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 見字如面第 18 期
「 每周我會從留言中挑選一位 讀者來信
寫一封專屬回信,替他解決困惑
回信,是僅次於見面的儀式感 」
每個人一定都經歷過這樣的愛情:
為了一句話,翻遍對方几百條朋友圈動態;
手機不離身,為了等一條秒回消息;
因為約會緊張整夜,對著鏡子吹毛求疵;
見面時總有說不完的話,剛分開就覺得已經許久未見。
「戀愛,最甜的地方在哪裡?」
心動的那一刻。
但心動無法保鮮,總會有高光褪去的時候。
「那戀愛,最苦的地方在哪裡?」
對面前這個人,產生猶豫的那個瞬間。
今天的信,回給陷入困惑的毛毛:
每段冷卻終結的關係,都有過一段滿懷憧憬的開始。
每次猶豫不決的背後,都藏著一個愛著的人。
那些親密無間,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變質的?
《怦然心動》里,有個情節:
布萊斯為了吸引朱莉的目光,在鏡子前精心打扮。
想呈現一個最完美的自己,卻又不想被對方發覺自己的刻意。
那神情和動作,像極了每個剛墜入愛河的人。
既怕暴露了自己的小缺點,破壞了在對方心目中的印象。
又暗地裡較著勁,不想被對方發現自己的小心思。
心動最大的魅力是:
你能從另一個人的身上,發現很多新鮮、奇特的點。
他可能會有一些,跟你完全不同的習慣、喜好;
又或者,有著一些讓你欣賞、羨慕的小細節。
公司一個姑娘,有段時間一反常態。
人精緻了不少,穿衣服的風格也跟從前大相逕庭。
有幾次茶歇路過她身旁,發現她看起了松浦彌太郎。
直到有天在餐廳碰到她跟男朋友一起,兩個人一起趴在櫥窗邊,探討要吃點什麼。
我才知道,原來她戀愛了。
後來再閒聊起近況,她告訴我:
開始就知道對方優秀,居然還有過一段時間自卑;
後來自己也開始注意細節,想在不匹配的方面先做出改變。
暗暗琢磨著,這樣就可以減少後期不必要的摩擦。
「畢竟是真的想好好在一起嘛。」
她說這句話時的眼神,讓我想起看過的一部綜藝:
相戀7年的美惠和川崎,跟熟悉的朋友互相吐槽對方。
兩個人曾有無數次試圖把對方改變成自己的理想型,卻都以失敗告終。
美惠說剛認識川崎的時候,覺得他是個愛乾淨的男人。
但是相處久了卻發現,他有時候襪子扔在盆里很多天,總是攢到一起洗。
川崎也抱怨,剛認識美惠時她溫柔極了;
後來不知道為什麼,總會為了一些小事就沖他發脾氣。
但提起第一次見面,兩個人的眼睛不約而同都亮了。
——「他那個時候幫我提東西,人精神得很。」
——「她在人群可顯眼了,我一眼就看到了。」
每對戀愛超過100天的情侶,都會面對同一個問題:
「好感跟光環褪去,你是否還能接受面前這個不加修飾的人?」
他可能有很多不夠體面的缺點,睡覺呼嚕震天響,偶爾磨牙說夢話。
會在壓抑的時候,向你吐露自己的負面情緒。
不再完美,不再特別,不再滿足憧憬和期待。
甚至時間久一些,你還會發現,不論是處事方式還是生活習慣,都有著很多不同。
他喜歡睡硬床,你更喜歡軟毯。
他喜歡吃甜的,你卻喜歡吃鹹的。
他喜歡有話直說,你更希望面前這個人,不用你開口就能懂。
而這些差異,也讓你們的相處產生了源源不斷的矛盾:
「你為什麼不夠懂我,不能體諒我?」
「你為什麼一定要計較這些?」
我的一個朋友,結婚6年,前些天兩個人鬧著要離婚。
周末約好看電影,他去了公司樓下等她。
出於舒服隨便套了一件T恤,怕堵車高峰也沒開車。
結果電影看的鬱鬱寡歡,去了從前最喜歡的餐館整頓飯也索然無味。
最後,兩個人大吵一架。
妻子覺得他不夠重視,也沒體諒自己已經累了一天還要擠地鐵。
他也委屈自己原本好意的安排,被浪費了。
朋友來找我的時候,向我吐槽了妻子的很多缺點。
我遞給了他一張紙,讓他試著寫下對妻子不滿的地方,紙寫了大半張,他忽然停下了。
我看著他沮喪的模樣,問了他兩個問題:
「看電影吃飯,你原本期待她是什麼反應?」
「肯定是滿心歡喜,有說有笑。」
「那你到底是介意她這些缺點,還是因為這次約會產生的不滿情緒呢?」
朋友當即愣住了,頓了頓告訴我:
「其實她平日裡,也挺好的...」
愛一個人是什麼模樣?
就是明知道對方有很多缺點,每次都被氣到牙根癢,跟親近的人抱怨吐槽;
明明有好多次想要離開了,但最後還是陪著對方走了很遠的路。
我曾經採訪過4對年近半百的夫妻,向他們討教婚姻持久的秘訣。
得到的都是同一句有趣的回答,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有時候過於關注計較一些事,反而會更快失去理智判斷的能力。
很多人在感情受挫的時候,第一個念頭總是想放手。
但我更希望在決定前,你可以冷靜下來想一次:
「面前這個人,究竟是哪一點不再吸引你了。」
每個人都幻想過,一次就遇到同頻的那個Ta,但我更希望你懂:
每段舒服的感情,都是在漫長的磨合、經營中成長起來的。
這世間最好的愛,是不期待、不束縛。
如果你也有想用力珍惜的人,記得點點文末的「在看」。
讓Ta看到,這份在意和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