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輾轉三大洲的回國路:不吃不喝47小時

2020-04-05     愛夢教育家

首先是缺氧。回憶起這一路,很多人都會提到:缺氧。然後才是餓、渴、困,或者「要崩潰了」。當生命受到威脅時,海外的中國留學生,開始了一場冒險。

跟那些好萊塢電影沒什麼兩樣,為了回家,他們不放棄任何一點希望,窮盡一切方法保護自己,同時也保護別人。在這次冒險中,他們經歷了奇特的故事,踏上從未涉足過的土地。輾轉美洲、歐洲、非洲、亞洲。然後在某一刻,可能連他們自己也沒意識到,他們真正長大成人了。


作者丨崔一凡 柳寧馨

編輯丨金赫

來源丨公眾號「穀雨工作室-騰訊新聞」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1


原本以為,一切都妥當了。

3月13日,羅馬。21歲的林子雪早早收拾好了行李,一隻箱子,一個隨身背包。她租住在羅馬市中心,臨街的房間,離菲烏米奇諾機場大約40分鐘車程。一天前,她約好了當地的華人司機,不出意外的話,下午四點,司機將準時出現在樓下。先去一趟華人超市,這花不了多長時間,超市老闆娘會把她預定的防護裝備送上車。而後,她將登上阿迪哈德航空的班機。爸媽可還在家裡等著她呢。

但意外還是發生了。上午九點,林子雪接到華人司機發來的信息。由於當天0點,義大利政府在全國範圍內施行交通管制,所有公共運輸和私人交通全部禁止上路。他說抱歉,來不了了。

距離飛機起飛還有13個小時。這是阿迪哈德航空在這條航線上的最後一班客機。

她嚇壞了,趕緊發朋友圈求助,聯繫所有認識的義大利朋友。她是個開朗的女孩,所有人都願意和她交朋友,但此時,沒有人願意冒險,「一個都沒有」。她打開手機地圖,上面顯示,如果從家裡走到機場,要花費九個小時。她認真地糾結了一會兒,還是放棄了。

林子雪在羅馬的一所大學學習美術,她喜歡這個國家的藝術氛圍,鬆散、愜意——在疫情期間,這往往也意味著反應遲緩和措手不及。從二月底開始,她發覺情況不對勁了,每天大約有二十多趟救護車,從她窗外呼嘯著駛過。三月初,倫巴第封城之後,義大利27座監獄發生囚犯暴動,軍隊出動坦克鎮壓。疫情一天比一天嚴重,她把自己關在家裡,晚上時常驚醒。

中午12點,一位熱心的義大利朋友向她推介了一名當地司機。司機打來電話,表示常年跑這條接送機路線,知道可以繞開警察封鎖的小路,當然,車費也從50歐漲到80歐。司機的口氣毋庸置疑,沒問題。「OK,只要你能帶我們去。」她想都沒想,一口答應下來。


義大利疫情嚴重,旅客出行須填寫申報材料 圖丨新華社

沒有哪個下午比這一天更加漫長。亞平寧半島陽光明媚,偶爾能看到義大利人隔著天台閒聊。林子雪一直守在窗邊等待,似乎她等得久了,司機就會提前到來。時間越來越近,她頻繁地打開手機。

約定時間是六點半。還差兩分鐘,街上依然沒有動靜。她等不及了,就像要釋放一整個的焦躁,瘋狂地給義大利司機打電話,但手機里傳出的聲音,一直是忙線、忙線、忙線……

她感到自責,不該對義大利人的時間觀念抱有幻想。在這裡生活兩年,她早就習慣了這個國家的散漫。學校規定早上八點上課,如果你八點鐘準時到教室,會發現那裡空無一人,教授還在家裡呢。


幾分鐘後,電話終於打通。司機並不太著急,說剛才一直在跟「線人」通電話,「線人」可以告訴他,哪些路被封了,哪些路上有警察。他已經規劃好了路線,但出發要再等到7點。這是義大利宣布交通管制的第一天,是管控最嚴的時候。司機如果被抓到,除了罰款幾百歐元,搞不好還會被刑拘。

雖然不知道義大利人口中的「7點」是什麼時候,但除了等待,已經沒有其它選項。她盯著手機螢幕,時間不斷跳動,心情從焦急變成恐懼。晚上7點,在菲烏米奇諾機場,已經開始值機。幾乎同一時刻,林子雪看見樓下出現了一輛銀色商務車,車燈閃爍,她沒來得及問,就和同行的朋友衝進車裡。

伴著車載音響里激烈的搖滾樂,義大利司機把車速飆到了130碼。天色已經很暗了,車窗外的居民樓飛速向後閃過。偶爾遇到幾輛救護車,開得更快,警笛聲撕裂著空氣。林子雪有點暈車。

