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日本的蟄居族相比,中國的啃老族算什麼?

2019-10-18     整理生活

前段時間日本又一社會問題引發熱議,據日本政府統計發現已超100萬人口家裡蹲...

日本政府將這些超過6個月未與外界發生互動或者走出家門口的人稱為蟄居族

這些人不工作不學習不出門,除了父母,與外界完全斷絕聯繫。

蟄居族的爆發期

蟄居族的爆發期

這一百多萬人口的蟄居族,基本上都是靠著啃老過日子的。

說到啃老族,我們最先聯想到的是年輕人。

然而日本大齡啃老族已超50歲,他們父母的年齡普遍也70-80歲了。

這些年過半百的啃老族年輕時到底經歷了什麼?

上世紀90年代,日本經濟泡沫崩盤,這時期也是「家裡蹲」現象的爆發期

這些大齡啃老族在年輕的時候剛好趕上日本的經濟危機,對於當時剛畢業進入就業市場的年輕人來說,找一份好工作非常困難。

很多20-30歲的年輕人在這個時期失業或輟學,開始逃避各種社會壓力,躲在家中拒不出門,成為家裡蹲一族,生活上完全依靠父母的贍養與照料

時至今日,大部分蟄居族的生活消費仍然由其父母承擔,甚至完全依靠父母的退休金支撐。

依賴成癮的他們,當父母去世了怎麼辦?

NHK在專題節目中訪問了一名56歲男子伸一,他在父母過世後靠他們的遺產生活,蟄居家中已三十年

不料節目播出後沒多久,伸一就餓死在家中了。

哥哥來收拾遺物時,發現一個記帳本,裡面都是密密麻麻的數字

伸一想把錢花得久一點,於是反覆計算帳戶里的餘額。

也許蟄居族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仍不後悔當初選擇混吃等死、逃避壓力吧~

年輕一代為何選擇蟄居?

年輕一代為何選擇蟄居?

日本曾對家裡蹲進行調查,排名前三就有兩個與職場有關。

工作的壓力,剝削了職場人的生活,讓他們喘不過氣。

比起外出工作與學習,蟄居族更傾向於蜷縮在自己的小房間裡

吃外賣、看漫畫、玩遊戲,睏了接著睡。拒絕各種社交,不用費心機應對外界壓力。

這種甘於現狀的不堪,反而讓他們依賴上了蟄居的安全感

而40歲的中元勝,更是從小學就成了蟄居族,避世而活,混吃等死。

當76歲的老母親在家裡生病去世,不知道如何處理的中元勝也沒有尋求任何救助。

甘願與母親遺體一起生活一個多月,只因宅了40年,害怕與人說話。

直到妹妹來探望,才得知母親已經去世了。

19歲的佑都大西,本應是大學裡的學生,因為遭遇考試失利,被同學誣陷形成心理陰影。

再加上競選班幹部失敗,次次挫敗的堆積,讓他走上了蟄居之路。

「逃避可恥,但卻很有用」!對他們來說只要是活著就行了。

年輕人壓力過大,社會上各種人的歧視,逐漸讓正常人產生心理問題。久而久之便一味地選擇逃避,尤其日本人有著強烈的羞恥感

日美混血兒riki,對枯燥的工作不滿,過於完美主義的他,為了不出錯,決定不出門,毅然選擇蟄居。

在家蟄居三年的他,完全把自己封閉,對於現實的一切,他只想選擇逃避。

「即使自己死了,也不會有人悲傷」是他們大多數人的想法。

遇到各種問題,自己不尋求解決辦法,蟄居時間越長,就越難走出陰影。

那麼蟄居族還有辦法拯救嗎?

租賃姐姐的出現

租賃姐姐的出現

實際上,為蟄居族提供支援的「租賃姐姐」服務很早就上線了。

自1998年起,總部位於大阪的非營利組織「New Start」開始經營這項業務。當時這些姐姐們以訪問活動的名義去蟄居族家中拜訪,一周大約登門1-2次。

很多蟄居族父母因無法勸說當事人走出家門時,會向「租賃姐姐」尋求幫忙。

租賃費用也不算便宜,租賃合約一般會持續1到3年,以12次登門訪問為一個「療程」,合計20萬日元(約1.2萬元人民幣)。

Oguri Ayako的角色相當於一名「租借姐姐」。

她說道,自己干這行已有近十年,她幫助過四五十名蟄居族走出了孤獨。

「起初,我覺得他們既懶惰又自私。」但是,隨著她對蟄居族的了解越發深入,她看到了他們的細膩和敏銳,也有了更多的發現。

或許人生本就孤獨的旅程,但不應該在未體驗生活的美好時,就被生活的苦難擊潰。

花落花又開,太陽總會升起來的。

來到這個世間的我們都是背負使命的,但唯有在醒著的時刻我們才能感知生命的意義!

面對生活的壓力時,我們不妨試試從整理物品開始釋壓

通過整理外在雜質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清除躁鬱,讓自己更了解自己。

當經歷這些後,你會發現原來生活那麼美,幸好當初堅持下來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Oa4X3m0BMH2_cNUg84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