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視劇李觀參在12年朋友推薦,看了第一遍(很多時候圈層和朋友決定你能接觸到些什麼),那時候正沉迷於一些傳統文化和佛學,立即被吸引,當時主要是仰慕丁元英的學識和思維。
後來隨著閱歷的增加和接觸了更多的人,對此劇的體悟也越來越多。基本每一遍可以看到不同的東西。
1。文化屬性如何決定群體命運
2。不同階層(思維和文化)如何自救,能不能自救
3。普通人如何逆襲
4。如何成為丁元英一樣的布局高手(每個人都應該學)
5。修行,道,宗教,傳統文化的反思
6.還有很多溝通,相處技巧,揣摩等等
從劇中細節更能體會作者的厲害,據說是作者背後有高人。
分析一下劇中人物:
葉曉明、馮世傑、劉冰,都是音響發燒友,都是生活於社會低層的小人物,都想出人頭地。也都是芮小丹眼裡的聰明人,但這三人都不同。
第一種境界:俗人(為利益不停蹦跑沒有底線)
劉冰,為了生存,開過出租,當過跑堂,後來開了家唱片店,生意半死不活地挨著。劉冰在劇中每一個對話和做事的細節都可以顯示出小家子氣和俗氣。
他缺乏能力,做事沒定力,夢想掙大錢,過上上流社會的生活。沒有自己的定位和認知,就想靠別人和靠突然的機會爆發。
在他眼裡,金錢是衡量一切的準則。為了所謂的機會可以不要尊嚴(退了股還呆在公司,最後還想出賣和敲詐公司)
但他又好面子,自封了「辦公室主任」頭銜,開著公司寶馬,到處炫耀,貪慕虛榮。到處發名片。
最致命的是他的人品問題。當丁元英交給他一份假文件,本想讓他憑此保住一份安身立命的工作,這個自詡「最講義氣」的人,出賣人格,背信棄義,弄得跳樓!
這樣的人,是非常淒涼的小人物,人人避之不及!
第二種境界:聰 明 人
有一天,芮小丹問丁元英:你對葉曉明這個人有何評價?
丁元英答:「葉曉明是個聰明人」,丁也說了,「但是評價一個人,僅僅用聰明是遠遠不夠的」(劇中很多人都是看人識人處事高手)
葉曉明在古城開一家音響店,為人熱情,會搞關係,能說會道,和廠家很多領導認識。也善於抓住機會,眼疾手快(但是眼光不夠長遠)
芮小丹去他店裡購買音響,後來去丁元英家看影響。單憑一套音響,葉曉明認出丁先生乃是高人。於是提醒了馮世傑利用高人的機會!
當別人對丁元英在音響展會上將自家產品大幅度降價這一決策感到一頭霧水時,他能分析出丁的真實用意。
同樣因為聰明,他一葉障目,關鍵時刻只看眼前利益。所以,當他收到競爭對手的起訴書時,為避免牽連,連夜退出公司股份。當他退股的那一刻,也是他爬到井沿、卻自動放手掉下去的那一刻。
認知能力的有限,註定他無法看深看遠,無法看懂丁元英的布局。
野心,讓他胸懷大志。格局,讓他坐井觀天。
第三種境界:高人(大智若愚,高明,最後成功逆襲,成為王廟村某種程度上真正得救之人)
對於馮世傑是不是真心想扶貧,給村裡著想,這個不得而知,把他評價為所謂的利他,所以什麼宇宙法則,幫了別人,所以也幫了自己是有些牽強的。
但從最後來看,此人真是高人,丁元英整體策劃布局,最初,葉曉明這個聰明人做總經理上下打點,劉冰跑腿。
最後,肖亞文最為掌門人。要說真正幕後,從得利層面來說,還是馮世傑出。(因為小丹和丁元英生存境界不可用金錢來評價)
退股後,他決定用個人股份保住村裡那些機械設備。其實是命脈抓在自己手裡,肖亞文最後也說,是不得已必須納入馮世傑,不得不給他百分之二十股份。
馮世傑比劉冰多了做人的忠厚,比葉曉明多了做人的反省(劉冰打電話給馮世傑告訴伯爵公司收購各律師,馮世傑說「怪咱是爛泥巴扶不上牆」)
三個人,只有他,在意識到事情真相後,自我批評和反省。
劉冰責怪丁元英撒謊,葉曉明說丁元英預先計劃好,玩得真夠高的。
第四種人:人精(此人值得你更多反思和借鑑,更容易複製,關於機會的造就,關於選擇,關於對不同人的認知和交往模式)
肖雅文是芮小丹、丁元英、韓楚風三人都有很好評價的一個人!
最初做丁元英助理,就能夠識別從這個人身上可能的到什麼,不能得到什麼,界限在哪裡,不遠千里不嫌麻煩跑到德國請小丹幫忙「照應」丁元英。肖才是布局最早的人!
馮世傑、葉曉明、劉冰退股後,在格律詩公司表面看起來最危險的時刻,肖亞文當機立斷,買下三人退出的所有股份。很快,她一躍成為公司最終的大股東。
其實,有可能最初,肖內心能夠預測,小丹會對丁發生故事。
這樣的人,是社會中的人精,職場中的白骨精。
值得職場人士和白領學習,她很現實,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應該奢求什麼,有格局和決斷,機會來了毫不含糊,有魄力,失敗大不了擺地攤或者打工!
第五種:明白人
「元英是個明白人」
這是丁元英的一位君子之交,韓楚風對他做出的評價。
肖亞文的評價是:說他是鬼是魔都可以,就是不是人。因為他跟正常人的思維顛倒,說鬼話,辦鬼事,倒行逆施。
伯爵公司調查後對丁元英的評價有兩個字:鬼才。
留學世界名校,經濟學碩士。高學歷,高智商,運籌帷幄,謀篇布局;低調內斂,能屈能伸。
他對人性對文化,對宗教哲學都有深入的研究。
從私募基金賺錢一筆足以支撐這種生活的錢後,讓肖亞文給他安排個清凈地。
功成身退,頗有道家人物風範!
第六種:自在人(這個不太好理解,用禪宗來體悟會深刻一些)
她明明已經取得德國居留權,她卻放棄,選擇回國,回到古城,報考活累錢少還危險的警察。
這種生存狀態,在常人眼裡屬於病態。只有丁元英,讀懂了她,她不是傻瓜,更非無知,而是活得自性自在。自在,即解脫。通俗說,平平淡淡才是真。
這種真,看似簡單,實為奢侈。這種奢侈,是放下一些東西之後的得到。她活的是內心那種感覺,用她的話說是警察的威風和認同感。這在德國得不到!
所謂自在,丁元英在最初和朋友談論什麼是美女的時候談到過(比如我們的手掌,只能伸,不正常,只能攢,也不正常,自如才正常)
「當生則生,當死則死,來去自如。丫頭,不簡單哪。」芮小丹犧牲後,丁元英最後評價!
最接近也最值得大眾研究的,是馮世傑和肖亞文,因為達到這樣的層面相對可能性大一些!
至於丁元英,能夠把布局的思維研究透徹,已經非常了不起了。在往上,就是哲學、文化、宗教這些東西了!
遙遠的救世主為什麼遙遠,其實丁元英最初已經說了,他能給王廟村的,是告訴他們和讓他們明白市場經濟的生存觀念。也就是真正的救世主,是自己,人只能自救!自救就是覺悟。
其實我們觀察,任何行業佼佼者,都是對從事的行業有深刻的認識和思想,在自己從事的行業開悟了,離成功也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