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韓國女星離世,年僅28歲:奪去她生命的,或許你正在經歷……

2019-11-25     青音

在韓國女星崔雪莉去世的第42天,另一位韓國歌手具荷拉被曝在家中死亡。

年僅28歲。

作為雪莉的閨蜜,在得知雪莉去世的消息後,具荷拉曾在直播中表示:「姐姐會連你的份認真活下去」。

現在,她也做了和閨蜜一樣的選擇。


25日,韓國警方稱發現具荷拉的親筆遺書,較短的內容足以透露出她悲觀至極的情緒。

可殺死她們的,真的是抑鬱症嗎?

可能是,但不只是。

不管是崔雪莉還是具荷拉,都曾長期遭受網友的語言暴力。

這,比抑鬱症更可怕。


因為和流量級明星戀愛,具荷拉遭受了來自各方面的攻擊及謾罵。

2018年9月,「女藝人家暴男友」的消息一出,更是讓她承受了史無前例的壓力及負面評價,形象一落千丈。

雖然,最後事情水落石出——具荷拉不僅沒有家暴男友,還長期遭受來自男友的性暴力、威脅等。

但,在被曾經深愛的人傷害和外界的網絡暴力的夾擊下,具荷拉的精神及心理狀態已經崩塌。今年5月份,就曾被爆在家中輕生。

面對語言暴力,她也曾像雪莉一樣在網絡上發文懇求,可是網絡暴力會因為求助而停止嗎?


顯然不會!

在11月23日,具荷拉生前的最後一條社交動態下,網絡暴力竟還在繼續:


「所以人們才說化妝成就人啊」

「看著她的臉總有ET的感覺,妖里妖氣的長相」

「最差的藝人」

「噁心!」

不過這次,她終於可以安心地睡了。

如果有人問你,殺過人嗎?

你肯定震驚對方的神經異常。

如果有人問你,施暴過嗎?

你肯定急忙澄清沒有,告訴對方我是一個人格健全的人。

也許,你不曾知道,你可能是語言施暴者,也可能曾殺人不見血。

什麼情況下,你是語言施暴者?可能在你不經意間對某個人、某件事帶有情緒的一句評論。


在網上有這樣一個視頻《語言的殺傷力到底有多大》,有人做了一個現實網絡暴力測試,請來了20個人帶上面具,對三位形象鮮明的嘉賓進行評價。


即使三位嘉賓都做好了接受語言暴力的心理準備,但是當肆意的言論撲面而來時,他們還是受到了心如刀絞的傷害,需要一定的時間走出陰影。


語言殺傷力就像是一場看不見的情緒和情感瘟疫。

情緒和情感是人對外界事物的態度體驗,是客觀外界事件與主體(我)需要之間的關係。


如果外界事物符合主體(我)的需要,就會引起積極的情緒,反之就會產生負面的情緒。


人一旦有了負面情緒,表達的方式不同,其中一類人會成為語言的暴力者。


語言暴力,就是使用謾罵、詆毀、蔑視、嘲笑等侮辱歧視性的語言,致使他人的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傷害。

自卑心理

有些人用強勢的外表,惡毒的語言來掩蓋內心的不自信甚至自卑。

當他們自身的能力明顯較弱,與被施暴者無法抗衡時,他們便尋找到另一個安全有效的武器——語言施暴。

因為語言暴力可以避開正面衝突的環境。

在一個被施暴者無法還擊的陰暗世界裡,施暴者可以痛快淋漓地、不負責任地發泄自己內心的壓抑。

終於可以居高臨下地完成一次自信甚至是自大的過程,所以語言越激烈越毒舌,內心的滿足感就越高。


嫉妒、多疑


也有些人,是習得的原因。

這部分人在成長的環境里缺乏愛和安全感,心理受過創傷,在日後的成長中沒有得到及時的理解和撫慰,甚至他們對事物的理解有些偏激,對這個世界所有的好都充滿懷疑。


特別是自己沒有得到的,充滿嫉妒和報復。而語言的暴力和惡毒,只是維持他們內心痛苦平衡的一種行為表達方式。

壓力過大

現代社會壓力巨大,不如意十有八九。因此,人們很容易把情緒的宣洩口不負責任地移情到別人身上,通過語言暴力的快感尋求內心焦慮的釋放。

這個心理特點,其實在生活中我們可能也會無意識地犯過。

當工作或者情感遇到不順時,莫名地裝了一肚子的火,突然身邊的人不小心地點燃了你,於是你火冒三丈、惡語相向……

你在做什麼?在做一個語言施暴者。

如何避免自己成為語言暴力的人?

