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卓英:名氣不比張自忠、杜聿明,但戰功顯赫,堪稱抗日第一名將

2019-10-14     鄉土

作者:阿拉彤彤

羅卓英,很多人不知道這個人,事實上他是國民黨陸軍上將,一生戰功顯赫。

他的名氣遠不及張自忠、杜聿明、孫立人等人,但他的功勞可一點兒不比這些人小。

抗日戰爭時期,他率領部隊先後參加了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南昌會戰、上高會戰、長沙會戰、平滿納會戰等戰役。歷任第十六軍團司令、國民革命軍第十五集團軍總司令、太平洋戰區中國遠征軍第一路司令長官等職。

1937年,日軍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國家危難之時,羅卓英率部隊與日軍血戰沙場,譜寫了人生最光榮的一頁。

(淞滬會戰作戰圖)

淞滬會戰中,羅卓英的十八軍被編入左翼軍序列,參加寶山、羅店、瀏河一帶的防守。8月23日凌晨,日軍在小川沙、獅子林、炮台灣等地同時登陸,向寶山、羅店、瀏河猛烈進犯,其中又以羅店、嘉定方向作為重點,企圖切斷京滬線,包圍上海的國民黨野戰部隊。8月25日,日軍又從吳淞鎮、張華浜開始登陸,重點仍是指向羅店。

由於該地瀕臨長江口,離大場、閘北不遠,日艦的炮火可以直接命中陸上的目標,又有制空權,便于海陸空協同作戰。日軍集中重兵,對這一帶猛攻,其中羅店爭奪戰最為激烈。

全部到達上海時,羅店已經失陷。羅卓英即令第十一師將其奪回。

其後一個多月里,羅指揮部隊與日軍反覆爭奪羅店、瀏河一帶。白天,日軍在飛機、坦克、大炮的配合下奪取陣地。夜晚,羅部將陣地奪回,戰鬥非常艱苦和激烈,官兵傷亡慘重。

在這次戰役中,羅卓英先後升為第十六軍團長、第十五集團軍總司令,不久改歸第十九集團軍。

9月6日,羅部與日軍開展陣地戰,大量殲滅日軍,從而打破了敵人企圖打通長江右岸,包圍上海的計劃。

(岡村寧次)

1939年3月,岡村寧次率四個師團進攻南昌。羅卓英與岡村寧次部隊發生激戰。日軍憑藉先進的武器,使得羅卓英損失慘重,無力攻堅。後來羅卓英放棄了對城市的爭奪戰,改變策略,以游擊戰為主。幾個月後,羅卓英又參加了第一次長沙會戰、1939年冬季掃蕩戰。

1941年3月,日軍兵分三路大舉進犯湘贛交通要道贛西北的上高。羅卓英率部迎頭痛擊,奮戰十四晝夜,獲上高大捷。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羅卓英被任中國遠征軍第一路司令長官。1942年4月,率遠征軍入緬甸,協助英軍對日作戰,大獲勝利。救出了被圍困的亞力山大將軍及其率領的英軍七千餘人。

羅卓英在全面抗戰的八年中戰功顯赫,獲得殊榮無數。有人做過統計,在八年抗戰時期,以十項重要指標為依據,即集團軍總司令、副總司令、戰區司令長官、青天白日勳章等作為指標,羅卓英以21次排名第一!而薛岳只有14次,陳誠13次。

(羅卓英將軍大埔縣故居)

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羅卓英奉命回粵,任廣東省政府主席。羅卓英任廣東省政府主席之初,曾鼓吹為鄉梓建設盡力,提出建設廣東的五大方針。1947年初又提出廣東建設的五年計劃。

1961年11月6日,羅卓英因糖尿病在台北去世,蔣介石授予他忠貞為國,殊堪旌揚的旌忠狀。

羅卓英是頗有文學修養的儒將。從軍期間,在炮火弭漫,戰況緊張之際,也從不輟筆。有詩集《呼江吸海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LoZuyG0BMH2_cNUgrhA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