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克年輕時瀟洒,晚年淒涼」現實是這樣嗎?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2019-11-29     尼莫媽媽日記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是中國人一直以來的傳統觀念。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夫妻都選擇了做丁克。

如今第一批丁克已經步入晚年,他們的狀態是怎麼樣的呢?也許他們的生活和我們想像的並不一樣。

"丁克年輕時瀟洒,晚年淒涼"現實是這樣嗎?

王叔叔是改革開放初期就下海經商的商人,由於常年在海外工作,生活,接受著國外思想的影響,再加上王叔叔後來娶了一位外國姑娘做老婆,思想觀念前衛,他們就選擇了做丁克,想好好的享受二人世界。

起初選擇做丁克時,王叔叔的家人是強烈反對的。因為中國人的傳宗接代的觀念太根深蒂固了,所以導致王叔叔的父母沒有辦法接受兒子的決定。就因為丁克,王叔叔一度與父母斷交。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父母漸漸能夠接受王叔叔的選擇了,他們也發現兒子做丁克活得非常的瀟洒、自由,就沒有再干涉。

因為王叔叔事業有成,即使沒有孩子,他也有能力給自己和妻子一個幸福的晚年生活。所以我們會發現,即使王叔叔現在到了55歲,他還是活得非常的開心。他不需要擔心孩子的問題,不需要像中國傳統的父母一樣後半生活著是為了孩子。所以周圍的人看到也是十分羨慕他們。

丁克是生活模式的一種選擇,是當事人的一種權利,我們應該給予他們尊重和選擇的權力,只要他們能夠按照自己的心意去生活就應當給予支持。

丁克的意義和來歷

丁克是指夫妻雙方都有收入,有著婚姻關係、正常的生育能力和正常的兩性生活的卻不願意生孩子的人群。他們一般有穩定的收入,並且收入水平普遍偏高。

在他們的思想觀念中生養孩子是一件非常麻煩、讓自己的生活質量下降的事情,他們不希望孩子成為阻礙他們夫妻生活的因素,所以他們會選擇不要孩子,這種思想傳入中國後,曾一度不被人們理解,甚至會被認為是因為有生育障礙才選擇這樣做的。

丁克家庭的利弊

  • 利:

自由、不被孩子束縛

中國家庭的一個通病就在於父母后半輩子都是為子女而活,沒有自己的生活。成為丁克一族就沒有孩子這個負擔,夫妻二人可以享受二人世界,做自己想做的事。

生活上容易獲得滿足感

因為丁克家庭大都是高收入水平的階層,他們沒有經濟方面的負擔,只用規劃自己的人生,所以他們比平常的父母更容易獲得滿足感。

  • 弊:

晚年會感到孤獨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的,當老伴去世後,沒有孩子在身邊陪伴,會很容易感到孤獨。對於中國人來說,從情感上講,親情的陪伴是養老院、金錢等無法代替的。

影響家庭和睦

中國人歷來就有傳宗接代的觀念,不生下一代對於很多老一輩人來說是難以接受的。所以很有可能因為這個因素導致家庭不和睦。

不論如何,歸結到底,想選擇怎麼樣的生活方式都是個人的權力,我們可以不接受,但是要給別人選擇它的權力。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PhnutG4BMH2_cNUgVxr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