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關羽北伐註定失敗?該信的人不信、該用的人不用,焉能不敗

2019-12-21     指點江山

關羽,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被稱為「美髯公」。

早年,他跟隨劉備顛沛流離,輾轉各地,和劉備、張飛情同兄弟,因而,雖然受到了曹操的厚待,但是,關羽仍然藉機離開曹操,去追隨劉備。赤壁之戰後,關羽助劉備、周瑜攻打曹仁所駐守的南郡,而後,劉備勢力逐漸壯大,關羽則長期鎮守荊州。

這裡,要說關羽北伐的故事,那就不得不提到當時的大背景。

劉備取下益州後,又於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春在漢中擊敗曹操大軍,接著派遣劉封、孟達占據上庸,此時,劉備集團的領地和實力大為增強,達到了頂峰時期。而曹操集團經過內憂外患,進入守勢。雖說如此,但曹操集團仍然是三大軍事集團中最為強大的,而孫權則想方設法想占據荊州南郡。

並且,在劉備稱王后,曹操則認為:劉備不配和自己居於同等地位十分受辱,於是,便打算用舉國的兵力去討伐他。但是,這個時候有賢臣司馬懿提出意見,他認為:僅曹軍一隊人馬,去攻打劉備有很多的弊端,不利於當時的局勢。首先,曹軍和劉備的軍隊二者相爭,就會打破三足鼎立的局面,同時,可能會讓孫權坐享其成,只等二者元氣大傷,他便可以出面謀得最後的勝利。

於是,司馬懿建議曹操和孫權聯合,由東吳出面對劉備的蜀國進行征伐。這樣的話,不僅可以瓦解東吳與蜀國聯合的局面,同時,也可以減少劉備的注意力,將他的兵力分散開來,不再集中。畢竟,同時面對兩大威脅,劉備的兵力再強勢也會吃不消的。而曹操,也是按照司馬懿的方法去做了,賄賂權臣滿寵,由他來對孫權進行勸服。

當然,這個時候劉備也不是沒有聽到一點風聲,面對他建立蜀國後的最大威脅,他決定先出手制敵,以打破這個不利的局面。

當然,人選自然是他麾下名望最大,也是和他關係最為牢固的關羽了。他命令關羽帶著大部隊,開始一路向北對曹軍進行征討,不僅僅是為了打破這一不利的局面,更是為了威懾曹操。畢竟,關羽曾經身屬曹營,對曹軍的優勢人才有著一定的了解,知己知彼才能戰無不勝。

而後,關羽的表現也是真的威震了曹操,威震了整個華夏。他率領著眾軍出征,接連攻打了呂盛駐守的襄陽和曹仁駐守的樊城,使得千里之外的曹操連發數命,命令龐德和于禁前往對敵。雖然,關羽在和龐德的戰爭中不幸受傷,但是,這卻並沒有影響到當時的局勢。

面對如此局勢,曹操只有從征討蜀國的軍隊中抽調出整整三萬人前去救援。結果,剛好遇上一連十多天的大雨,而關羽則利用雨勢,河水的漲幅,淹死了于禁的七軍。之後,更是乘勝追擊,活捉了于禁,刀斬了龐德。至此,這場戰役可以說是關羽的頂峰了。

他成功的威震三國,逼得曹操因為都城與關羽的活動範圍太近,多次想要避開關羽的鋒芒,遷移都城。只是,後面的局勢,卻不是那麼大快人心,關羽的形勢直線下降。司馬懿知道東吳一定不願意看到關羽獨大,便施計謀讓孫權派軍對關羽的後背進行打擊,而曹軍則正面進攻。

這裡,要提及一個小故事:歷史上,孫權曾替自己的兒子向關羽提親,不料,卻被關羽斷然拒絕了,甚至,關羽還對使者多加辱罵:「虎父豈能配犬子!」這讓孫權的心裡十分不滿。畢竟,在他的心裡,他孫權是一國之王,兒子更是貴為皇子,要什麼得不到,與你關羽結親,是給你面子。

只是,沒想到,關羽拒絕的如此徹底,甚至,將臉打得如此響亮,這讓孫權十分記恨。所以,孫權便答應了曹操,派出呂蒙從關羽的後方入手,偷襲荊州,自己則作為主帥增援。而當時,作為荊州守城官員的糜芳和士仁,因為和關羽多有矛盾,不僅在戰時不願意對關羽的軍隊多加援助,更在受到關羽的威脅後,對呂蒙的軍隊直接臣服。

這樣腹背受敵的局勢,讓關羽再也沒有破局之法,最終,這顆閃爍的巨星落幕了。關羽因為對樊城多次攻擊也沒能拿下,甚至,被呂蒙偷襲得到了荊州。前方只有敵人,且後方卻沒有援軍,最後,落得被擒拿擊殺的下場。

其實,關羽北伐失利的真實原因,不是因為自己,而是因為關羽識人不清,不接受別人的善意。說他識人不清,是指他錯誤的相信了糜芳,而不接受別人的建議,則是沒有相信于禁。本來,于禁被囚後,已經發誓要效忠,並對當時的局勢,做出了正確的判斷,卻無奈,他並沒有得到關羽的信任。

除此之外,在後方失守後,關羽應該及時發出撤回的命令,但是,在撤回途中關羽和呂蒙的對弈卻不是那麼簡單。呂蒙對關羽派遣的使者十分優厚,讓其在荊州城內四處察看,並對關羽麾下眾將士的家人十分厚待。更甚者,還讓人親手寫了書信保證其生命安全。

可以說,這樣的消息傳回軍中,必然會造成嚴重的軍心不穩。關羽的將士們一下就失去了心魂,沒有了以往爭強好勝的雄心,這對於軍隊無疑是致命的打擊。很快,這樣的情緒,傳遞到了普通的士兵階層,而關羽大軍軍心潰散,也只是時間問題。最終,在關羽突圍後慘遭埋伏,戰敗而亡。

蜀漢丟失荊州三郡,損失極其慘重:

首先,蜀漢從此失去了東面北伐的大基地,使得隆中對成為虛話;

其次,荊州的軍隊和人才基本上是損失殆盡;

再者,孟達叛變投魏,導致喪失上庸等地;

最後,蜀漢在襄樊之戰的慘敗,直接導致了後來劉備討伐東吳的夷陵之戰,使原本就弱小的蜀漢政權雪上加霜。

參考資料:

【《三國志·關羽傳》、《三國志·先主傳》、《三國志·武帝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MspFKG8BMH2_cNUgim9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