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邊學習邊聽歌效率更高,有些人效率更低?

2019-09-29     天學網

當小天還是學生的時候,經常聽家長、老師這樣子說,「學習就好好學習,別一邊聽歌,一邊學習,一心不得二用。」

人真的不能一心二用嗎?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你在屋子裡玩手機/玩電腦/寫作業/看小說,房間裡並沒有放音樂,媽媽喊你吃飯,一遍,聽不見,兩遍,聽不見,三遍了,媽媽走進來對著你大喊,吃飯了!!!你才猛然驚醒:

如果沒有這種情況,那麼有沒有在上課的時候,你開小差/看閒書/寫別的學科作業/和同桌說話/吃東西,忽然老師叫了你的名字,這就很尷尬了,然而更尷尬的是你沒聽見,那個在你耳邊陪伴你長大的名字,你!竟!然!沒!聽!見!

更多的情況還有,專心的看電子書或者玩遊戲,坐車坐過了站,走路戴著耳機聽音樂,沒有注意到紅綠燈(這個太危險了一定要注意),其實這些事情的原因,只是因為我們都太「專心」了。

有人做過一個實驗:

研究人員測試了100多個參與者,讓他們專心於電腦螢幕上的任務。然後放一段音樂,在任務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時候,十個參與者有八個沒有注意到音樂。

這是人們的天性,就像是一手畫圓,一手畫方,很多人都不能辦到,我們可以專心致志,但是不能同時注意到我們的周圍發生了什麼。

在你看到和聽到後需要時間進行反應,這中間需要耗費一段時間,雖然這段時間只有300毫秒,但還是有延遲的。

因為聽覺和視覺共享有限的神經資源,讓你的大腦無法同時意識到多個信息源。

就像是在你吞咽的時候是無法呼吸,人的身體真是奇妙,很多都是共用的。

當你專注於做某件事情的時候,大腦幾乎聽不到其他聲音,更不能在意識層面感知到。

上邊說的太生物學了!我們來說點接地氣的。

聽歌會不會影響學習?

如果說看了上邊的結論,你肯定覺得聽歌影響學習啊,這種情況就是一邊聽一邊讀啊!一般情況下,是這樣的:

歌詞飄到你的耳朵里,你就會對歌詞進行語義上的加工,自動去理解,本來要想背的課文,都用來背歌詞了!或者是原來想算的數學題,也會被歌詞占用了!當然如果你是做抄寫類的東西,不費腦子,但是有的時候寫著寫著竟然寫成了歌詞。

但是如果你聽的是輕音樂,就沒有這種困擾了,學習效果沒有影響。

上邊說的是一般情況,我們做數學題都知道,有一般情況,就有特殊情況。

聽歌也有正向的作用,比如你在一個嘈雜的環境中,歌聲就會起到一個屏蔽噪音的作用,相當於給自己營造了一個小的空間,在小的空間裡記性,很容易進入一種心流的狀態。

心流,學習使我快樂

《心流》第四章 意識複雜程度隨心流體驗漸增


心流是指的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的忘我愉快的狀態,而它的產生依賴於個人能力與這個事件挑戰難度的匹配。簡單解釋一下上圖,就是在新的挑戰中,做的題不能太難(否則會焦慮),不能太簡單(否則會厭煩)。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如果你在厭倦(A)的位置,要回到心流只有一個選擇:加強挑戰。你可以確立一個跟技巧難度相當的新目標——例如做出一道學霸也不會做的題——就能進入心流(A)。

如果你感到的是焦慮(A),回到心流就需要加強技巧。理論上,你也可以降低挑戰的難度,回到一開始時的心流(A),但實際上,一個人知道存在挑戰以後,是很難全然置之不顧的。

圖形中的A與A都代表你正處於心流狀態。雖然兩者都能帶來樂趣,但A的情況遠比A複雜,它不但是更大的挑戰,而且你的技巧要求也更嚴格。但是就A的複雜程度與充滿樂趣而言,它並不穩定。如果你想繼續學習,不是因為發現新層次的發展有限而厭煩,就是因為自己能力不高而產生焦慮與挫折感。這麼一來,為了再次尋回樂趣,他就勢必設法回到心流渠道,而現在的複雜程度甚至比A還高了。

這也給了我們一種科學的啟發,保持難度,一直探索,不要總做那種會做的題。

說白了,就是學習能像打遊戲那樣帶給你快樂!那種情況下就是一種憑藉自己解開難題的快感!學習使我快樂將不再是一個口號,而是由內心迸發出來的一種呼喊。

一邊聽歌,一邊學習是不是可取,其實還要因人而異,如果你覺得這樣子可以提高效率,那就沒有什麼影響了,但同學們可不要以學習為藉口,卻在天天聽歌,這樣子就會得不償失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PRTchW0BMH2_cNUgphC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