司機是位本地大叔,經常和中國留學生打交道。聊起當前的疫情,突然猛錘了一下方向盤,吐槽自己的老鄉:「我對這些義大利人真的無語了!怎麼都不戴口罩!要不是因為道路戒嚴,他們還在往外跑!」


林子雪轉頭看看他,一樣沒戴口罩。「哦,我的口罩用完了,」他解釋說,「我也沒辦法。」

7:30分,她們到達菲烏米奇諾機場。找了個人少的地方,把防護設備全部套上,走起路來像是個太空人。這身打扮,把空姐嚇壞了。到達阿布達比機場之後,她和同行的朋友找了個沒人的角落坐下,玩了兩把「吃雞」遊戲。「跑毒」的時候,恍然間覺得,自己除了少拿把狙擊步槍,和遊戲里的人也沒什麼兩樣了。

包裹嚴實的林子雪


2

最近一個月,海外的中國留學生生活在兩個撕裂的世界。他們每天在網上關注疫情,快速變動的數字讓人恐慌;父母們不斷打電話,催促他們早些回家,仿佛世界就要大難臨頭。但走出門一看,世界還是那個世界,好像什麼都沒發生。彼時國外人民的放鬆,一度讓他們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過慮了。但如今回想起來,所有歡樂的場景,都讓人覺得悚然。

林子雪的學校在羅馬市中心,是遊客一定會去的位置。2月中旬,是義大利的狂歡節,當地人穿著特色服飾,吹著號角,在羅馬的各條街道上遊行慶祝。各國遊客也來了不少。羅馬市中心的廣場上,組織起巨大的露天party,「沒有一個戴口罩的,真的,一個也沒有」。

狂歡節期間,民眾走上義大利街頭 圖丨視覺中國


隨著義大利北部倫巴第大區疫情日趨嚴重,林子雪所在的學校停課兩周。當晚,學生們就組織了聚餐。義大利人似乎還沒意識到,停課的目的是讓他們待在家裡。第二天,學生們敲鑼打鼓,上街遊行慶祝停課,「滿大街地跑,而且是那種成群結隊地跑」。林子雪提醒義大利朋友注意防護,他們不解,覺得多吃些水果補充維生素就好了。

中國留學生們謹慎得多。在這裡,他們沒有戴口罩的自由——歐洲人對口罩有天然的牴觸。這會讓他們聯想到恐怖主義,或者入室搶劫的犯罪分子。

22歲的吳非在法國讀研究生。在馬賽火車站,一位當地年輕人走過來告訴她,「這裡不是中國,沒有病毒」,甚至有人走到她面前,做出要把她口罩摘掉的手勢。吳非所在學校的校長,給全校師生髮郵件,前面寫了一大堆有關新冠病毒的內容,郵件最後標了一行字:「我們大學不戴口罩。」

恐慌在歐洲的中國留學生圈子裡蔓延。3月12日,英國首相鮑里斯宣布,英國將採取「集體免疫」的方法。尹雯最初在微博熱搜上看到這條消息,以為翻譯出錯了。趕忙去翻BBC,準確無誤。「當天晚上群里就炸了,感覺英國要完了」。


中國留學生群里關於疫情的討論

關於疫情的電視劇,中國留學生們已經看過一遍了。每個中國人都明白,劇情如果這樣走下去,結局一定慘不忍睹。他們決定自救。

23歲的尹雯在萊斯特大學讀書,她和留學生朋友至少給學校發了五十封郵件,但學校並沒有任何實質性動作,只在教室和走廊擺上了洗手液。自此之後,中國留學生開始大量翹課,在商學院這種中國學生占多數的系,出勤率只剩兩三成。

有留學生在英國政府官網上發起請願投票,要求學校停課。大家紛紛在朋友圈轉發投票連結:「你不投,我不投,海德公園頭碰頭」——海德公園是倫敦的一座大型公園,英國政府官員接受採訪時曾透露,如果疫情無法控制,要在海德公園建一座大型停屍間。

用盡了所有方法,卻依然抓不到絲毫安全感之後,他們堅定了回國的念頭。只是要等待一個時機——學校停課,或是什麼更嚴重的事情。發令槍一響,他們頭也不回。

3

半個月的時間,世界已經變得讓人不認識了。

在美國羅切斯特,19歲的大一新生臧無尤本想去華人超市囤些餃子,卻發現冰櫃早已空了。剩下一袋菠蘿味的兒童湯圓,他剛把手伸過去,身邊一位大媽迅速把那包湯圓搶走,還不忘瞪他一眼。「那可是兒童湯圓啊!菠蘿味兒的!」最後,他只搶到了幾個捏成小豬模樣的,豆沙餡面點。

