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我們都知道好好說話的重要性。但你知道嗎?你的孩子未來生活里,藏著父母與他說話的方式。
小可小時候是個很聰明的孩子,周圍的鄰居都她聰明,成績好,可是五年級一次考試時,她發揮失常了,考了69分,回去後爸爸對她一頓罵,連著一個月,每次她要做點什麼事的時候,父親總是會打擊她,
「你能做成個啥!我看你以後也是沒出息!」
在父親一次次的打擊中,小可對生活的期望降低了,也沒之前有活力了。
很多父母覺得,這種行為是在激勵孩子 。殊不知,父母的每一個字都像一個巨大的黑洞,在吞噬著孩子對未來的期望。
父母對孩子「壞的預見」,最傷害孩子
記得之前看過一篇文章,讓我很受觸動:
妻子因為一場意外離開了,家裡只剩下他和孩子相依為命,爸爸工作很忙,從小沒有親人的照顧,孩子變得很懂事,在很小的時候,就學會了自己照顧自己。
但是有次他回家後,疲憊地想躺在床上時,發現
被窩裡有一碗方便麵,泡麵全撒了,滿床都是湯和面。
累了一天,回來竟然面對這樣的環境,他氣得火冒三丈,把孩子打了一頓。然而,最後才知道這碗面是孩子給自己留的,因為擔心爸爸回來餓,可家裡只有一包泡麵了,因此自己吃了一半後,就把剩下的一半留給爸爸,擔心會涼,就放在被窩裡,
希望爸爸回來後泡麵還是熱的。
在我們的印象中,孩子只會搗亂,貪玩。看到一件事情時,第一反應就是:
這孩子沒幹好事!
不管孩子在做什麼事情,很多父母下意識地就會往
「壞的預期」
設想,
懷疑他別有用心。
當孩子拿起手機的時候,我有時候立馬就會想到他是在玩遊戲,不由分說地上去把手機搶過來質問他,然而事實上有時候他在聽網課。
父母的這種對孩子的不信任,不僅讓孩子受到不被信任的傷害,同時也可能會使得
孩子往我們「預期的方向」走
。
心理學上有個皮格馬利翁效應,說的是:你期待什麼,就會發生什麼。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語言暴力,也會變成殺人的刀子
有了孩子後,每次看到一些孩子出事就很揪心,記得之前杭州一初二的孩子,因為和媽媽發生一些爭吵,就從三樓縱身一躍,好在沒有發生什麼意外,只是他說的話一直縈繞在我的耳邊。
媽媽,你那句「給我去死」真的好刻骨銘心。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這兒子太不負責了,對自己的生命如此輕視。可是誰又懂得,在他遭受無數次母親的鄙夷後,對自己的人生充滿了絕望,正好母親的那句
「給我去死」,
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而在駱駝倒下時旁邊正好有個懸崖,他選擇了跳下去。
善待孩子,避免語言暴力
蘇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說:在孩子幼小的心靈里,父母就是整個世界的中心。所以,如果你無所不知的父母認定你是個壞孩子,那你就一定是。
當我們對孩子的表達是充滿善意的方式時,孩子也會發生改變。
1、重視親子關係,高於成績
好的親子關係,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基礎
。如果孩子在良好的親子關係中成長,那麼在未來的人生中,即使身陷泥沼,也會積極尋找出路,並不會被困太久。
而那些在童年遭受過創傷的孩子,未來的道路會更加的坎坷,遇到一點小事情,就可能被打擊的無法重新站起來。
心理學表明:親子關係對孩子以後的其他社會關係、情感、認知有很深遠的影響
,因為這
是孩子建立的一個社會
關係
。
2、
學會信任孩子
「信任」
可以在
一個
人
的
心中產生
很強
的精神動力,
即便
對方是個十惡不赦的歹徒。
馬伊琍在《朗讀者》中談起自己的成長經歷,高一時,一向成績很好的她思想品德得了「差」,老師對她的爸爸說,這是因為她跟多個男生早戀。爸爸立馬提出質疑,讓老師寫出男生們的名字,並對老師說:
「我女兒我最了解她,我還是找校長說去吧」。
馬伊琍知道這件事後,很感激爸爸對的信任,她說
「我
經常
提醒自己,要做得更自覺,讓父母更信任我。」
的確,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父母的信任是最重要的,是可以真正觸動孩子心靈的動力。
3、
識別自己的情緒
很多時候,我們罵了孩子後,會充滿愧疚感,覺得自己應該說話更溫和一些,只是當時沒有忍住。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時候?
當我們馬上要對孩子發火的時候,不妨先做個自我情緒識別:究竟是孩子的行所致,還是僅僅是我們自身的情緒宣洩?
媽媽來叨叨:
過多的擔憂,會讓我們變得焦慮,語言也變得不再溫柔。
其實,孩子的人生,即便家長再擔憂,也會發生預料之外的事情。不如放下擔憂,信任孩子,讓TA嘗試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吧!
一位開始創作的二胎媽媽,我手寫我心,點滴都是我帶倆孩子的育兒經驗。希望我的育兒經驗能帶給您一點幫助!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立刪】
往期精彩內容推薦:
孩子最怕寫作文?下筆就來的秘密,其實藏在這幾個生活細節里
2歲乖寶寶變得叛逆,家長別慌責怪,只是秩序敏感期到了
骨湯補鈣白粥養胃?這樣吃錯了,營養少還有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MehezHMBd8y1i3sJzAr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