺一事。
也正是因為如此,他才一直埋頭於創作,在文字世界裡報仇雪恨。
可一直忙於創作並非一件妥事,梁羽生這一埋頭,就把自己的人生大事給拋到腦後去了。
直到1956年,梁羽生都32歲了,仍是單身漢一枚。
他上一次戀愛還是在18歲那時,與表妹在一起四年。
這四年里,梁羽生愛得很卑微,無論對方要什麼,他都會一一滿足。
當聽聞表妹喜歡《紅樓夢》時,梁羽生還會通宵看完,第二天背給她聽。
然而這段初次愛戀最後還是以分手為終。
不過,待表妹嫁人時,梁羽生還是大大方方地穿上西裝去送祝福了。
他說:「為了那些愛你的人,你一定要快樂幸福。」
若以「俠客」之名來定義梁羽生,那他一定是一個溫柔至極的大俠。
四
其實,在梁羽生看來,自己成不成家不要緊,隨緣就好。
可在報社副總編輯李宗灜看來,只有成家,才能解開他早年的家庭心結。
於是,李宗灜便與夫人商量,給梁羽生安排相親,對象便是夫人的侄女——林萃如。
那一年,林萃如正好26歲,比梁羽生差了半輪年齡。
按理說,26歲女性還不結婚,在當時看來可算是大齡剩女了,是會被許多人嗤笑的。
但梁羽生在聽聞此事後,反倒是笑說:「我配得上她嗎?」
不是「為何對方還不成親」,而是擔心自己配不上。
話雖這麼說,但梁羽生還是接受了李宗瀛的好意,同意與林萃如見面。
對此事,林萃如也是很樂意的。畢竟,她也算是梁羽生的書迷了。
然而,由於梁羽生的工作較繁重,兩人見面時間並不長,次數也不多。
正常來說,女生都會希望男生可以多陪陪自己,可林萃如並不是如此。
每當她有空,而梁羽生沒空時,林萃如都會主動去找對方,偶爾幫做事,偶爾只是單純地在旁邊陪伴。
看著林萃如三天兩頭地都跑來陪著自己,梁羽生也慢慢地有所心動。
可既然是要與對方在一起的話,那就得朝最遠的目標看去,以結婚為前提的在一起。
他曾說:「太太是一生一世的,不講那麼多浪漫。激情可以維持多久?我要比較平靜安穩的感情。」
因此,梁羽生便慢慢告訴林萃如自己大大小小的一切事情。
一次,他說:「不知什麼原因,我的鼻子長有息肉,是慢性炎症刺激黏膜而長的良性腫塊,很麻煩,以後經常去醫院割,不知你嫌不嫌?」
「不嫌!」
梁羽生剛說完,林萃如便立刻脫口而出這兩個字。
僅僅兩個字,便足以看出林萃如的心意,可梁羽生仍繼續問道:「又苦又髒,怎麼不嫌呢?」
林萃如回道:「我姑父、姑媽既然將我介紹給你,我也喜歡上了你,就要與你同甘共苦,相依為命。」
說遍千言萬語,都不及一句「與你同甘共苦,相依為命」,她既是真心,也是真情。
聽罷,梁羽生也感動地回應著:「萃如,你真是一個心地善良、勤勞賢惠的好女孩,我這一生就愛你了!」
彼此心意都已挑明,兩人便也不再互相客氣。
五
交往期間,梁羽生又做了一次鼻竇炎手術。
術後,他的鼻子經常流血、灌膿,看起來整個人都很狼狽。
可林萃如確實是完全不嫌棄,每天下班後都會親自幫梁羽生洗掉鼻子裡的穢物,直到他恢復。
待他恢復那時,就是兩人結成伴侶之際。
出院那天,梁羽生便對著林萃如單膝下跪,說道:「我很窮,但只要努力寫稿,也能養活你。嫁給我吧!」
對此,林萃如自然是點頭答應的。
於1957年5月1日,相識短短8個月的兩人喜結連理。
然而,在度蜜月期間,這夫婦倆卻鬧彆扭了。
原來,當時兩人去北京蜜月時,因為天天逛,逛到後面梁羽生累了,便說不想再出去玩了。
林萃如對此也很諒解,畢竟早先年間梁羽生天天只管創作,鮮少外出,體力自然不算多好。
可一天,梁羽生吃過午飯後卻對她說:「你先在旅館裡休息休息,我出去轉轉。」
這一轉,轉到了晚上十點半,還沒轉回來。
林萃如便著急了,急到眼淚直流,擔心梁羽生會有個三長兩短。
