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局暴露蘭帕德一不足之處,惡戰將至,藍軍主帥還需調整戰術體系

2020-02-04     飛貓視角

英超第25輪,切爾西客場與萊斯特城戰平,聯賽連續不勝場次已擴大到3場。比賽中,蘭帕德的幾處調整,一度解決了球隊在之前幾場比賽中出現的問題,可由於戰術體系中的缺陷,以及臨場調整的不力,讓球隊喪失了對比賽的控制。從這場比賽中,可以看出蘭帕德的指揮還存在不足之處,半個月後,他們將連續面對爭四對手曼聯和熱刺,以及與拜仁的歐冠淘汰賽,蘭帕德還需要繼續完善球隊的戰術體系,才能確保球隊在關鍵時刻不掉鏈子。


雙後腰穩定中後場,切爾西開場後占據主動

客場面對萊斯特城,蘭帕德沒有繼續使用433陣型,而是排出了4231,將芒特從中前衛調整到了前腰位置。433與4231是蘭帕德本賽季常用的兩種站位,在之前關於切爾西的文章中,我曾專門分析過藍軍這兩種體系的優劣勢,其中4231體系能夠確保中後場的有序運轉,從而讓切爾西的進攻推進以及整個戰術體系都能保持穩定。


不過,相比433體系中若日尼奧+兩名中前衛的三中場組合,雙後腰配置需要球隊在後場增加一名人員預算,這就不可避免地削弱了前場的攻擊力量。尤其是切爾西前場沒有支點型中鋒,攻堅能力不足,這種情況下繼續減少進攻球員人數,便會將球隊在進攻端的問題放大,從而讓球隊陷入被動。

可對陣萊斯特城,蘭帕德使用4231體系也算是對症下藥,因為萊斯特城整體運動能力很強,瓦爾迪領銜的前場,經常在對方半場展開高位逼搶,以此來打亂對手的進攻推進節奏。這也意味著,切爾西使用4231體系時,後場球員雖多,可萊斯特城卻也是照單跟進;切爾西前場進攻球員雖少,可萊斯特城的後場人數也不多。


從人員數量來看,雙方前後場之間都是此消彼長,總體數量相當,但實際上,這種局勢更加利於切爾西的進攻。因為亞伯拉罕對空間的需求比較高,對方半場人員密度減少,非常利於他的發揮。另外,4231體系也能讓芒特獲得更多參與進攻的機會。在上一篇分析切爾西的文章中,我曾列舉過芒特的數據,只要是他拿球機會不多的比賽,切爾西都踢得比較困難。


而4231的站位,明確了芒特的前腰角色,讓藍軍新星的位置不再像打433時那樣模糊。上半場,芒特拿球次數28次,雖然仍然位列凱帕之外的倒數第二,但與佩德羅(30次)、奧多伊(35次)、坎特(33次)相比,他的進攻參與度並不低,還送出了6次關鍵傳球。解決了亞伯拉罕和芒特的問題,切爾西在上半場得以打出相當迅猛的攻勢,如果亞伯拉罕和奧多伊在門前能夠發揮得更好一些,藍軍很可能會提前取得領先優勢。

佩德羅回撤理順進攻推進,但同時帶來體系缺陷

戰術體系能夠運轉流暢,除了萊斯特城自身的戰術比較對口味,蘭帕德對佩德羅的使用也相當關鍵。在首發名單中,佩德羅的位置是左邊鋒,但從拿球位置分布來看,西班牙老將與球門的距離比較遠,他的實際位置更像是左中前衛。蘭帕德做此安排,目的是保證後場運轉的穩定,萊斯特城的高位逼搶儘管對藍軍進攻有利,但其逼搶的威脅性仍然不容小視,佩德羅回撤到中場,可以利用他的經驗為若日尼奧提供支援。


而且芒特的活動方位也同樣更加靠近左路,一旦萊斯特城對佩德羅實施壓制,那麼芒特便立即貼近支援。這一思路,與之前安排威廉在右路回撤拿球較為相似,也同樣讓球隊的進攻推進十分流暢,尤其在由守轉攻時,切爾西的幾次快速推進讓萊斯特城只能用犯規來阻擋,也正是基於此,切爾西在下半場很有針對性地加強了對定位球機會的把握。


不過,切爾西的這一戰術也存在問題。之前威廉在右路回撤拿球時,坎特要插到鋒線保持壓迫,而佩德羅的回撤之後,左邊鋒留出的空間卻沒有人能夠補上,因為芒特的主要任務同樣是策動進攻推進。這一安排雖然理順了中場,但鋒線人員的減少,大幅減弱了球隊的前場壓迫力度。


