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徐老師,您好!昨天我中午我遇到了育兒問題,男寶寶2歲1個月了,寶寶玩完沙土不洗澡,我硬是抱著他洗,跟寶寶鬥爭了一會,給他洗完後,抱著他時候他就拚命掙扎,還哭鬧不止,寶寶哭鬧不止還用腿蹬我胸口,我氣的喘不過氣來,就使勁大聲咳嗽並喊了幾聲,我發出很難過很刺耳的哭嚎聲,當時寶寶嚇得打了一激靈,回頭看著我的眼睛撲向我懷裡還讓我抱著他,嚇壞他了,麻煩您告訴我,我這樣驚嚇的手段突然打斷了他哭鬧,會給寶寶心理和身體上帶來什麼影響呢?真擔心給寶寶嚇壞了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
家長的擔心我十分理解,如果只是這一次對孩子大吼大叫的話,孩子會害怕、會緊張、會有壓力,但是,只要之後沒影響到吃飯、睡覺、玩耍等正常生活,對孩子的影響應該不是特別大。但要注意,僅此一次,下不為例!
說實話,通過這個媽媽的表述,我猜這樣的情況不只一次,只不過,這次她吼的聲音很大,孩子的反應很激烈,才讓媽媽有了困擾。而且,我擔心,如果這個媽媽不能從心底認識到這樣會對孩子產生危害或造成心理傷害的話,類似怒吼的事還會再次發生。要知道,孩子越來越大,隨著自我意識越來越覺醒,不「聽話」、不配合的事也會越來越多,家長的忍耐性也會越來越差,就會越來越失控。
那麼,怎樣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不因為自己的壞脾氣破壞親子關係,不給孩子造成心理傷害呢?
這個媽媽沒說孩子玩沙土玩了多長時間,是到該睡覺的時候不睡覺,還是媽媽覺得孩子玩挺長時間了,不該玩了,該洗澡了?
要知道,玩沙玩土對小孩子來說,是特別好的一項手腦並用的活動,可以讓孩子的手指更靈活,激發孩子的想像力,促進大腦發育。同時,如果孩子與其它小朋友一起玩,還有利於培養合作精神,提高社交能力......,總之,孩子玩沙玩土對其發育成長的好處實在太多太多了。
但是,好多家長認為沙土髒,不想讓孩子玩,禁止、限制孩子玩耍,有的家長為讓孩子聽話、不吵不鬧,就給孩子手機、ipad,讓孩子看動畫片、玩遊戲,孩子倒是不搗亂了,不亂動亂鬧了,可是也早早成了電子產品的俘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孩子越來越離不開電子產品,以致長大後,宅在家不愛下樓、不愛運動,就愛玩手機,玩電腦,這時,家長又很生氣,逼孩子到戶外,逼孩子放下手機,孩子不聽,就會爆發家庭大戰,仔細想想,這種情況又是誰造成的呢?由於這個媽媽沒具體說情況,我了解的不多,所以,只是舉了一下其它家庭的情況,希望家長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說這麼多,是想讓家長明白,大人總是以自己的標準和要求來束縛孩子、限制孩子,對孩子來說,是一件非常殘忍的事。而且,由於家長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來要求孩子,孩子達不到家長的標準,家長就會生氣、發火,像這個媽媽上面說的,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害怕,自己也不開心。
因此,想調節情緒,就要先從調整自己的想法入手,調整自己的認知,不妨多問問自己:孩子做的事,真的是不能容忍的嗎,如果不是,只是髒、不幹凈,大不了自己辛苦一下,多給孩子洗洗又有何妨?同時也要注意,玩耍之前要先和孩子講好時間、講好安排,不要玩之前什麼也不說,想啥時結束就啥時結束,強行讓孩子停下來,不讓孩子玩。
這個孩子剛2歲1個月,這麼大的孩子對媽媽說的道理根本無法理解,在他眼中,只有想玩、喜歡玩和我要玩,顧不上干不幹凈、髒不髒。因此, 對這麼大的孩子說話,要注意用有趣的語言、以孩子能接受的態度和情緒來提要求。
比如,孩子玩完沙土後,非常髒,可以這樣對孩子 說:「寶貝,我們趕快去洗澡,把你身上的細菌趕走,把它打敗,不讓細菌得勝......",
或者,孩子玩了半天,到吃飯時間,應該回家吃飯了,可以這樣對孩子說:「媽媽聽聽,是不是肚子在叫,『我餓了,我餓了,我要吃飯啦』,我們趕快回家吧,要不然,小肚子該餓哭了」......,類似這樣的有趣語言,相信家長只要開動腦筋,一定會想出很多,教育孩子需要智慧,和孩子相處,要多些耐心,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
祝福寶貝健康快樂成長。
你怎麼看,歡迎留言!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更多育兒乾貨 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