察覺自己的情緒,在要發情緒前,先閉眼深呼吸幾次,有效控制情緒。

靜一下心來,尋找情緒的根源,溝通解決。

平和接納情緒,讓自己忙起來,離開引起情緒的環境,遠離語言暴力。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隨著網絡的發展,網絡語言暴力的殺傷力,就像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火,一觸即發,勢不可擋地蔓延。

面對突如其來的語言殺傷力,該怎麼辦?不同心態的人,有不同的反映和行為。


// 要有態度

當遇到語言暴力的事情時,不能忍氣吞聲,受暴者應該用自己的態度和行為及時制止事件的進一步發展。就像明星遭遇網絡詆毀時,立刻發聲明,用法律捍衛自己的權益。

而心態脆弱的人,可能面對洪水猛獸般的語言暴力,心力交瘁,鬱鬱寡歡,慢慢變成了抑鬱症患者。

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關注和治療,隨著痛苦不斷加深的折磨,意志不堪一擊,甚至最終絕望地離開這個世界。

態度,決定一切問題的結局。

// 要有溫度

當你手裡捧一塊石頭,石頭是冰還是熱?要看你手心的溫度。面對語言暴力也同樣。

有的人心理承受能力一般,情緒和情感的適應性也適中,因此做出的行為談不上最壞但也不是最佳。

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中的羅子君,是一位養尊處優的全職太太,每天生活在丈夫寵溺、媽媽驕傲、妹妹羨慕、保姆奉承……甜言蜜語的世界裡,可是突然有一天,因為婚姻變故,她的世界一切都變了。

前夫說:你是一個什麼也不做,什麼也做不好的女人;

前公婆說:孩子出生到現在,吃的、穿的、住的哪一樣不是我兒子掙的,現在上學學費這麼貴,靠你行嗎?

媽媽說:你又不會賺錢,前夫已經對你是好的了……


冷言冷語仿佛讓她掉在了寒冷的冰窖里。

但是,她沒有自暴自棄,而是用執著和堅韌最終活出了一個職場女人精緻的樣子,並且以德報怨,依然熱愛著生活。

這是一種抗壓語言暴力的溫度,也是一種心底的溫情,更是一種成長的溫暖。

// 要有風度

當然,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重要的是用什麼樣的心態面對?

演員袁姍姍算是網絡語言暴力浪潮興起時被攻擊的典型代表。

2013年7月中旬,#袁姍姍滾出娛樂圈# 熱門話題出現,並很快登上熱門排行榜並長期占據排行榜前列。

有網友組成「反袁姍姍後援團」並在各大網絡平台擊敗袁姍姍粉絲團。

面對空前的語言暴力,袁姍姍沒有一蹶不振,而是淡定的發起「愛的罵罵」行動。網友每留言一條自己便會捐助5角錢,用於「愛的藍天」一名孤兒手術費。

活動一經發出,得到圈內很多明星的支持、力挺。

無論人生的路上,遇到多少風言風語,只要你內心強大,積極陽光,那些但凡不能殺死你的,最終都會使你強大。

袁姍姍就是這樣一個頑強堅毅的女孩,她默默努力地讓自己作品更好,演技更成熟,人也更美麗。

首次主演的電影《煎餅俠》,票房過10億,收穫了無數的掌聲和認可。

就像她唱的單曲《倔強》那樣:「我不能回頭,不能被左右,不能輸給那流言里的虛構」。

她用積極努力的態度,活出了她想成為的樣子,成功贏得了黑轉路、路轉粉的逆襲。

每個人的人生都會經歷酸、甜、苦、辣不同的滋味,我們沒有權利按自己的喜好,評價別人的人生,因為我們沒有經歷他的人生。

也許你一句不負責任的指責,是壓倒一個絕望的人最後的那根稻草,而你卻不曾知道,你已殘忍地殺人不見血。

生活的確會給我們製造很多意外的插曲,痛苦,是成長中必然要交的稅,更是使我們變堅強的禮物。

當我們對自己有足夠的自我認知、充分地了解自己、不因物喜、不因己悲的時候,語言只是一種愛的表達。

悅納便是最好的溫柔,包容便是最大的力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PQZYp24BMH2_cNUgyF4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