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上一篇文章里,介紹了中世紀前期(6-10世紀)的繪畫風格,解析了那些看上去很「丑」但是也有自身的存在意義的那些繪畫。
(大家可以看看,再回顧一下)
但即便如此,大家還是會覺得中世紀的作品不好看,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
《聖馬太》 出自《蘭斯大主教埃博福音書》 816-835年
這種風格大家接受不了的確可以理解
但是,中世紀的作品,並不全都是這種不太符合我們現代人審美的作品。
還有一類藝術,叫做「哥德式藝術」,它在中世紀顯得比較「特立獨行」,因為它們不僅具有實用性,還能給人美的體驗。
中世紀的「哥德式藝術」以「哥特建築」為主,例如我們熟悉的巴黎聖母院、米蘭大教堂等等天主教堂,就是標準的哥特建築。
沙特爾聖母大教堂 始建於公元1145年
它還具有一點羅馬式建築的風格,是一眾哥德式教堂的老前輩
巴黎聖母院 始建於1163年
代表著哥德式建築風格逐漸成熟的標誌性哥特大教堂
米蘭大教堂 始建於1386年
真正意義上的哥特大教堂,不僅很「哥特」,也很「大」(世界第二大教堂)
即便從單純的圖片,我們也能體會到哥特建築的壯美與瑰麗。按照常理,這種藝術,我們現代人都能夠體會到美,文藝復興的藝術家應該會對它充滿讚譽吧?
然而,你猜錯了。
「哥德式藝術」中的「哥德式」(Gothic)源於我們之前提到過的日耳曼民族中的一支:哥特(Goth)。
正如羅馬人鄙視的將哥特人稱為蠻族,文藝復興的藝術家們也鄙視的將中世紀的建築稱為「哥德式」,意為野蠻的、不文明的、屬於蠻族的藝術。
當年「推平」西羅馬帝國的是哥特人
在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人認為自己是羅馬正統,「哥特人」是滅亡羅馬的「蠻族」
因此,許多中世紀的哥德式教堂,哥德式修道院,都在文藝復興乃至之後的新教改革中遭到了激進分子的破壞。這些人認為「哥特建築」是來自中世紀的「遺毒」,是天主教留下的「封建迷信」。
18世紀,哥德式修道院的殘垣斷壁
(截圖出自紀錄片《哥特藝術》)
你可能會感覺到疑惑。哥德式建築,到底是怎樣一種建築風格,建造它們的原因又是什麼?明明是這麼好看的建築,為什麼這麼不受文藝復興時人們的待見?
讀完這篇文章後,希望你的疑問能夠得到解答。
哥德式建築是如何誕生的?
中世紀基本可以分成兩個階段。
中世紀的前半段(6-10世紀),那個時候西歐主要是農業社會,人們的生活質量低下,分封制導致社會財富大部分聚集在貴族與主教手上,普通平民每天只考慮如何填飽肚子。
中世紀早期的農戶,只能靠手打麥子
同時教會控制了「文字」,導致中低層的人民絕大部分都是「文盲」,只能單純的信仰基督教,而無法閱讀和寫作。
中世紀的福音書,基本只有貴族和宗教人士才會讀和寫上面的文字
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中世紀「黑暗時期」。
但是,從11世紀開始,中世紀現狀發生了巨大轉變,逐漸步入「黃金時期」。
首先東方先進的技術(改良磨坊、可深耕的鐵犁)傳到了西歐,使得產能大大增加,平民靠著種地,不僅能養活全家,還有富餘的糧食可以用來交換,這樣帶動了貿易的興盛。人們需要場地進行商品交易,商業得到發展,一些樞紐城市得到了擴展,各地的文化也得以交流貫通。
傳統的歐洲磨坊,靠風力帶動裡面的裝置磨碎麥谷,節省人力
同時,拉丁文壟斷的狀態也在11世紀得到了終結,當時英語、法語等語言的雛形已經誕生,各地的人們有了新的文字,可以傳抄宗教經典,可以自己書寫,再也不受拉丁文的限制。
幾種常見的拉丁語字體
拉丁語實際上是從羅馬文字演變過來,通過天主教在中世紀傳播,文藝復興之後徹底失去了文化土壤,不再演變,成為「死去的文字」。
換句話說,黃金時期的中世紀人,生存已不再是問題,他們終於有錢來追求精神上的享受了,而平民大眾,也終於有條件能欣賞美好的藝術作品了。
而中世紀最大的精神依託是啥,不就是基督教嗎?
因此,當時有錢的皇家、政府、組織,為了體現自己在信仰上的虔誠,開始投資教堂的建造,各類大教堂拔地而起。
人們首先學習羅馬人的建築風格,建造了一些羅馬式教堂。這些教堂有著類似羅馬建築的結構,立柱,拱頂,長廊,都是當時羅馬風格復辟下的產物。
聖塞爾南大教堂 始建於公元1080年
聖塞爾南大教堂內部
聖塞爾南大教堂與羅馬建築的對比
然而處於這個風潮下、位於歐洲北方的法國人,卻不願走尋常路。
他們並不局限於「抄羅馬人的作業」,而是結合當時的文化現狀,人民需求,在羅馬式建築的基礎上,進行了一些改造。
這就是「哥德式建築」。
聖德尼修道院大教堂 始建於公元1140年
從聖德尼修道院大教堂與巴黎聖母院開始,哥特建築逐漸脫離羅馬式,成為獨立的建築風格
「哥德式建築」脫胎自羅馬,但又融合了中世紀的一些特色,最終風靡整個歐洲,成為了中世紀黃金時期的代表建築風格。
如何分辨哥德式建築?
比起之前介紹過的拜占庭藝術中的教堂,哥德式教堂有著更為明顯的特點:
1、天頂上有著分布規律,具有獨特美感的拱肋與花瓣一般的尖頂拱門。
圖為巴黎聖母院內部
2、建築內部有著非常高的天花板和非常高的尖頂。
沙特爾聖母大教堂的內部,與下方對比可以看到天花板非常的高
沙特爾聖母大教堂的尖頂,左側畫風不一樣,是因為那是後面新建的
3、建築牆面上有又高又長的玻璃窗,以及非常漂亮的彩色玻璃花窗。
聖德尼修道院大教堂,紅框位置都是窗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