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平座:在改革中求發展,在創新中防風險

2019-09-10   中國發展50人智庫

2019年8月31日,國務院發布金融委第七次會議精神,有兩項重點:(一)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全面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二)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當前以資本市場改革和投資者保護為重點。

當前,中國金融業面臨錯綜複雜的國際與國內形勢。由於特朗普發起的貿易戰愈演愈烈,有可能會延伸到金融戰與貨幣戰,國際金融與經濟風險加大;貿易戰也深刻影響著中國的實體經濟,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也不斷加大。銀行不良貸款率有上升態勢,特別是中小銀行風險加大。家庭部門負債率持續上升,而家庭部門的可支配收入持續下降,這種"剪刀差"格局使得個人消費信貸與信用卡業務風險逐步暴露;製造業投資持續下降,引起實體經濟"空心化"也勢必使金融體系失去基礎支撐,從而導致金融"空心化",殭屍企業、殭屍資產、殭屍資金不斷增加,日積月累,擠壓和削弱了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的能力。直接金融發展緩慢,投資者收益低下,金融結構亟待優化。

面對複雜與艱難的經濟金融形勢,國務院金融穩定委員會審時度勢,正確研判大勢,實施逆周期調整,支持金融結構的優化,對資本市場謀篇布局,制定中長期戰略。不斷化驗為夷,取得金融改革開放新發展。

金融系統面臨的很多問題,需要通過深化改革開放來解決。在國務院金融穩定委員會的正確領導下,中國人民銀行建立了"雙支柱"穩定體系,把貨幣政策與宏觀審慎監管密切配合,不斷提高貨幣政策的科學性與技術性,推進利率與匯率市場化改革,實現了長期的物價穩定、匯率穩定和貨幣穩定;中國銀行與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進一步推進銀行與保險業的改革開放,推進科學化、市場化、信息化、民主化的監管體系建設,克服"官僚主義"監管、"一刀切"監管和"運動式"監管,實現了銀行與保險業的可持續發展;證券市場整章建制,加大對證券犯罪的法律懲罰力度,提高市場話語權與市場效率,逐步走上了健康發展的軌道。

創新是金融發展的動力,又是防範金融風險的利劍。科技革命正在推動中國進行新一輪的"金融再造"。金融業在困難險境中,柳暗花明又一村,迎來了科技金融的春天。中國人民銀行印發《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明確提出未來三年金融科技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銀保監會下發《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於推動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指導意見》(銀保監辦發〔2019〕155號)從規範創新供應鏈金融業務模式、完善供應鏈業務管理體系、加強供應鏈金融風險管控方面做出了更為細化的規定。科技金融創新,使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區塊鏈等新技術廣泛用於金融發展與風險防範,拓寬了中國金融業的發展空間,優化了金融結構,提高了金融效率,維護了金融安全。

在改革中謀發展,在創新中防風險。中國金融業將在國務院金融委的領導下,銳意改革,創新發展,金融再造,加大支持實體經濟力度,走向更大更好更強。

(作者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首席研究員鄒平座)