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吃飯磨蹭,被老師怒罰到廁所吃飯,幼兒園要禁止野蠻教育

2019-10-30     星星媽育兒說

導語

孩子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孩子的一舉一動牽動著父母的心,父母送孩子上幼兒園,目的是讓孩子變得更獨立和得到良好的教育。然而,有些幼兒園老師的做法,卻讓家長很震驚。

李女士的女兒在陝西童迪幼兒園讀大班,女兒一直嚷嚷著嗓子很疼,後來她帶孩子去檢查,醫生說孩子的嗓子被燙傷,以後吃飯要慢一點。原來女兒在幼兒園吃飯要快,如果吃得太慢會被老師叫到廁所吃,有的孩子一天三頓都在廁所吃。為了避免去廁所,女兒每次都會迅速地把燙嘴的飯菜吃完。

李女士向幼兒園求證,對方卻承認確有此事,而老師這種對待孩子吃飯的野蠻方式,得到了園方領導的默認,雖然最後園方向她們道歉,相關人員已經停職,但是李女士還是覺得氣憤難平。

父母費盡心思保護的孩子,原以為在幼兒園過著快樂的日子,僅僅因為吃飯慢,孩子就要去廁所吃飯,遭受這種不公平的變相體罰,這讓家長情何以堪!

幼兒園的行為讓家長們議論紛紛,家長們一邊心疼孩子受到的傷害,一邊批評老師的做法過於粗暴,擔心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教育應該以人為本,不應該對孩子進行野蠻式管教。

孩子吃飯磨蹭,被老師怒罰到廁所吃飯,幼兒教育要禁止野蠻式管教。

孩子被怒罰到廁所吃飯,這種野蠻式管教對於孩子有什麼影響?

1.吃飯磨蹭的問題得不到解決。

老師為了讓孩子們能夠按時吃完飯,所以制定了規則,沒有準時吃完飯的孩子,需要到廁所吃飯,對於孩子來說,只是換了個吃飯的地方,不喜歡吃飯的孩子,也一樣不會吃飯。老師沒有深究孩子討厭吃飯的原因,只是一味地用野蠻的方式來管教孩子,這種做法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孩子吃飯磨蹭的問題。

2.傷害孩子的自尊。

吃飯原本是一件讓人愉快的事情,但是孩子因為老師的懲罰,不得不到臭氣熏天的廁所邊用餐,不但會影響孩子的食慾,更重要的是損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廁所的味道令人作嘔,即使是路過也讓人難以忍受,更何況是讓孩子在這裡吃飯呢!孩子不但不會配合,而且還會對吃飯很厭惡。

3.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

老師利用自己的威嚴去迫使孩子服從,會更容易誘發孩子的逆反心理,一旦孩子試圖反抗,或者是沒有達到老師想要的效果,孩子可能會遭受老師的暴力對待。德惠市王先生的女兒,因為在幼兒園吃飯比較緩慢,被王老師毆打數十次,讓孩子遭受了身體的傷害。

4.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老師以「在廁所吃飯」作為對「孩子吃飯過慢的懲罰」,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做法並不值得提倡,甚至還要禁止這種野蠻教育的行為,它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讓孩子對於吃飯和上廁所這兩件事產生排斥和恐懼的心理。孩子會變得懼怕老師,害怕吃飯,師生關係會惡化。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體罰不足以使兒童改善行為,相反地,它會將兒童擠下黑暗的深淵。」

老師想要讓幼兒絕對服從自己,卻忽略了孩子的心智發育還沒有完全成熟,孩子需要慢慢自我完善自己,在包容中成長。

孩子在幼兒園吃飯,老師應該如何引導學生?

1.採取獎勵措施。

對於吃的快的幼兒,老師可以口頭表揚而且給孩子相應的獎勵,比如:獎勵小紅花。受到肯定的孩子,吃飯會更積極,而沒有得到獎勵的孩子,會在心裡默默鼓勵自己,下次要更努力爭取小紅花。

2.過小的幼兒,給予更寬容的就餐時間。

有些孩子才3歲,自理能力還不過關,進了幼兒園才學吃飯,因為不夠熟練,所以吃得慢,老師要對孩子有耐心,給孩子更多的用餐時間,讓孩子逐步提升吃飯的速度。

3.對於有入園焦慮的孩子,老師要儘量安撫。

有些孩子在家是父母或者是老人喂飯,從沒有離開父母的身邊,如今上了幼兒園,不但每天要上學,而且還要學會自己吃飯,會增加孩子的入園焦慮,孩子的情緒會比較激動,對於吃飯更是無比的抗拒,老師要先安撫孩子的情緒,情緒得到釋放,孩子情緒平和的時候,再慢慢勸導孩子吃飯。

結語

孩子吃飯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媽媽不能對老師過於依賴,如果孩子在家裡,家長不允許孩子自己吃飯,而是追著喂飯,那麼會阻礙幼兒園老師的教育,孩子可能在幼兒園會我行我素,拒絕配合老師關於吃飯的要求。

在孩子上學前,媽媽儘量不要讓孩子吃過多的零食,這樣會影響孩子的食慾,導致孩子在幼兒園不愛吃飯。媽媽要是發現孩子吃飯方面的問題,可以適時跟老師溝通,平時要儘量讓孩子自己動手吃飯,如果想要孩子好好吃飯,其實需要老師和家長共同的努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Lh2OGW4BMH2_cNUgR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