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業基礎良好的瀋陽市康平縣小城子鎮最近落地一個項目,政府利用扶貧資金建設標準化養殖場,建成後委託專業公司運營,既可實現村集體資產增值,項目產生的資產性收益還可覆蓋全縣貧困村、貧困戶。僅靠這一個項目,全縣已脫貧人口就可年人均增收400元左右。
因地制宜,精準施策,瀋陽市牢牢鎖定今年脫貧攻堅主要任務,緊抓產業扶貧、發展鄉村產業這一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多措並舉鞏固脫貧成果、全面提升脫貧質量和成色。
堅持抓緊、抓早、抓實,瀋陽市將工作任務逐項細化,圍繞「繼續鞏固扶持已脫貧人口16851人和60個省級貧困村,全面提升公共服務水平;重點鞏固扶持年人均純收入5000元以下的已脫貧人口,兼顧年人均純收入5000元至5760元的已脫貧人口」的目標,實施市、縣、鄉、村四級挂圖作戰,將重點人員分布細化到村,將脫貧增收措施細化到戶。
把產業扶貧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保障,瀋陽市著眼長遠發展、著眼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按照政府指導、政策引導、企業主體、市場主導的原則,用能人、引技術、招項目、育品牌,加大力度發展鄉村產業。截至目前,新民市農業設施冷棚等20餘個產業扶貧項目已經實施,「黨支部+村集體+貧困戶」「村集體+合作社+貧困戶」等多種產業扶貧模式成效已經顯現。
瀋陽市還借鑑外地經驗,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飛地」產業扶貧指導意見,引導龍頭企業與縣區對接,用「飛地」產業扶貧項目帶動貧困戶持續穩定增收。日前,康平縣、法庫縣、新民市和遼中區分別與牧原公司、山山偉業、新望科技和嘉品肉業公司四家企業簽約,建立「飛地」扶貧專區,今年計劃總投資10430萬元。該合作模式中,政府將利用扶貧資金集中建設規模養殖、加工等設施,通過委託企業經營、建立合作機制,每年收取資產性固定收益。據測算,四縣(市)區貧困村、貧困戶每年可獲得資產性收益800萬元以上,全市16851名已脫貧人口年人均可增收475元。
這種變「輸血」為「造血」、變「開發式」為「參與式」的模式,既增強了貧困地區發展的內生動力,又提高了貧困人口自主脫貧的能力。目前,瀋陽市項目庫入庫產業扶貧儲備項目500餘個,今年計劃落實資產收益類項目26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NISW6HEBfwtFQPkdGNR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