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已過,但氣溫依然沒有降下來,高溫下,很多人的胃口也受到了影響,食欲不振,飯量下降,沒吃多少,就感覺飽了,身形一天天消瘦。
這種「吃不下、吃不香、容易飽」的情況,可千萬別不當回事,小小的「消化不良」也可能是致命疾病的信號,快來看看自己中招了嗎!
「消化不良」要小心
上腹部疼痛感或灼燒感
上腹部痛疼痛指的是肚臍以上,比較正中部位的疼痛,患者有火辣辣的感覺。
早飽感或餐後飽脹
早飽感是指實際上沒有吃飽,但卻有飽腹感,長期下去,導致飲食量越來越少,身形不斷變得消瘦,身體免疫力大大降低。
食慾缺乏、哽氣
以前很喜歡吃的食物,現在看了卻一點胃口都沒有。
噁心、嘔吐
這種噁心、嘔吐沒有時間性,可能飯前可能是飯後,很少因為這些症狀影響到睡眠,基本發生在白天。
症狀持續三個月
如果這些症狀反覆持續的時間過長,那麼考慮 惡性疾病的可能性就越來越大。
1
胃癌
消化不良的症狀主要包括腹脹、早飽、上腹痛、噯氣、上腹燒灼感等。如果伴有貧血、黑便、不明原因體重減輕、嘔血、持續性嘔吐、吞咽困難、淋巴結腫大 腹部腫塊等症狀,那可能預示著胃癌已經找上門。
專家表示,大約有50%的胃癌早期是沒有症狀的,或者早期症狀與普通胃病過於相似,往往當成一般的小毛病簡單處理,或者乾脆不予理睬。到了進展期或晚期,才有比較明顯的症狀。
2
結直腸癌
消化不良也可能和結直腸癌有關,尤其是伴有以下情況:
大便帶血:這是左半結腸和 直腸癌最常見的症狀。
大便習慣改變:在沒有任何誘因的影響下出現的大便習慣突然改變(如大便次數、性狀、形狀、排便感覺等)。
腹痛、腹脹:性質可為隱痛、鈍痛或絞痛,時間上可為陣發性或持續性疼痛。
腹部包塊: 約40%的結腸癌患者在確定診斷時已有可觸及的腹部腫塊。
貧血:右半結腸癌患者貧血較為顯著。
消瘦:常感全身乏力,沒有精神,體重逐漸下降。
3
功能性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可以分為器質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器質性消化不良是可以通過檢查理解這一套症狀的疾病,如 胃癌、潰瘍、胃炎等。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原因比較複雜,其中包括胃腸道動力的障礙、內臟的高敏感性、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腸道菌群紊亂等。
生理精神影響也是重要因素,生活中的一些負面情緒、壓力過大等可能會增加胃腸道的感受,出現腹疼腹脹的表現。
食物的消化過程
人體的消化系統由消化道和消化腺兩大部分組成,消化系統的主要功能是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並排泄食物殘渣。
消化道包括 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十二指腸、空腸、迴腸)和大腸(盲腸、結腸、直腸、肛管)等部。
以食物為例,吃進去一口食物,食物首先經過口腔咀嚼,咽到食管,然後進入胃裡,通過胃的研磨、加工,進入小腸,通過小腸營養的吸收、消化,進入到大腸,這些被消化的廢物在大腸里,水分被吸收後變成糞便,排出體外。
消化道是人體第一道健康防線,承擔著吸收營養物質的重要任務,但生活壓力大、熬夜、暴飲暴食等不良生活習慣,導致了許多人的消化道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問題。
兩項檢查 讓腫瘤無處藏身
對於消化道疾病,早發現早治療是最好的應對方法。相比其他的癌症,消化道早癌90%是可以治癒的。其中,內鏡(腸鏡、胃鏡)就是消化道早癌的剋星。
1內鏡檢查
我國每年約有37.6萬人罹患結直腸癌,大概每兩分鐘,就有三個人檢查出腸癌,每年有將近19萬人因為結直腸癌而死亡。是發病率僅次於肺癌、胃癌的第三大高發癌症。
它症狀比較常見,很容易被 誤診、漏診,臨床數據顯示,約80%的患者初次就診時被誤診為痔瘡、結腸炎等。
如能早期發現、手術切除,治癒率可達90%以上,因此,早期篩查十分重要,這就不得不得提到這項「人人避而遠之」的檢查——腸鏡。
腸鏡通過肛門進入直腸,直到大腸,因為具有可視化的顯示屏,可讓醫生直觀看到腸道內部情況,使病變幾乎無法藏匿。
X線和先進的CT、PET等,都比不上這樣直觀的肉眼觀測,因此腸鏡是當之無愧的大腸癌的篩查「神器」。
《柳葉刀》曾有研究發現:一次腸癌篩查,可以讓受試群體在隨後的17年內腸癌發病率降低近30%。儘管如此,依然有很多人不願意接受它。
其實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內鏡其實也沒有以前那麼恐怖了,檢查過程中有些許不適,也是大多數受檢者能夠忍受的。對於怕痛、體質敏感的人群,還可以選擇 無痛內鏡。
專家建議以下高危人群一定要定期進行腸鏡檢查:
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有結直腸癌家族史的;有下消化道出血症狀者;以前得過大腸癌者;血吸蟲患者; 大腸腺瘤患者;曾經切除膽囊的患者;炎症性腸病的患者。
2幽門螺旋桿菌檢測
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革蘭氏陰性菌,生存能力極強,能避免胃酸環境的影響,也不易隨著食物排出體外。
它在生長繁殖過程中會產生毒素,破壞胃粘膜,引發慢性、淺表性胃炎等疾病,逐步發展為胃潰瘍甚至胃癌。早在1994年,就被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為了一類致癌因子。
有數據顯示, 幽門螺旋桿菌陽性的患者,70%會發展成慢性活動性胃炎,10%表現為消化不良,15%-20%會發展成消化性潰瘍,會使胃癌風險增加4-6倍。
注意:國外大都是分餐制,我國則喜歡共餐,容易導致幽門螺桿菌的交叉感染,建議使用 「公筷」來規避風險。
一般幽門螺旋桿菌檢測為陽性時,醫生會建議把它徹底殺除,從而降低生成胃癌的可能性,所以幽門螺旋桿菌檢測是很有必要的!
對於早期的食管癌、胃癌和大腸癌,胃腸鏡是唯一可以早期發現、早期診斷的方法,有的患者甚至可以通過胃腸鏡進行超微創切除達到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