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白羽肉雞、817肉雜雞、三黃雞、麻雞等呼吸道疾病發生較為普遍,發病高峰一般在20日齡左右,個別雞群10~ 14日齡即可發生,甚至更早,往往在疫苗免疫後發生。病程10天左右,死亡率在5%一15%,有的高達30% ;臨床剖檢多為支氣管堵塞導致窒息死亡,給肉雞養殖行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一、臨床發病特點
兩個發病高峰:
10~17日齡和25一35日齡,發病越晚損失越大。
初期表現為輕微的呼吸道症狀。之後症狀加重,腹式呼吸、張口、伸頸,羽毛蓬亂、縮頸閒眼,個別雞排黃白色稀便或水樣稀便,雞群採食量下降5%一30%。
死亡大體分兩種情況:
大多數死亡前體況可以,跳一下就死;一種是病程長,但是死亡也快,死雞偏瘦。
肉雞支堵頻發,養殖場該如何應對
二、剖檢特徵
初期:氣管內有粘液,氣管充血或出血,肺臟水腫,充血或者出血,有壞死灶。
後期:纖維化,肺支氣管有黃色乾酪物,有時乾酪物到了肺裡面的支氣管,有時還有不同程度的心包炎、肝周炎、氣囊炎;
肺臟淤血,或在肺臟外面(主要是在肺的肋面)附有纖維素性分泌物,嚴重的出現化膿性肺炎;有時氣管黏膜出血,此時往往有腺胃乳頭水腫、出血。
肉雞支堵頻發,養殖場該如何應對
三、實驗室診斷
實驗室對支氣管堵塞的85份病例進行病毒分離進行檢測。
結果表明:支氣管堵塞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既有感染性因素,又有非感染性因素。
感染性因素:以病毒性疾病以禽流感(H9 亞型)、傳染性支氣管炎(IB)、新城疫(ND)感染為主,偶爾有傳染性喉氣管炎病毒(ILT),還有細菌性因素,如:大腸桿菌病、支原體病(MG和MS)、沙門氏菌等。
肉雞支堵頻發,養殖場該如何應對
非感染性因素 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冬春季節氣候變化無常,忽冷忽熱,溫差過大,雞群可能因受涼感冒引發呼吸道疾病。
2、冬春季節天氣乾燥,雞舍內濕度低,標準化雞舍暖風爐供暖、風機向外排風換氣,送入雞舍內的空氣為乾熱風,造成肉雞氣管支氣管在呼吸過程中大量水分喪失,氣管壁絨毛枯萎脫落,提供病原感染的機會。
3、肉雞飼養早期通風不當,雞舍空氣中的灰塵、皮屑、細碎的羽毛等漂浮物,被吸入氣管內與痰液混合,使痰液的粘稠度增加,並隨著水分的喪失逐漸形成氣管、支氣管堵塞。
肉雞支堵頻發,養殖場該如何應對
四、防治方案
1、做好生物安全措施,加強飼養管理。為雞群創造良好的生活條件,適宜溫度、濕度、通風,同時要減少各種應激。
2.、做好免疫預防。肉雞雞群要做好禽流感(H9亞型)和傳染性支氣管炎及新城疫疾病的免疫。
3,呼暢,清肺化痰,快速讓家禽自由呼吸。
雙黃連,辛涼解表,清熱解毒,排出肺熱。
杆立克,控制繼發感染,降低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