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與陪伴有關的小故事:久病床前,你需要知道的

2019-07-04     書語人間


面對年事已高的父母、身體不便的另一半、患有慢性疾病的孩子,對每一位看護人來說,這都是一條艱辛的漫漫長路。

疲憊、焦慮、憤怒、無助、內疚…… 這些時時刻刻都可能會襲來的情緒,都會在讓你深感疲憊的同時,消磨你們的愛。

久病床前,你需要的,也許不僅僅是愛,還有計劃、勇氣與責任。

翻開這本《面對久病家人的勇氣》,靈遙時不時地為故事裡主人公身上散發的溫暖而落淚 —— 他們中,有連續5年照顧身患阿茲海默症的母親的作者夫妻,也有照料因車禍而失去行走能力的丈夫的妻子,也有照顧患有精神疾病兒子的母親……




一字一句品讀他們的故事,不僅讓我體察到家庭看護工作不易的同時,同時,也讓我真切感受到了愛的偉大。

縱使「感同深受」是人與人之間最艱難的課題,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在學會換位思考的同時,給予被照料者最大的關懷與呵護,與他們一起開懷大笑,一起追憶往事,共同感受快樂與幸福。

這篇文章里,靈遙將從中節選出10個最感動我的故事,希望你也能喜歡。


01.

布蘭迪與母親:

了解,才能超越


那一天傍晚,一整天疲於奔命的布蘭迪心力交瘁。

剛剛下班的她,馬不停蹄地趕到了街角,去接她12歲的兒子伊凡放學回家。兒子剛進家門,顧不上喝一口水的她,連忙去藥店給生病的母親買藥,照顧她就寢。好不容易搞定一切回到家裡後,她的丈夫卻告訴自己,放在乾洗店裡的衣服忘了取。

打給母親的電話里,她終於忍不住哭了出來。在靜靜地聽完她的哭訴後,她的母親說:「你為我們做的一切,我們都很感激你。不過,我們沒有期待你把一切做得盡善盡美。你在乎我,並且你已經盡力了,這就夠了。」

於是,在母親的建議下,布蘭迪開始僱人替自己買藥,送藥,並說服自己的丈夫,幫自己承擔起了家裡的部分事物。

面對自己心愛的人,我們會竭盡所能地想要去滿足Ta的要求。但是,過分苛求看護工作的完美,最後只會讓你灰心沮喪,愧疚不安。

所以,在照顧好家人以前,請先照顧好你自己。畢竟,如果你自己倒下了,談何長久地照顧自己所愛的人呢?




02.

巴里與母親:

接納自己的情感,隨遇而安,順勢而為


照顧母親的時候,巴里常常會覺得力不從心,什麼都做不好。

比如,他會因為自己的粗心,忘記給母親預約下次就診時間,或是,因為自己的拖拉,而忘記給母親買藥,再或是因為自己的壓力,對母親失去耐心。

每每此時,他都會感到十分地難過,指責自己是一個不孝順的兒子,不合格的看護者。

母親感受到了他內心的掙扎,跟他說許多次對不起,認為都是自己的病,拖累了兒子的生活。

也正是母親的理解,讓巴里意識到,自己的不完美,是一個無法改變的事實。並且,過度的自責,並不能夠讓自己變得更完美,所以,他必須接受真實的自己,哪些是能力範圍之內的,哪些是做不到的。

畢竟,兒子的竭盡全力,對母親來說,已經足夠了。

作為人類,特別是看護者,我們常常要面對自己內心複雜而又矛盾的情感,不知所措。然而,正是因為這些情感的出現,才讓這個冰冷的世界,在我們眼裡有了另一番景象。

所以,對待我們自己,我們也要像對待被照顧者一樣,體貼入微,善解人意,而不是武斷地妄下結論。

因為,作為人,我們也是有局限性的。




03.

