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遠迎來一個「不幸」的消息,昔日努力或將毀於一旦,確實可惜

2021-03-11     王老師教育說

原標題:王清遠迎來一個「不幸」的消息,昔日努力或將毀於一旦,確實可惜

如果說王清遠是成都大學的恩人,可能有些言過其實,但如果說成都大學因為王清遠而聞名全國應該沒問題。

拋開王清遠使成都大學聞名全國這個話題不講,我們只談王清遠為成都大學帶來了什麼。

王清遠,1965年出生於一個邊遠的小縣城,後來在四川大學本碩畢業後出國留學,38歲後回國,在十一年間,從院長升為校長,他為我們展示了一個草根逆襲的案例。

在2014年以後,王校長就與成都大學結下了不解之緣。當初的成都大學還未更名,直到2018年,在王校長出任成大學校長4年以後,他的名字才由成都學院改為成都大學。可以說王校長為成都大學的更名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2014年以來,在校長王清遠的帶領之下,成都大學的發展也是有目共睹,可謂一路高歌猛進。不論是從校園的外觀上,還是從學校的學科建設上,還是從各類人才的引進上,成都大學都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整頓。

其中比較引人注目的一點就是成都大學在商業化上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尤其引人津津樂道的是在校長王清遠上任以後,成都大學的校控企業由原來的13家迅速增長為23家,短短的幾年時間當中就增長了接近一倍。

另外從成都大學的企業招投標信息當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在其中一年的時間當中,招投標信息就達到了400多條。

但這裡不得不遺憾地告訴王清遠一個壞消息

而要說起這次的壞消息,時間還要向回追溯到2017年。2017年6月,在一次針對29所中管高校的專項巡視當中,有23所高校被指出存在校辦企業管理混亂的問題和廉潔風險。於是全面清理高校所屬企業,顯得迫在眉睫。

而針對於這次高校企業改革大致分為三步走,2018年是先行試點,2020年全面推廣,到2022年底前,原則上完成改革。

這意味著在2022年底以前,王清遠校長帶領成都大學辛辛苦苦創辦的校控企業,不得不另謀出路,往昔的努力即將毀於一旦,成為夢幻泡影,這不得不令人扼腕嘆息。

其實高校創辦企業還是有利有弊的。

1.利

為企業提供大量的資金

我們開門見山,不賣關子,高校的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支持。高等院校有身後的校控企業作為支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財大氣粗,自己掙的錢花起來也方便。

科技成果轉化

學校研究出來的科研成果直接拿到校控企業當中進行測試轉化,進而試點推廣推向市場,有利於實現科技成果的快速轉化,省去了不少的審批談判環節,可以說是簡單粗暴。

2.弊

容易造成管理混亂和廉潔風險

學校本來是治學的地方,一般不應該有利益的瓜葛。雖然企業和學校都需要管理,但是這兩者在管理上大不相同。

一般而言學校可謂是兩袖清風,沒有什麼所謂的油水可撈,但對於校控企業就不一樣了,往往存在著大量的資金流,用學校的管理模式去管企業,大機率上會出現問題,另外還會出現廉潔風險。

學術不應沾染銅臭

學校應該是嚴謹治學的地方,不應該是挖空心思掙錢的地方,學術不應該沾染銅臭。

另外而言,比如拿校長王清遠來說,他在成都大學任校長的期間,既要抓學校的管理,又要搞科研衝擊國家自然科學大獎,還要發表SCI論文,還要管理校控企業,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過勞可不好。

高校企業可能的出路

1.關停並轉

既然高校與企業相剝離成為必然的趨勢,把高校所控制的企業進行關停並轉也是一種方法。對於效益不好的可以關掉,對於管理有問題的可以停一下。其他的可以轉為國有或者是轉為私營。

2.一賣了之

2020年全國有眾多的知名院校排隊賣起了企業,其中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名牌大學。可以說對於校企分離,企業從高校身上剝離開來,最簡單粗暴的方法就是一賣了之,永絕後患。

編者寄語:

但是話說回來,回到成都大學與成都大學的校控企業上來,王清遠為成都大學和成都大學的校控企業付出了不少的心血,而到2022年以前,這些企業即將離他而去,往昔的努力即將付諸東流,確實令人感到可惜。

今日話題:你對成都大學近年來取得的發展怎麼看?

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喜歡我的作品,請幫忙點贊轉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LqxWI3gB8MnI47IjuOH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