美國人開始「成捆成捆」地囤衛生紙,超市的洗手液搶購一空,店家就把洗潔精擺出來,當洗手液賣。更讓臧無尤恐慌的是,美國人開始囤槍了。「在美國,沒槍真的不行。萬一物資短缺,是會打起來的」。危機不再藏著掖著,而是正大光明地壓在每個人頭頂。


3月11日下午1點,臧無尤收到郵件,他所在的羅切斯特大學宣布停課。要知道,學校上一次停課,還是在二戰的時候。他立即給父母打電話,商量買票的事。當時是北京時間凌晨一點多,他明白,如果留學生們都要等父母起床的話,五個小時之後,一定沒票了。

3月9日起,美國多所大學因疫情停課 圖丨新華社


義大利宣布封國當晚,留學圈裡的中國留學生無人入眠。不管出於什麼目的建的群,都變成了回國群。凌晨5點,林子雪發了條朋友圈,問有沒有人要回國,不一會兒就收到了多條評論,全部是「有」,「要回」。

第二天早上八點,她給中國駐義大利大使館打電話,想諮詢羅馬還有哪座機場能通行。但從早上8點到中午12點,電話一直處於忙線狀態。最後,一位朋友打通了電話,獲知菲烏米奇諾是唯一還在運營的機場。

機票價格上漲的速度是按秒計算的。林子雪打開訂票APP時,那班中轉阿布達比的飛機只剩四張票,平日往返價四千左右的機票漲到單程五千。她想都沒想,就點下支付。兩小時後,航班價格再翻一倍,漲到單程一萬。與此同時,留學生朋友圈裡開始出現黃牛,儘管沒人知道他們的票是從哪裡搞到的。

比機票價格變動更大的是航班信息,航班取消是正常情況,按時起飛是天大的幸運。

尹雯搶到了16日從倫敦直飛上海的機票,等待回家的那幾天,她發現大量的航班被取消,隨著時間的臨近,她越來越緊張。16日凌晨四點,她和同行的朋友包車去機場,行至中途,身邊的男同學突然把她搖醒,說,他們這趟航班取消了。尹雯上手去打他,「都什麼時候了還開這種玩笑!」男同學一臉無辜,打開手機一看,是真的。

抱著碰碰運氣的心態,他們沒調頭回去,想先到機場問問能不能辦理換機。幸運的是,二十分鐘後,航班莫名其妙地恢復了。眾人嚇出一身冷汗。


更多的,是運氣不好的人。有留學生的航班取消了三四次,退款根本沒有著落,還在堅持搶票。一些購買俄航班機的留學生,登機時才被告知,俄羅斯臨時調整政策,航空公司只運送本國人。機場工作人員撕掉了他們的登機牌,他們只能滯留機場。

現在,所有的留學生家長群,都成了臨時撤退指揮部。家長們不眠不休,各司其職,動用自己所有人脈關係,給孩子們求機票。林子雪所在的家長群,已經改名為「羅馬留學生包機回國群」。

4

為了不在歸國途中被感染,大部分留學生堅持一路不吃不喝,儘量不上廁所。出發前幾天,林子雪和朋友開始儲備體能。她們瘋狂攝入高熱量、「扛得住」的食物,頓頓牛排、紅燒肉;為了補充維生素,平時捨不得喝的果汁,現在一天喝三瓶,當水喝。這些天,幾個姑娘互相督促著做伏地挺身、仰臥起坐,提高免疫力。

父親也幫忙想辦法,給她發來了一篇文章——《道家吐納築基功法》,讓她練練坐禪、吐納,「中國氣功絕對有用,我曾經5天不吃東西,真的是可以。」父親補充說。

林子雪又吃了一頓牛排,一個雞蛋,三個獼猴桃,沒敢多喝水。她已經準備好了,24小時不吃不喝。但萬萬沒想到,這種極限狀態,最終堅持了47個小時。

飛到阿布達比機場,她就有些扛不住了。機場旅客非常多,來自各個國家,不同膚色,除了亞洲面孔,沒人戴口罩。空調熱風很足,大家擠在一起辦理出關,孩子的哭聲此起彼伏。她的毛衣濕透了,缺氧嚴重,在機場等待的時候,一度不敢睡覺,怕睡著了把自己憋死。