上圖是佩德羅、芒特和奧多伊在上半場的觸球位置分布,從中不難看出,藍軍的進攻資源集中於左路,在這種情況下,右路奧多伊的弱側攻擊質量便成為關鍵。而奧多伊雖然在肋部以及禁區前沿獲得了不少拿球機會,卻只有1次射門。弱側攻擊沒有跟上,讓切爾西未能形成有效的壓制,傳控體系的根基由此動搖。本場比賽,切爾西的控球率僅有50%,比本賽季場均控球率低了7.3個百分點,也是11月國際比賽日以來的最低值。


平局暴露蘭帕德一不足之處,惡戰將至,藍軍主帥還需調整戰術體系

因位置所限,AZP利用芒特和佩德羅牽制前插的配合太少

造成這種情況,與奧多伊的發揮有很大關係,開場後他在禁區線上的射門掄空給球迷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但更主要的原因在於,切爾西的前場左路沒給對手製造出足夠的壓力,未能把萊斯特城的防線重心吸引過來,所以萊斯特城所謂的防守弱側,其實並不弱。

臨場調整不及時,主動權完全喪失

壓迫力度不足的問題,在坎特身上也體現得非常明顯。本賽季,坎特場均傳球56次,傳球成功率83%,可是本場比賽,坎特這兩項數據出現大幅下滑,傳球37次,成功率只有73%。從坎特大幅下降的數據中,能夠看出切爾西右路進攻遇到的阻力。而且羅傑斯的反應非常迅速,在成功擋住切爾西的弱側攻擊之後,萊斯特城隨即沿著這一路發動反攻。


由於重心偏左,坎特的防守覆蓋面積也受到影響

由於切爾西的進攻推進更加偏向於左路,坎特也勢必要向左靠攏,一旦萊斯特城斷球成功,沿著切爾西右路打出快速反擊,那麼坎特很難在第一時間趕回右路防守。幾次反擊過後,萊斯特城成功地將切爾西壓回低位,藍軍在前20分鐘本來占據57%的控球率,可上半場後25分鐘,控球率跌落到47%,場上的主動權開始易手。

不過萊斯特城在上半場後半段也沒完全控制住比賽,切爾西退回低位後,萊斯特城中後場的兵力反而更少,這給亞伯拉罕、佩德羅等人留出了快速反擊的空間。切爾西的幾次反擊,萊斯特城不得不用犯規戰術才阻擋住。下半場,萊斯特城有意識地加強了中後場的控制力度,蒂勒曼斯或者麥迪遜回撤到後場支援喬杜里。這一安排既穩定了萊斯特城的中後場運轉,又增加了中後場的人員密度,會再像上半場那樣給亞伯拉罕留出大片空間。


對於前後場兵力的變化,蘭帕德沒能及時應對,球隊的中場防守一度陷入混亂。以第一個失球為例,麥迪遜回撤將坎特吸引到了前場,而芒特也沒有及時回撤,讓若日尼奧補到坎特留出的空當,萊斯特城隨即利用這一缺口迅速推進到前場,最終由巴恩斯將比分扳平。


平局暴露蘭帕德一不足之處,惡戰將至,藍軍主帥還需調整戰術體系

這個丟球,可以說是切爾西下半場的縮影,呂迪格兩次利用定位球得分,是球隊僅有的2次射門機會,如果不是這兩個進球,球隊下半場的進攻數據會更加尷尬。蘭帕德的應對不力,讓球隊完全喪失了對比賽的控制。科瓦契奇和威廉的上場雖然穩定了場上局勢,卻沒有帶來實質性的改變,切爾西在進攻端仍然沒能打開局面,最終只能接受一場平局。


兩隊二番戰的過程與首次交手時極為相似,都是切爾西開場時占據場面優勢,但隨著比賽的進行,主動權被對手一點一點地奪走。這一過程顯示,蘭帕德的臨場調整與羅傑斯相比還遜色不少,但更大的原因,還是在於蘭帕德對球場空間的運用存在不足。比如他能夠很好地將芒特進攻參與度不足的問題解決,卻也同時忽視了左路前場的空間利用,導致球隊前場壓迫力度的減弱,由此失去了主動權。接下來切爾西將迎來十幾天的調整期,希望蘭帕德能夠藉此機會,繼續完善球隊的戰術體系,以更好的狀態迎接下半月的惡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KKXXEXAB3uTiws8KCji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