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又名為玉蜀黍、珍珠米、玉高粱。玉米是粗糧中的保健佳品,是全世界公認的黃金作物,平時多吃玉米對人體的健康非常有利。下面跟隨我們了解一下吧!
玉米,又名苞谷、苞米棒子、玉蜀黍、珍珠米等,原產於南美洲,後被傳至世界各地,如今是全世界公認的「黃金作物」。玉米的品種類型很多,按用途分,有糧用飼用品種、菜用品種(包括糯質型、甜質型、玉米筍型)、加工品種(甜玉米、玉米筍)、爆粒型品種(爆米花專用品種)等。
【玉米營養成分】
玉米含有脂肪、卵磷脂、穀物醇、維生素e、胡蘿蔔素、核黃素及b族維生素7種營養保健物質,並且其所含的脂肪中50%以上是亞油酸。
玉米中的維生素含量非常高,是稻米、小麥的5~10倍,在所有主食中,玉米的營養價值和保健作用是最高的。玉米中含有的核黃素等高營養物質,對人體是十分有益的。
值得注意的是,特種玉米的營養價值要高於普通玉米,鮮玉米的水分、活性物、維生素等各種營養成分也比老玉米高很多。
【玉米藥用功效】
(1) 玉米中含有的植物纖維素,有增強人的體力和耐力,刺激胃腸蠕動、加速糞便排泄的作用。
(2) 玉米中所富含的天然維生素e有保護皮膚、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血清膽固醇、防止皮膚病變、延緩衰老的功效,同時還能減輕動脈硬化和腦功能衰退。
(3) 玉米含有7種「抗衰劑」,可以有效的防治便秘、腸炎、腸癌、心臟病等疾病。
(4) 玉米中含有的黃體素、玉米黃質,可以有效的對抗眼睛老化。
(5) 在中藥里,玉米須又稱「龍鬚」,性平,對人體有廣泛的預防保健用途。龍鬚茶有涼血、瀉熱的功效,可去體內的濕熱之氣,還能利水、消腫。在婦科方面,還可用於習慣性流產、妊娠腫脹、乳汁不通等症。
(6) 玉米油可降低人體血液膽固醇含量,對冠心病及動脈硬化症有輔助療效。
【玉米怎麼煮更營養】
很多人在買玉米的時候總喜歡把皮剝下來,將玉米須子剝乾淨,但這樣做並不科學,買玉米的時候最好帶著皮。
這是因為,外層的皮能夠保護玉米內的水分不易蒸發,從而保持其口感。而在煮玉米的時候,也最好將玉米最外側的厚皮剝掉,留下最內層的兩層薄皮,同時將玉米須子洗乾淨,這樣可以保留一種獨特的玉米清香,且更易煮熟。一般玉米煮8分鐘左右即可。待玉米煮好後,最好馬上夾出瀝干水分,否則玉米的味道就不濃郁了。需要提醒的是,帶著玉米皮和玉米須子煮的湯被稱為「龍鬚湯」,適合糖尿病、高血壓病人飲用。
很多人煮玉米都是直接用白水去煮,不添加任何的佐料。但這裡有一個小竅門,你可以在煮玉米的過程中,放入少許的食鹽。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要這樣做,喜歡吃甜口感的人群,往往覺得煮出來的玉米不夠香甜。
甚至是在煮玉米時放入大量的糖,這樣做反而會讓玉米被甜度給覆蓋,食用過後也不利於人體控制體重。相反,加入具有鹹味特點的食鹽,可以更突出玉米本身的香甜味道。可以在口感上面有很大的提升。更適合食慾不佳的人群食用。
一天最好不要吃太多,本來玉米可幫助胃腸蠕動,可幫助排便,但是過多的話,加重胃腸到負擔,導致體內過多的營養素隨著蠕動一起排除,就起到不好的效果,所以建議一天2根就足夠了。物及必反,注意控制量的攝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