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深度思考:學校管理工作要「強化科學執教、立德樹人」

2019-09-16   六維坐標系

1、管理上規範、科學與和諧並重

管理以人為本,管理的服務性要特別加強,管理為了促進工作實效,而工作靠人去做,只有服務才能夠使每個人得到恰當的支持和幫助,才可能激發起每個人的積極性,進而產生創造性。當教職工的工作出現困難與障礙時,需要的是幫助與鼓勵,這就當今時代對管理的要求。

新的學年中,學校將對各個處室、年級組進行考察,重點就是能否調動和激發全員的積極性,就看是否形成凝聚力。以此作為判斷與評定和諧處室組的最主要條件依據。

我校從去年開始著手建立科學的體系,即管理體系三個組成部分——制度、職責、規程,三個部分的功能——分別規定了:能(或不能)做什麼?由誰(或何部門)去做?怎樣(或持什麼標準)去做的問題;現在已見雛形,但是還不完備、完善、有待於實踐中去修改補充;

在新的學年中要求:各個處室組:努力出台完整的管理工作規程、修改完善崗位職責;學校辦公室要對各項制度重新審視,按照新形勢的需要、教職工的統一意願進行必要的修改。

科學的管理就是理性的管理和人性的管理之間有機結合。

2、德育上形式與實效並重

(1)常規學生教育活動不但要搞,還要提高立德樹人的育人效果;注意解決同教學在時間上的矛盾,教師不要認為德育活動影響教學不搞少搞最好,德育幹部也不要把德育活動僅僅當作一項計劃的工作而不研究和重視其效果,尤其是對教學的促進作用怎樣;這是需要坐在一起研究改進的問題,而非互相指責、埋怨。

(2)學校有學生行為管理規範,德育管理必須嚴格執行、及時執行,但是不能只停留在處理層面上,關鍵是讓犯錯誤的學生真的認識、自覺改正不再重犯,這是德育管理的高層次;教師為了教學更要加強對學生一言一行的規範管理,不要遷就,否則將如「千里之堤潰於蟻穴」一樣,無法收拾,還不得好(學生並不認可)。

(3)德育與教學管理部門人員的協調配合,教師和班主任的協調配合,是學生教育成功的基礎,否則非但德育搞不好,教學也因學生規範行為的問題而受到嚴重影響,高考後最常聽到的話是「學校的管理不行」——家長所說的管理無非是對學生嚴格管理和經常性耐心的教育,當然還有教師經常向家長介紹學生情況和指導教育辦法。

(4)針對目前學校教育上存在的學生問題:厭學、習慣不好、方法不對、意志不堅、缺乏目標、交友不慎、不良行為、男女交往過度、網迷網癮、家庭變故、心理失常等,怎麼辦?與其消極迴避、單純指責、束手無策、無奈怵頭等等都無濟於事,只有勇敢積極的面對,正好建立一系列小型課題,組織班主任、科任教師共同研究試驗,才能夠找出辦法。

3、教學上教書與育人並重

我們的絕大部分老師敬業、愛生、奉獻做得很好,得到家長學生的認可;但是在處理嚴格要求學生、養成文明符合校規的行為習慣方面還不夠重視(如遲到不報告、未完成作業不解決、桌椅亂擺放、上課吃東西偷玩手機、衣著打扮與禮貌、教室衛生維護差、下課後學生大聲喧譁打逗跑跳、進出校門不打招呼、進辦公室不喊報告、對門櫃桌窗等損毀公物偶爾會視而不見等),試想,長此以往,多數正義正直的學生回家跟家長怎麼說,家長又會怎樣傳播?正像流行的一句話「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引申而來可以說「千說萬說不如學生家長傳說」。

教師應該讓學生明白一個道理:「只要做到四點——明確的奮鬥目標、良好的學習習慣、正確的學習方法、堅強的學習毅力,那麼任何人都能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