機場的工作人員對旅客進行體溫檢測 圖丨新華社


蕭芸乘坐的航班落地埃塞爾比亞時,飛機上的黑人朋友們紛紛鼓掌歡呼,「他們可能也是覺得,逃出來了」。但對蕭芸來說,征途才剛開始。

下飛機後,她被拉到一家酒店等待換乘。在這之前,她從未踏足過非洲的土地,一路上,她看到街邊每隔十米站一名士兵,手裡端著槍的那種。


同在埃塞爾比亞中轉的Nico,驚奇地發現,這裡居然還停留在3G時代。落地之後,想給家人發張照片,報個平安,竟然發不出去,微信語音也要蹦躂好幾秒。

在酒店,蕭芸沒忍住,到餐廳吃了點食物,拿自己的杯子接了些水喝。衣索比亞很熱,就像悶在重慶夏天不開空調的房間裡。她迷迷糊糊睡了兩個小時,醒後,發覺肚子說不出得難受。不出意外的話,是這裡的食物和水出了問題。

她吃了一顆止痛藥,又擔心這藥會不會有退燒的作用,萬一有什麼意外,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藥力沒她想像那麼強勁,還是止不住拉肚子。晚上九點半轉機時,疼痛到達頂點,「感覺馬上大風暴就要來臨了」。與之相伴的,還有胸悶,煩躁。身體的痛苦引發心理的恐懼,她覺得自己可能中招了,「這就是那個(新冠)的症狀嘛!」她想。

落地北京後,她趕忙把自己的情況申報給防疫人員。對方寬慰她說,「沒事,只要回來了,享受的都是最好的醫療水平」。她一點也不想享受醫療,但總歸鬆了一口氣,「只要聽到中國話就覺得(安心了)。」


5

安全感的回歸是從見到中國人開始的。分辨國籍的方法很容易,那些把自己武裝到看不見臉的,就一定是了。

飛往中國的班機大多是滿員,大家像一群即將奔赴高危地區的醫生,中國人全程不摘口罩,過一會兒就要拿出酒精消毒棉片到處擦一遍。偶爾有一兩個外國人,輕裝出行,反倒像個異類。

尹雯坐在飛機的中間最後排,兩邊的座位是隔離區。她睡得迷迷糊糊的,飛機快要落地北京時,她右手邊隔離區坐進來兩個人,體溫上升到37.2度。空乘給他們換上了N95口罩,詢問了幾句。尹雯慌了,跟同行的朋友交換了眼色。隨後,一位帥氣的空少走過來,告訴她們,「不用慌,會把你們送回家的。」

經歷了一路顛簸,猛然聽到這麼一句話,她意識到,就快回到熟悉的地方了。飛機落地的時候,Nico聽到飛機里傳出的廣播:「歡迎大家回家」,機艙里有人鼓掌,也有人錄視頻。每個人都恨不得在朋友圈寫下千言萬語,再鄭重其事地感嘆一句,「終於回家了」。

下了飛機,林子雪第一眼就看到一排全副武裝的工作人員,手中拿著測溫槍,和各種各樣的入境調查表。陣勢浩大,這讓她心安。

輾轉47小時後,林子雪和同學到達北京機場


一同下機的人,幾乎全是留學生,在防疫人員的帶領下,一個個排隊「通關」。首先是測體溫,測溫槍放在額前,「嘀」一聲,第一關過了。然後是填健康申報表,當時林子雪倒是不覺得餓了,就是止不住地頭暈,犯噁心。她跟工作人員講了自己的情況,對方問:「你是不是沒吃飯啊?」

之後是口腔測試,採集下呼吸道的黏液,做樣本測試。測完排隊取行李,又「嘀」了一下體溫。到北京市設立的防疫中心,剛下大巴車,一排人拿著測溫槍去「嘀」他們的額頭。

他們像要被運送的快遞一樣,經歷重重檢驗,發到指定地點。當天下午,林子雪乘坐單獨的高鐵車廂回到鄭州。再由救護車拉到隔離點,她喝了點粥就睡下了,睡了一天一夜,連送飯的工作人員都沒把她叫醒。

吳非爸爸搬到公司宿舍去住了,給女兒騰出了隔離的地方。鯽魚湯、紅燒肉做好了,擺在桌上,都是她愛吃的菜。凌晨兩點,防疫人員把吳非送進家門。「嘩啦」一聲,她聽到房門貼上封條,頓時安全感爆棚。她把渾身上下的防護服、口罩、護目鏡塞進垃圾袋,封死袋口。吃完飯,安安穩穩地洗了個澡。這時距離她出發,已經過去56個小時。

終於結束了,她想。

回國後,留學生在工作人員的安排下隔離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本文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MRXlUHEBfwtFQPkdTgRl.html







答應我,好麼

2020-04-04





這個年很靜

20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