格倫達與丈夫:

原諒自己的過錯,我們才能努力做得更好


自從丈夫因車禍坐上輪椅後,格倫達就老是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

這一天,丈夫的要求特別多,這也不行那也不是。於是,格倫達忍無可忍地沖他嚷嚷了起來,聲音很大。丈夫很生氣,看起來很委屈,自己搖著輪椅走開了。

看著丈夫離開的背影,格倫達突然感覺自己很差勁,自己只會讓丈夫更難過。於是,她一下子慌了神,呆立在那裡,不知道該怎麼和丈夫道歉。

幾天後,格倫達的心裡仍然充斥著內疚與悲傷,因為,她大喊大叫的那個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本來要好好照顧的,心理上本來就脆弱無助的親人。

儘管我們都不曾完美,也會有失去耐心、情緒失控的時候,但是,我們在面對被照顧者時,我們都希望自己是永遠不會犯錯的完美看護人,而忘記了自己其實只是一個要盡力做到最好的普通人。

犯錯後,我們首先要承認自己的錯誤,哪怕是一句「抱歉」,無論早晚,至少能夠挽回一部分傷害,讓我們和對方的心裡覺得好受些。

另外,我們要學會合理地評判自己。內疚不僅沒法幫我們做得更好,還會讓我們更痛苦。一味地苛責和懲罰自己,對我們照顧的親人也很不利。

所以,我們要學會在與人為善的同時,與己為善,扔掉心理的負擔,振作精神,重拾信心。




04.

傑弗里與妻子:

怒火與挑釁的背後,是無可奈何


傑弗里想盡一切辦法讓妻子開心些,可是他的妻子卻總是覺得他做得不盡如人意。

食物不合口味、床鋪得不太好、衣服拿錯了、買得東西不是自己想要的,總之,哪哪兒都有問題。這讓和他共同生活的傑弗里總是覺得戰戰兢兢的,甚至快要得焦慮症了。

直到有一天 ,他在為妻子做飯的時候,才發現:妻子其實比自己還要無助,因為她事事都要仰仗自己的幫忙。

於是,破天荒的,他沒有再與妻子發生爭執,而是按照她的要求去做。

自從有了日常生活的決定權後,她的抱怨情緒明顯少多了,而與他的交流,也越來越愉悅了。

分歧、抗拒、無法預料的突發事件,常常會給我們帶來挫敗感。 這時候,設身處地地去為對方著想,試著去看到被照料者怒火背後的無可奈何,我們才能更好幫助彼此,不再感到無助。




05.

克萊拉與弟弟: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還是孩子的時候,克萊拉一直對這個小弟弟愛護有加。

直到母親身患心臟病以後,弟弟的拒絕探望,讓姐姐們忍不住對他大失所望,特別是在收到弟弟發的,自己快要服兵役,沒有時間來探望母親的郵件後,克萊拉更是大為光火。

為了讓弟弟前來探望母親,克萊拉與他約在了咖啡館裡,先是對他的工作表示了關心,然後坦誠地和他說起了母親的情況

當她問起弟弟,打算如何定位與處理,與母親和姐姐的關係時,弟弟也很誠實地說道,其實,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去面對與母親的關係,只是看著母親一天天地變老,他的心裡也十分痛苦。

於是,克萊拉便告訴弟弟,自己也有同樣的感受,並且,在將來,母親的情況可能會更加糟糕。所以,一家人一定要相互支持,共度難關。

克萊拉的信任讓弟弟很是感激,於是,他改掉了自己漠不關心的態度,並告訴姐姐,自己會永遠和她與母親在一起。

有老人需要照顧的家庭,兄弟姐妹之間常常會鬧矛盾。

這時,與其因為一味地壓制自己的火氣,或是因為發火而滿懷羞愧,不如正視自己的憤怒,把它當成促進自己成長的機會。

因為,只有去主動尋找隱藏在憤怒之後的深層原因,發現憤怒後面的悲傷,我們才能進一步了解我們照顧的人,了解自己,成為一名更專注的看護者。




06.

