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周末薦詩丨辛笛:山中所見——一棵樹

2019-09-15     詩詞茶座

山中所見——一棵樹——辛笛

你錐形的影子遮滿了圓圓的井口

你獨立,承受各方的風向

你在宇宙的安置中生長

因了月光的點燃,你最美也不孤單

==

風霜鍛鍊你,雨露潤澤你,

季節交替著,你一年就那麼添了一輪

不管有意無情,你默默無言

聽夏蟬噪,秋蟲鳴

1948年夏

上期,臥榻先生推薦了台灣詩人席慕蓉的《一棵開花的樹》,本期再次推薦一首寫樹的詩。我們也不妨比較一下,同是一棵樹,在作家的筆下,到底能寫出怎樣的不一樣的情懷。

辛笛(1912~2004),又稱王辛笛,原名馨迪。詩人。祖籍江蘇淮安,生於天津。1935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外文系。1936年至1939年,在英國愛丁堡大學英國語文系進修。回國後,任暨南大學、光華大學教授,中華全國文藝協會上海分會秘書,詩歌音樂工作者協會上海分會負責人。1948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建國後,歷任上海煙草工業公司、上海食品工業公司副經理,中國作協第四屆理事、上海分會副主席。著有詩集《珠貝集》《手掌集》《辛笛詩稿》。

這是一首典型的富含象徵寓意的詩。詩歌以山中一棵「孤獨」的樹作為描述對象,娓娓道來,讓人感受到「孤獨」的樹身上有一種獨立精神,而對這種精神的詮釋實際就表明了對人生的意義所在。作者寫的是樹,詠的卻是人。「樹」是人的象徵,象徵的寓意,是對正直人格的讚美。

首先,作者開篇就刻畫了一顆孤獨的樹:你錐形的影子遮滿了圓圓的井口/你獨立,承受各方的風向。

為了強化這種孤獨感,作者甚至說:你在宇宙的安置中生長。作者特意指出這棵樹的生長環境:宇宙中。仿佛茫茫宇宙,只有這一棵樹的存在似的。

然而,在作者看來,這棵樹其實並不孤單,而且很美麗,是因為「月光的點燃」,更重要的是:風霜鍛鍊你,雨露潤澤你。從這裡,詩歌已上升到人生的意義,所謂的孤獨不是孤獨,而是獨立,講的是生命的姿態。詩歌的主題在此得以升華。

「季節交替著,你一年就那麼添了一輪」,沒有時間,樹的生命意義依然存在也依然充滿希望,在希望的充斥中,獨立而且美麗的樹又「默默無言」。

最後,作者說,「聽夏蟬噪,秋蟲鳴」。在兩個古典意象的觀照中,寫出對了生命精神的歌頌與讚美,這樣的人生精神就是,無論何時何地、無論面臨怎樣的環境,都要保持生命品格的獨立性。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這是屈原筆下對卓爾不群主人公形象的描繪。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這是唐初政治家虞世南借蟬抒發自己清高耿介的情懷。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我們能聯想到那些為國為民甘做犧牲的高尚義士。

全詩很短,不足百字,其象徵意味寓意卻由來有自,作者從常見的自然景物中,升華出了美麗的世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PQftfm0BMH2_cNUg_on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