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森林生態效益日益突顯的今天,發展森林旅遊是實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最佳途徑。我縣的慶元林場是一家傳統的國有林場。近年來,慶元林場摒棄依靠賣木材維持生計的生產模式,大力發展森林旅遊林下經濟等特色產品,注重林業經濟效能轉換,帶領國有林場實現了從「賣木材」到「賣風景」的華麗轉變。
慶元林場擁有8.7萬畝的森林資源,在過去的幾十年里,林場依靠採伐樹木來保障一百多號人的生計。過去收入最多時,一年光賣木材就有2000多萬,一度讓慶元林場成為全縣最富有的單位。而近幾年,隨著木材價格持續走低、生產成本不斷上漲,原有的生產模式難以為繼,轉型改革是慶元林場唯一的出路。
轉型該往哪個方向轉,改革又該如何改,這是硬生生擺在慶元林場所有職工面前的一個難題。森林是林場最大的資源,那麼就從保護森林入手。首先嚴禁一切成片採伐,加強珍貴樹種培育。近五年來,慶元林場伐木量急劇下降,從原來的每年6000多立方逐年減少到現在的2000多立方,同時林場還大量增加植樹造林面積,五年來造林面積達4480多畝。
樹是林業人的「根」和「魂」,護林員就是「鑄魂人」。慶元林場共有6個林區30多名護林員,他們的管理用房基本都在深山老林,交通不便、補給不便,更重要的是必須得耐得住長年的寂寞。改善護林員的生活工作環境勢在必行。3年時間裡,慶元林場持續投入350多萬元新建或翻新林區管理用房,統一配備宿舍、餐廳、圖書室、娛樂室。
「以前住房是住工棚的,下雨天那個被子都濕起來。現在條件很好了,房子都是很乾凈的。」巾子峰林區護林員毛道寶說。
慶元巾子峰國家森林公園占地面積5752公頃,森林覆蓋率高達98%,其中64%為天然林。這裡自然風光秀麗,動植物資源豐富,曾經縣裡也對巾子峰幾度開發都沒有取得成功。2017年,慶元林場拿出前所未有的勇氣,一口氣投入8000多萬元開發巾子峰景區,並且在景區建成後便成功通過國家4A級景區驗收。
巾子峰景區2018年9月運營以來,已累計接待遊客人數近5萬人,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61萬元。按照上世紀末「木材換工資」的換算比例,這為林場保護下了1.35萬餘立方米的林木。
景區的建設不僅讓林場實現了從「賣木材」到「賣風景」的華麗轉變,同時景區還帶動了周邊十多個行政村餐飲住宿的發展。
「現在都成倍增長出來,來這的客人有溫州、杭州、上海各地都有了。」農家樂老闆周曉明告訴記者。
作者:吳瑋霆 胡惠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