簡妮與母親:

焦慮,能夠激發你的創造力


相比快樂的事情,我們天生對痛苦更為敏感。

特別是我們承擔起照顧所愛之人的責任時,我們不僅每天要去應付照料帶來的壓力,還會擔心他們的處境:現在怎麼樣?將來又會如何?會不會有更糟糕的事情發生?

現在是凌晨3點,簡妮翻來覆去,難以入眠,總是擔心著母親的安全。

白天,她從不敢讓母親一個人待著,浴室里安裝了防摔的護杆和把手,叮囑母親在脖子上掛了緊急事故按鈕裝置,並且到哪裡都拄著拐杖。

但是,越是如此,她越是擔心患了阿茲海默症的母親,忘了去這些事情,出了意外。

這樣的狀態持續了一陣子後,簡妮開始意識到,這種憂心忡忡的的狀態必須打住—— 既然決定了不把母親送到老人看護中心,自己親自照料,那麼,每到晚上,自己必須得到充足的睡眠。

於是,她選擇把嬰兒監護器放到了母親房間裡。有了機器的提醒,她終於可以安心入睡了。

面對未知的未來時,我們常常會憂心忡忡,但是,也正是因為深愛,所以才會擔心他們的處境。

這時候,後退一步,多想想積極的事情,著力於現在的美好生活,我們才能積蓄力量,去做好最重要的事情,給所愛之人最好的照料。




07.

安東尼婭與母親:

充分的自由,是良好生活質量的保障


每次家庭聚會,已經81歲高齡的瑪麗亞奶奶會為大家準備肉圓、意面、幾樣蔬菜,和甜點,這讓她感到十分地驕傲。

曾經,她與女兒也因為家務活發生過多次爭執。她的女兒認為,以她80歲的高齡,早就到了坐在沙發上享受清福的時候,又何必在廚房裡勞心勞神呢?

直到一次家庭聚會前,安東尼婭隨口問了問母親,能否來到廚房裡幫自己點忙?這讓她感到十分高興。

於是,她不但教安東尼婭和孫子孫女們怎樣做甜點,還幫著品嘗調料汁的味道,告訴他們到了什麼時候,該放什麼東西,火候應該怎麼樣把控。

最後,一大家人坐下來享受美食的時候,安東尼婭告訴大家,所有的食物,都是母親為大家準備的,自己只是幫廚罷了。她的話,讓母親開心地笑了,大家也都誇她做的菜好吃。

鼓勵所愛之人為家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僅對他們的身體健康大有裨益,也會帶給他們成就感與滿足感。

所以,請用溫柔體貼的問候與關心、充滿愛意的眼神、定期的檢查,來好好愛他們吧。




08.

寶拉與丈夫:

愛,是接納,不是控制


自從丈夫患上了帕金森病後,寶拉疲憊不堪或心情沮喪時,就會衝著丈夫發火。她會像一個母親奚落和責備一個小孩一樣,去指責丈夫,如,「在輪椅上坐好,把被挺直」「請你別把食物弄到衣服上」等等。

其實,寶拉也不想這樣,只是,她總是會因為疲憊,而控制不好自己。每每數落完,她都會因為丈夫受傷的眼神,而生自己的氣。

直到有一天,他們的孫子前來探望爺爺,用花式笑話,把爺爺哄得開心不已。於是,這讓寶拉開始反思,或許照料丈夫最好的方式,不是逼迫他做任何在自己看起來覺得對的事情,而是用全部的愛去接納他。

儘管在照顧親人時,我們都希望自己能夠控制局面,說一不二。然而,只有謙卑的心,才能讓我們學到更多,更好地適應和改變。




09.

巴里與母親:

承諾,引領我們成長


雖然毫無困意,但是巴里仍然感到身心俱疲,他的肌肉酸痛不已,大腦好像也遲鈍了。

做飯、拿藥、頻頻探望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母親 —— 這些都不是疲憊的根源。根本問題在於,自從母親患病以來,他一直出於高度緊張狀態,完全沒有任何放鬆的時刻。

這是一種「二十四小時待命」的狀態 —— 即使他人沒有陪在母親身邊,他的腦袋裡也總是思慮著母親,她在做什麼?怎麼樣了?安不安全?