而就在她哭的同時,這失蹤人士回來了。
看到妻子兩眼淚汪汪後當即作檢討,說:「我學棋去了,很對不起你,下次再不這樣做了。」
林萃如一聽,不僅不生氣,也不哭,反而是笑了。
聽著眼前這個人委委屈屈地向自己道歉,她那一肚子氣突然就消失了,只剩下寵溺。
說起來,這也是他們二人結婚幾十年來的唯一一次矛盾。
接下來他們的婚姻生活,一直都是平平淡淡的。
六
明明是新婚夫妻,可他們卻勝似老夫老妻。
在文學上,梁羽生肯定是要勝過林萃如一籌的。
可在生活上,他基本就是一個生活能力為零的男人。
不僅認不得自家門,經常走錯樓屋,還從不主動換洗衣服,每次都得林萃如提醒,他才會把髒衣服脫下來洗。
後來,為了防止梁羽生再次走錯家門,林萃如常常會在他回來前跑到陽台上等。
一看見那熟悉的人影,便開口喊一聲,告訴他,家在這。
不過,最讓林萃如頭疼的並不是梁羽生記不得家在那裡一事,而是他的飲食。
梁羽生特別貪吃,尤其是貪肉和甜食。
早先時候,林萃如還會隨著他的意,經常準備肉和甜食給他。
漸漸地,她發現梁羽生不僅發胖了,還得了各種各樣的身體疾病。
出於擔心,林萃如跑去問醫生,了解到愛吃甜食的人容易患糖尿病後,梁羽生的吃食便寡淡起來了。
但是在家裡吧,他就算不願意,也肯定不敢不聽林萃如的話。
可一旦外出,沒有林萃如監督,梁羽生便繼續吃回肉和甜食。
吃著吃著,就真的吃出了糖尿病。
1985年,梁羽生去醫院檢查得出,四個「+」號的糖尿病!
林萃如一看,心裡不由得著急起來,但看著梁羽生緊張不安的樣子,她卻是開始安慰道:「你的病雖然較重。可思想上千萬不要緊張,這種病還是可以治好的。」
為了讓梁羽生早日心安,林萃如平日除了陪著梁羽生去醫院打針外,還會私下四處問藥。
可一病未恢復,另一病又起。
1994年6月,梁羽生又患了膀胱癌,沒過多久,他的心臟也檢查出了問題。
眼看梁羽生被病魔折磨,林萃如是又愁又得裝淡定,繼續安慰他:「患了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垮了。古往今來,在死亡線上又奇蹟般地活過來的大有人在。只要你精神不垮,好好配合醫生治療,一定可以渡過這場大難。」
每天有著妻子在旁鼓勵打氣,梁羽生的精神狀態還是不錯的。
他曾對林萃如說:「你放心好了,我已將生死置之度外。我堅信,怕死的人,反而死得快;不怕死的人,一定死不了。」
如他所言,他的病在得到治療後,都有所好轉。
但林萃如卻不敢冒險,像個護理師一般,無微不至地照顧著梁羽生。
就連梁羽生平常看本書,林萃如都會跟在身後,告訴他哪本書在哪裡。
對此事,梁羽生曾回憶道:「每當我走進書房準備要工作的時候,看到圖書整整齊齊、乾乾淨淨時,心裡就對妻子湧出一股感激之情。我總會想:這些圖書要是自己管理,絕沒有這麼好。我這一生,遇到一個真正的知己!」
後來,梁羽生決意隱居,帶著林萃如一起搬到澳大利亞。
期間,有人多次邀請他參加文學創作活動,可他也拒絕了,稱只想把餘生所有時間都留給太太。
若是有非參加不可的活動,他便會帶上林萃如一起。
用一個詞來形容二人的晚年,那便是「形影不離」。
可在人生的盡頭上,梁羽生也無法帶著林萃如一同離開人世。
2009年1月22日,梁羽生逝世,享年85歲。
看著梁羽生的遺體,林萃如說道:「我的大俠,我就會追隨你而去的,在另一世界,我們還會相守在一起。」
你在,我在,便是最美好的事情。
文 | 千拾
圖片參考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