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對很多寶寶來說,秋季要比冬季難熬的多,早晚過大的溫差,讓家長們為孩子操碎了心。
有些家長從剛入秋開始,就給寶寶準備了厚毛衣,生怕寶寶凍著;另一些家長則覺得「凍一凍」可以幫助孩子增強抵抗力,因此無需添加太多衣物。
但是穿多了,孩子容易捂著,穿少了孩子又容易凍著。穿衣的度,讓不少新手爸媽難以掌握。
有一種冷叫爸媽覺得你冷
茉莉兒子六歲了,每天活潑好動,一點也不安生,眼看著入秋天氣轉冷,孩子又整天往外跑,茉莉生怕孩子凍著,就給孩子添了衣服,寧可讓孩子熱一點,也不能凍著。
十七八度的天氣,孩子穿著厚厚的毛衫和線褲出了門,沒過三天,不僅感冒了,還捂出了一身痱子。
秋季,那些家長非常容易陷入的孩子穿衣誤區
保暖=多穿衣
穿的越多孩子越可能感冒
孩子的新陳代謝速度比較快,所以孩子會比成年人更容易出汗。
穿衣越多孩子越容易出汗,毛孔就會張開,一旦收到寒風的侵蝕就會感冒。
穿的太多會降低孩子的免疫力
作為恆溫動物,人可以自行調節體溫來適應環境,穿衣過多會導致孩子的身體調節能力變差,導致免疫力降低。
造成捂熱綜合症
一歲以下的嬰兒,受到父母保暖過度的影響(多穿衣、多蓋被)極易誘發捂熱綜合症。
秋凍=少穿衣
秋凍不適合所有孩子
適當秋凍能夠增加孩子的抵抗力,但是出生不到六個月的寶寶、早產出生的寶寶、體質較差的寶寶不適合秋凍。
只有初秋適合秋凍
秋末天氣寒冷,孩子難以適應性,只有秋初天氣微微轉涼的時候才適合秋凍。
秋凍應該循序漸進的少穿衣
秋凍的目的是培養孩子的冷適應能力,而不是讓孩子受凍。適當少穿衣的同時可以加強室外活動的頻率。
掌握「三暖一涼」穿衣法,讓你的孩子遠離疾病
三暖:腳暖、背暖、腹暖
腳暖:給孩子準備棉質襪子,保護腳部豐富的神經末梢免受寒冷侵襲
背暖:幫助孩子收緊領口,避免寒風竄入後背,侵襲經脈,讓孩子著涼。
腹暖:穿衣收緊,避免寒風從下向上侵襲腹部,讓腸胃器官受涼。
一涼:頭涼
頭部是占據了人體三分之一熱量發散的部位,過度保暖會導致寶寶情緒煩躁、頭暈。因此稍微讓頭部「冷」一點對寶寶反而是有好處的。
洋蔥式穿衣,保暖又健康
剝洋蔥要一層一層的剝開,最後才能看到洋蔥心,給寶寶穿衣也是一樣的道理。多穿幾層薄衣服,再根據寶寶的實際情況進行增減,保暖又健康。
結語:
除了在穿衣方面多加註意,家長們還可以適當幫助孩子進行戶外鍛鍊。不要因為怕孩子凍著就把孩子困在家裡,真正能提高免疫力的方式是運動,而不是穿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