這時,那些成功的故事,是治療疲憊無力的良方。

陪生病的丈夫散步,並緊握著他的手,鼓勵他多走幾步的老太太;

幽默風趣,把有認知障礙的父親逗得哈哈大笑的女兒;

努力思考,努力照顧自己,讓自己活得有尊嚴的母親……

這些故事 ,都能夠讓巴里抖落一身的疲憊,因為,他清楚地知道,現在到底應該做些什麼,來幫助母親實現「軟著陸」。

正是因為對自己和愛的人許下了承諾,我們才會有疑惑、困頓和疲憊,這時候,我們一定要相信自己有足夠的責任心和勇氣,去面對各種各樣的挑戰。

當我們對愛的人呈現出自己最好的一面時,我們所顧的人也會效仿,並終將收穫一份持久而溫暖的情感關係。




10.

明迪與丈夫:

愛,能引領我們渡過難關


凌晨3點,明迪突然醒了,她緊張地豎起了耳朵,想知道躺在身邊的丈夫艾德是否還在呼吸。

自從醫生告訴他們,艾德患上了心力衰竭後,明迪常常在夜裡睡不好。她經常在半夜裡突然醒過來,小心地捕捉丈夫的呼吸聲。

直到有一天晚上,她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自己的呼吸上,才發現,原來自己的擔心和自責,全部是出於對丈夫的愛。同時,她自己也只是一個普通人,正是因為有了丈夫艾德的陪伴,才有了今天。

於是,她繼續專注於自己的呼吸,慢慢地將愁緒撇開,直到慢慢進入了夢鄉。

感恩,同理心和愛,都是我們最寶貴的情感。

可是,生活的壓力和煩惱,卻讓我們常常忽視這些情感,取而代之的是,用標準來評判周圍的人。

有機會照料愛的人,從他們的角度出發,考慮他們的處境,認識到雙方心態和行為上的差異,更好地尊重和照顧他們,本身就是上天賜予我們最好的禮物。

所以,也請對你照料的人說聲「這是我的榮幸吧」。

因為,正是他們的存在,你才得深切地感受到這個世間最強大能量,愛。


以上,便是全書的內容。


自從來到這個世界上的那一刻起,我們與所愛的人,都無法避開「生、老、病、死」這四大關卡的考驗。

如果說短期的疼痛帶給我們的身心和金錢上的巨大消耗,那麼,長期的疼痛,甚至可以徹底地改變一個人的脾氣和心態,從溫和到暴躁,從果敢到膽小,從強大到脆弱。

無論是自己經受痛苦,還是看著愛的人受苦,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這個過程里,保持積極平和的心態,是我們每一個人必修課。

曾經也一廂情願地認為,時間總會治癒一切,但是,夜深人靜的時候,靈遙也發現,發自心底的擔憂、焦慮與恐慌,也常常會壓得我喘不過氣來。

縱使我們很難對別人的處境做到感同身受,但是,看到這本書里,傾其所有、毫無保留地對老人、配偶、子女付出愛的人們,我們的心靈總能得到慰藉。

是呀,人生苦短,唯有專注於眼前的時光,不被未來的可能所困擾,做到心無他物地陪伴所愛之人 ,才能讓心更加貼近,使得這場悲歡離合的旅程,更有意義。

同時,也正是因為這日復一日的付出,才讓我們發現 ——

原來這個與我們有過無數次爭吵和分歧的人,也有自己的不得已而為之。

原來,這個讓我們數次潸然淚下的人,在我們的心裡,竟然占據著這麼重的位置。原來,事事依賴別人的我們,也能在照顧別人的過程中,學會換位思考。

……

謝謝這本書的出現,不僅給予了我們力量,也讓我們懂得,愛,總是藏在日常瑣事中,並且,它從來都不是索取,而是付出。

祝平安快樂。



註:思維導圖來自武靈遙,其他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MgAtLWwBmyVoG_1ZJk_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