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ID:把你調到最佳位置
不好意思批評指責,或許已經成為職場老鳥你的一項弱點。
領導覺得你在管理能力上缺乏殺伐果斷,下屬還覺得你是個易被欺負的老好人。
面對這樣的境遇,如何改變呢?
職場小鋼炮今天陪你聊聊這5條非常實用的法則。
俗話說,金無赤足,人無完人,沒有人敢保證自己沒任何的缺點、不會犯任何錯誤,所以,作為上司無需苛刻地要求你的下屬十全十美,只是需要你在他做得不好的時候提醒他,在他犯下錯誤的時候懲罰他。
但是,切記在批評、指責完你的下屬以後,及時予以鼓勵,讓你的下屬可以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到下階段的工作。
方法1:批評是柄雙刃劍,把握分寸與方法。
批評是一柄雙刃劍,既可以幫助他人,也可以害了別人。
當你急不可耐地拿起這把雙刃劍去救你的上司時,就正好跟一般人一樣,用到了「害人」的一面,那麼最後的結果很可能是加薪無望、升職沒戲。
但是如果你可以巧妙地提出批評,用到這把劍「救人」的一面,就會皆大歡喜,這樣一來,離升職加薪就不遠了。作為一個上司,批評下屬的時候也不能太過隨意,也得把我分寸跟方法,同時要注意場合和手段。
方法2:批評時「大棒」與「蘿蔔」相結合。
當下屬犯錯的時候,一定要予以懲罰;當下屬立功的時候,一定要給予獎勵。
只有懂得將恩惠和威嚴同時使用,並軟硬兼施的領導才能在下屬的心目中立下威嚴,才能讓下屬心服口服,且心存感激。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領導都有犯錯誤的時候,更何況下屬!
當下屬犯錯誤的時候,權力在手的領導對其無非是「先打後哄」,「打」要「打」得及時、「打」得合適,切「打」中要害,「哄」的時候又要放下面子,不計較身份地位,讓下屬感覺到你的真心。
方法3:讓人樂於接受批評。
當一個人犯錯後,被批評時得到的如果只有指責和否定,那是很難接受的。所以,批評人也是一門藝術,一門把批評變成讓對方感到輕鬆、愉悅的交流。
此時,要把握三個關鍵的因素:成長、貢獻、肯定。
成長,讓對方有一種成長的期望,以及讓對方感覺到自己的成長。
貢獻,讓對方知道自己在工作中取得的成果,以及對公司有意義。
肯定,肯定對方的付出。
在批評中只要讓對方感受到這三個因素,自然就能心服口服。
方法4:批評的效果與時間無關。
上司在批評下屬的時候,往往會認為批評的時間越長,得到的效果越好。
其實,這種觀念是錯誤的,在某種程度上,批評的效果與時間無關。
比如,一次批評,上司根本講不出重點、只是大而化之地囉嗦半天,這樣不僅不會有任何效果的,反而會讓下屬反感,同時下屬的心早就飛走了,只是嘴裡敷衍著回答:「嗯、是、我知道了」。
長時間的批評,上司可能會比較有成就感:給他灌輸了那麼多,他應該吸收了不少的知識。其實,在這裡,上司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讓時間的長短來衡量批評的效果,而忽略了批評之後下屬有沒有改變。
如果批評時只顧自己的感受,發揮做上司的權利,讓自己滿足,卻不管對方的感受,也不關心事後的效果,那就不能怪下屬聽不進上司的指示,再犯同樣的錯誤了。
所以,批評要適度,既簡潔明了又嚴肅認真。
方法5:該批評時一定要批評。
當今社會,每個人都在談論寬容,寬容已經成了一種時尚。
隨時一句「寬容」,仿佛就被貼上了勝利者標籤,形象仿佛也高大了起來,有一種「宰相肚裡能撐船」的假象。
所以,很多人,尤其是自認為有修養、品行高尚的人喜歡把「寬容」掛在嘴上,似乎無論什麼事情,無論與自己有關無關,都認為只要大家寬容地對待一切,就萬事大吉,就會感天動,就會被人稱頌。
殊不知,這才是愚昧的表現。
寬容是在一定原則的約束下寬容,要分清楚對象,分清楚事情的利害關係去寬容,否則,寬容就會變了成縱容,害人又害己。所以在需要批評的時候,千萬不能含糊不清,要殺伐果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